朱若尘
本篇患儿为2岁男孩,曾经确诊为脊髓灰质炎,出现了头痛、发热、咽痛等症状,随后又发现患儿出现发热、流鼻涕症状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发现患儿乏力、不爱走路,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患儿为小儿麻痹症。随后给予患儿相关药物治疗配合居家护理,患儿发热、流鼻涕症状好转,精神活力恢复,病情好转。
儿内科 上海市儿童医院 2022-08-10
朱若尘
本篇患儿为3岁小男孩,因为发烧、流鼻涕、鼻塞、无力等症状前往我院就诊,家长表示患儿是严重的过敏体质,未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但是幼儿园有2位同学确诊了小儿麻痹症。随后给予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患儿同样患小儿麻痹症,随后给予患儿规范的药物治疗,同时做好居家护理。患儿病情逐渐好转,症状得到控制。
儿内科 上海市儿童医院 2022-08-09
朱若尘
此病例为一位2岁的女孩,不久前在国外确诊为小儿麻痹症,当时仅有发热、咽痛症状,未给予治疗。现刚回国不久,这2天孩子又有感冒流鼻涕的症状,且精神较疲软、走路不稳,家属生怕是瘫痪的表现,所以前来就诊。经过血常规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判断为轻症小儿麻痹症,叮嘱居家休息,观察病情1周后门诊随访。
儿内科 上海市儿童医院 2022-06-02
石清照
造成小儿麻痹症肌肉萎缩的原因,是由于神经源性的肌营养不良造成的,神经可以具有营养肌肉的作用。 如果儿童感染了小儿麻痹症,会引起运动神经的损伤,造成神经源性的营养不良。这种情况下肌肉的萎缩很难处理,主要通过早期的针灸、按摩等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都会出现一侧肢体的肌肉萎缩,引起两侧下肢的肌肉不对称,影响儿童的运动行动,所以小儿麻痹症以预防为主,目前可以给儿童及时应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儿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2-02-14
茅松
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一、上呼吸道炎症,如不同程度的发热、咽部不适、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 二、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 三、流感样症状,如关节肌肉酸痛,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儿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2-02-14
茅松
小儿麻痹症是不会遗传的,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主要是神经的问题引起了肌肉的运动障碍,比如最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完全瘫痪,孩子成年以后手扶腿走路。 小儿麻痹症以粪-口传染为主要传播途径,多发于1-6岁的儿童,所以小儿出生后要及时接种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
儿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2-02-14
朱芮
小儿麻痹症可分为四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各期表现不一样: 一、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如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二、瘫痪前期,多数患者有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以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 三、瘫痪期。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分开,一般以起病后2-7天或第2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在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是恢复期。 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个月或更长时间。严重的患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10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萎缩、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症。
儿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2-02-14
唐勇军
小儿麻痹症的好发年龄是4个月到5岁,主要是因为4个月以下的宝宝婴儿,母体抗体保护多一些,然后超过四个月之后来自于母体的抗体就会减少。 5岁以后也会减少,主要是因为宝宝长大了、体质强壮了,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抗体。所以4个月到5岁之间,抵抗力是偏低一些的,而且年龄段的小宝宝爱吃手、活动范围也广了,容易接触病毒污染的玩具、食物、水源,或者是不小心接触了一些已经感染的人,或者是食用了有感染的东西。
儿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