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设备精良,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的现代化综合重症医学科,亦是我院危重病人抢救的最后一道防线。
重症医学科位于外科大楼十三楼,病区总面积500余平方米,设有17张监护病床,其中2间为隔离病房,每床净占有面积18M2。设置动态空气消毒杀菌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中央监护系统、对讲传呼系统、配备美国PB840、德国Drager、伟康V60等有创、无创呼吸机19台,便携式呼吸机1台。
拥有心脏临时起搏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血液净化仪、血气分析仪、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纤维支气管镜、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肠内营养输注泵、医用振动排痰器、除颤仪、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物理增温(降温)仪等先进的监测及治疗设备,从而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保障。
作为北碚区唯一的危重病抢救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还担负着区内各级医院危众多重病人的转治和会诊工作。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医疗服务人性化,辐射重庆北部地区周围区县的医教研一体的专业医疗团队。获得重庆市医学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北部重症医学质控中心,重庆市巾帼文明岗,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岗,重庆市优质护理先进病房等荣誉及称号。
科室团队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础扎实,技术娴熟,有较强的解决各种疑难、复杂、危重病的能力,已成为我院及重庆北部地区危重病人抢救的骨干力量。全科医护人员46人,医师12人,护士34人,硕士研究生5名,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17名。
教学科研方面
科室专人管理教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承担着重庆医科大学急诊专业授课大课教学,接收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本科、川北医学院护理本科见习及实习培训,北碚区卫生健委基层医生急救技能培训授课,及市级继续教育等教学工作。主持重庆市卫健委面上科研项目2项,在核心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技术水平
重症医学科对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重症感染、重症休克、严重复合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胰腺炎、严重中毒、大面积脑出血、脑梗塞、大手术术后等病人有较系统的管理方案。其中对抢救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探索性开展“抢救→诊断→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对产科急症、创伤急救及休克的抢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疗服务覆盖重庆北部地区,医疗技术在重庆北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我们不断发展与探索,提高了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十多年来,我们共收治、抢救危重病人病人万余例,成活率达85%,获得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评价,是目前重庆市内实力较强的重症医学科之一。
专科技术(核心技术)
1、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实时、持续提供准确的心功能指标,使危重病人的容量和心动力管理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治疗反应信息得到有效快速的获取。为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
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重症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性休克、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病人,有效清除血液中中小分子毒素和代谢产物,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提供营养代谢支持,有效控制体温,同时可以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极大地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灌洗:有顺序地全面窥视可见范围的鼻、咽、气管、隆突和支气管,然后再重点对可疑部位进行观察。对感染严重,分泌物粘稠者可反复冲洗以达到清除脓性分泌物的目的,并可局部注入抗生素,配合全身给药治疗。
4、程序化的镇静和镇痛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消除不良记忆,让病人放松的接受治疗。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采用先进的机械通气策略(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法、俯卧位通气)和呼吸功能监测,使病人早日脱机,恢复呼吸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学科带头人
常为民,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会重庆分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病理生理学会急危重症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带领急诊、重症完善规范化诊疗,急诊、重症同质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