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小儿内科

发病部位:肺及肺系

多发人群:5~15岁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发热、咽峡炎、皮疹

相关疾病: 败血症 肾小球肾炎

相关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头孢菌素、红霉素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50000元)

猩红热视频

更多>

猩红热文章

更多>

猩红热是什么症状

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的传染性疾病,是感染的化脓性链球菌,主要侵犯儿童,一般15岁以下。症状最开始有潜伏期。刚开始可能只是有些头痛、咽痛等不典型不舒服,一般会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感冒,一般起病就是发热,发热必然畏寒,就是发热前就会怕冷,体温一般比较高,同时伴有一些全身中毒性的症状,比如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很容易被误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为扁桃体会有一些分泌物,咽喉部也会肿,发病的1-2天后,皮疹其实才是猩红热最主要的临床的症状。皮疹基本上先是从头面部起,比如耳朵后面或者脖子,然后逐渐蔓延到胸背上肢,最后才到下肢,一般要几天就能蔓延到全身。典型皮疹,一种皮肤充血,所以上面有一个针帽,大小的尖儿。还有杨梅舌也是典型的症状,开始舌苔白,舌头上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之后白苔脱落,露出鲜红色的舌面,类似杨梅,叫杨梅舌。基本上一个周后都开始处于恢复期,最后是不留色素沉着的,应该症状恢复还是比较好,避免空气传播。"

作者:梁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6515

猩红热症状是什么症状

在猩红热的潜伏期,患者可以出现畏寒、高热、体温达39-40℃、伴有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下降等情况。软腭也可以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或者出血点,一般先于全身的皮疹而出现。在猩红热的出疹期,可以出现胸部、背部、上肢、下肢典型的皮疹,皮疹一般呈充血性红疹,手压后全部消退,中毒的患者可以出现出血疹,有些患者可以出现口周苍白圈。起病初期患者可以称为杨梅舌,主要表现为舌面光滑呈肉红色、白苔脱落,在恢复期就会出现退疹,退疹一周后开始出现脱皮,手掌和足底可以看到大片膜状的脱皮,脱皮持续2-4周,一般不留色素疤痕沉着。

作者:梁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5811

6岁小男孩高热皮疹竟是猩红热,对症用药得以治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儿6岁,平素体健,发热、皮疹1天来医院就诊,1天前出现发热,伴有咽痛不适及皮肤皮疹,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初步检查考虑为猩红热,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猩红热,随即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逐步消退,恢复正常。【基本信息】男、6岁【疾病类型】猩红热【就诊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就诊时间】2019年12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抗感染+退热贴+双黄连口服液+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2周随访【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临床治愈,症状缓解一、初次面诊患儿昨日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有咽痛不适症状,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口服对症处理,效果欠佳,晨起发现颈、胸部散在红色皮疹,随即来就诊。就诊后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苔覆有白苔,乳头红肿隆起。化验血常规WBC:12.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5.3%,淋巴细胞比率:10.9%。查体其全身可见均匀分布的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瘙痒。腋窝及大腿根皱褶处可见线状疹。患儿母亲诉已接种麻疹疫苗,根据患儿情况初步诊断为猩红热。二、治疗经过入科后进一步行咽部脓性分泌物检查,培养出链球菌,麻疹抗体为阴性,排除药物所致药物疹。患儿发热后第3天出现明显的杨梅舌。结合患儿相关检查及病情变化,最终诊断为猩红热。给予注射用青霉素钠抗感染、退热贴及双黄连口服液退热,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注射液静滴补液。三、治疗效果经上述综合治疗,患儿发热得到控制病情逐步好转,皮疹开始消退,伴有明显的脱屑,舌苔恢复正常,咽痛不适症状也逐步好转,进食后无不适症状,继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周后患儿病情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可见少量的脱屑。患儿病情逐步好转,咽部疼痛症状、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无明显不适症状,饮食、睡眠恢复正常,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无影响,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住院9天痊愈出院。患儿出院后随访2周无不适症状。四、注意事项患儿恢复的情况这么好,真心为他感到开心。出院后嘱咐患儿家属注意以下几点:1、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表现,若再次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就诊;2、与其他人接触时带好口罩,做好防护隔离,减少再次感染的机会;3、房间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和流通;4、患儿的餐具、玩具进行消毒处理,最好单独使用;5、在该病流行季节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该病一般在孩子使用抗生素后24小时已不具备传染性,所以不用过度担心。五、个人感悟猩红热和链球菌咽喉炎一样,儿童比成人常见,常见于5-15岁的孩子,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通过检测链球菌明确诊断。在冬春季节,5-15岁的孩子如果出现发热,伴有皮疹、咽痛,咽部化脓时要考虑该病,如果有的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舌苔改变,基本可以确诊为该病。像本病例患儿则是杨梅舌,属于该病的表现。此病可防可治,但是也有部分出现重症的患儿。如果冬春季节孩子出现上述情况,要积极到医院就诊,防止贻误病情。

作者:董晓锋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阅读量: 3484

想要确诊猩红热,鉴别发热咽痛皮疹类型很重要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 多数青少年以发热伴有皮疹来就诊,初步判断涉及发热伴皮疹的鉴别诊断,需要判断可能引起的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药物疹、猩红热等。如该病例患者以发热咽痛伴皮疹2天来就诊,根据查体及检查结果诊断为猩红热,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而猩红热为链球菌感染,延误治疗可能出现并发症,所以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基本信息】男、16岁【疾病类型】猩红热、肺炎【就诊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19年4月【治疗方案】隔离+抗感染治疗(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免疫增强剂(薄芝糖肽注射液)+抗菌素【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15天后门诊复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恢复、病情痊愈一、初次面诊患者以发热、咽痛伴皮疹2天为主诉来院。患者2天前开始发热,伴有咽痛,体温波动于37.6℃左右,1天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在头颈部,伴有皮肤瘙痒,以为是过敏,便自行服用地塞米松、依巴斯汀治疗,今日发现皮疹明显增多来院。查体后发现体温37.1℃,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无肿大,草莓舌,头面部、颈部、躯干均有密集的粟粒样皮疹,呈针尖大小,部分皮疹融合,疹间皮肤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水泡音。化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4.5×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87.4%,肺CT提示双肺少许炎症。诊断引发该症状的疾病类型,需要对发热伴有皮疹性的疾病,如水痘、猩红热、麻疹、风疹、药疹几种进行区分。而从发热后的出疹时间和皮疹形态看,可以除外水痘(病毒感染,24小时出疹,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的过程)、麻疹(病毒感染,发热后3-4天才出疹,皮疹为大小不一的斑丘疹),风疹(病毒感染,24小时出疹,皮疹形态多变),药疹(有用药史)。综合以上,结合患者有发热、咽峡炎、典型猩红热样皮疹,血常规提示细菌感染,初步诊断猩红热并发肺炎,向家属交代需要隔离并抗感染治疗,预计住院1周以上。二、治疗经过入院后患者及家属对因合并肺炎比较焦虑,给与患者及家属一定的心理疏导和病情交代,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按照猩红热的诊疗规范,需要进行呼吸道隔离治疗,给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及详细询问病史,追问出患者10天前患有结膜炎应用过左氧氟沙星及氧氟沙星眼膏外用治疗,由于是外用药物,所以不考虑是药物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结合病史及各项检查及病原学结果,确诊为猩红热并发肺炎。由于该患者有青霉素及头孢过敏史,所以选择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同时为了尽快恢复,给予患者一定的免疫增强剂,如薄芝糖肽注射液。三、治疗效果患者并发肺炎,降钙素原明显升高,所以治疗疗程需要延长,但该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入院后患者未再发热,咽峡炎逐渐好转,皮疹逐渐消退,皮肤瘙痒减轻,皮疹有少量脱屑现象。1周后复查各种异常指标均好转,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比例8.5%(升高),降钙素原下降、CRP下降,继续巩固治疗后于住院9天复查,显示患者病情痊愈,予以出院。并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抗菌素治疗,半个月后来院复查肺CT、血常规等检查。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者治疗后病情痊愈,各项指标恢复,但还需注意几点:1、出院后继续口服抗菌素治疗,不要自行停药,并时刻观察病情,半个月后来院复查;2、猩红热不是终生免疫,可能再感染链球菌,所以病情恢复后建议逐渐增加运动量,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机体免疫力,并且出院后保持清淡饮食,有助于病情的完全恢复;3、猩红热皮疹为充血性皮疹,可伴有皮肤瘙痒,出疹后会有脱屑现象,属正常现象,不必恐慌。一般皮疹越严重,脱屑越明显,不会留有疤痕。但瘙痒时,尽量不要搔抓,一旦抓破会引起皮肤细菌感染,还会遗留瘢痕。五、个人感悟1、猩红热主要以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为特点,为细菌感染,所以,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这可与病毒引起的发热伴皮疹性疾病,如水痘、麻疹、风疹相鉴别。水痘、麻疹、风疹化验血常规通常提示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单核或淋巴细胞比例会有所升高。药物引起的皮疹可以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也可以伴有皮肤瘙痒,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而猩红热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也可增多,且有时与药疹难以区分,所以需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用药史,以区分药疹与猩红热;2、出现发热皮疹要积极就医检查,判断是哪种疾病引起的,并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是猩红热引起的,首选青霉素,所以如果青霉素过敏,要及早告知医生,可以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症状缓解后也要遵医嘱用药加强疾病的改善,并出院后定时复查,以确保疾病康复。

作者:薛宏丽 辽宁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4259

皮疹发热咳嗽可能是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 由于链球菌种类较多,有些是呼吸道、胃肠道等正常菌群的一部分,有些是重要致病菌。而其中A组链球菌为化脓性链球菌,是β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咽炎、脓疱疮、猩红热等疾病。该病例中患者以头面颈皮疹、咽痛、咳嗽、咳黄痰来就诊,确诊为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通过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及泮托拉唑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基本信息】男、15岁【疾病类型】猩红热【就诊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18年1月【治疗方案】隔离+抗感染治疗(青霉素)+营养支持(转化糖)+对症治疗(泮托拉唑钠、苏黄止咳胶囊、抗菌素)【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天,7天后门诊复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各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好转 一、初次面诊 一名初中学生在家属陪伴下,头面颈部有密集皮疹,询问病史,自诉发热2天、皮疹1天。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伴有咽痛、咳嗽、咳黄痰,自行服用扑热息痛2次,服药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是仍有咽痛、咳嗽、咳痰及周身不适。昨晚发现周身皮疹,就近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82%,给与克林霉素、利巴韦林、氨曲南等静点1天,病情未见好转,今日皮疹增多来院。查体显示体温37.6℃,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均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粟粒样充血性皮疹,咽部充血明显,右侧扁桃体肿大,未见脓点,无草莓舌,腋下可见帕氏线,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初步诊断猩红热,并建议住院隔离治疗,患者家属同意后收入住院治疗。二、治疗经过入院后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生化检查及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诊断。经过上级医师查房,猩红热临床诊断明确。诊断依据如下:1、青少年,且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咽峡炎、皮疹等主要发病特点;2、患者咽部充血,皮疹为典型的充血性粟粒疹,针尖大小,腋下可见帕氏线;3、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降钙素原升高,均表明细菌感染,且细菌学检测为A组链球菌。按照猩红热的治疗原则,首先予以青霉素,该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于是应用青霉素钠静脉点滴。同时由于患者发热、乏力、进食少,给与泮托拉唑钠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改善消化道症状,并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治疗,如转化糖静脉注射,同时口服苏黄止咳胶囊止咳。三、治疗效果由于患者平素经常运动,身体素质较好,用药后效果明显,入院后未再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明显消退,有少量脱屑现象,食欲恢复。入院后3天复查各种异常指标均好转,血常规完全正常。家属提议回家监测治疗,故建议患者出院回家后居家单间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并继续口服抗菌素治疗,特别需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心脏、肾脏、关节滑囊浆液性炎症。家属同意居家隔离至治疗1周后来门诊随诊。于患者住院4天时,准予预约出院。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好转,顺利出院,但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猩红热是细菌感染,出院后需要特别注意在发病2-3周可能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心脏、肾脏、关节滑囊浆液性炎症,需要观察出院后的病情变化,一周后来院复查;2、嘱患者出院后仍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逐渐增加运动量,因为该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居家最好单间居住,同时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接触的物品注意消毒处理,一般从治疗开始至少7天才不具有传染性,叮嘱家属不要过早复学,避免造成校内大规模感染。五、个人感悟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典型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预后大多较好,但A组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比较复杂,可以是化脓性、中毒性、变态反应性病变的综合,所以可以并发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也可能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疾病危及生命,需要加以重视。平时注意个人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一旦感染,要积极就医检查治疗,避免出现感染后遗症而延误治疗。

作者:薛宏丽 辽宁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5038

猩红热恢复期一般几天

猩红热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一般猩红热恢复期大约一周。发病患儿会出现高热、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以及出现感染的中毒症状。猩红热发烧以后马上会出皮疹,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需用抗生素治疗。皮疹特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身上有密集针尖大的小粟粒样皮疹,其皮疹持续3-5天退疹,发热一般1-2天出疹。一般猩红热恢复期大约一周,一周以后皮疹消退发热停止,患儿身体恢复健康。建议预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平时要注意卫生勤洗手。患者恢复期居室内需要经常通风,每天开窗换气,可在早中晚各开窗一次,最好多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患者餐具需要每天消毒,包括毛巾、口水巾,病情康复后要做一次全面的消毒,包括家具、衣物、玩具等,床褥应该在太阳底下进行暴晒。

作者:吴贺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4205

猩红热问答

更多>

猩红热医院

更多>
猩红热 推荐专家
刘芳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感染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刘芳,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198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1998年获硕士学位。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慢性肝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传染病的诊治和危重症抢救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人工肝治疗技术,应用人工肝技术治疗抢救肝衰竭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担任河北省感染病学会委... 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肝病、病毒性肝炎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疑难重症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肝治疗技术。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