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好治吗

2023-11-19 21:28播放 : 40849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膜性肾病是否好治,需要因人而异。临床上膜性肾病有1/3的患者,在对症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自发缓解,还有1/3的患者病情长期稳定,剩下1/3的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持续增多,以及肾功能的坏转,病情进展的比较快速,因此膜性肾病是否好治,每个人情况不一样。通常临床上根据尿蛋白的多少,以及肾功能的情况,把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低危组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4g,肾功能正常。根据患者目前有血清学的标志物,即PLA2受体抗体,如果水平较高,说明患者预后较差,比较难治。如果PLA2受体抗体滴度不是很高,蛋白尿<4g,患者可以先给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利尿消肿,用RAS抑制剂,即ACER或ARB类的药物,降尿蛋白观察3-6个月,这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发缓解。

在观察期中,如果蛋白尿越来越多,血浆白蛋白越来越低,也可以给患者及时转换治疗方案,比如积极的用激素、免疫制剂,包括环孢素、环磷酰胺,以及新型的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目前副作用都相对比较小。对于肌酐有快速进展、蛋白尿量大的高危型膜性肾病,在起始时应积极给予激素和免疫制剂,或同时结合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

分享:

26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相关推荐

什么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构成中老年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小于16岁的患者仅占1%,男女比例约为2:1。膜性肾病按病因可作如下分类:一、特发性膜性肾病,病因不清;二、家族性膜性肾病,仅有很少的家族性聚集报道,病因不清;三、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膜性肾病的30%。继发因素包括:一、感染,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幽门螺杆菌等;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桥本病、干燥综合征等等;四、肿瘤,各种实体瘤及淋巴瘤均可导致膜性肾病;五,药物及重金属,比如青梅安、金、汞,较少见还有锂、甲醛等等;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卡托普利也会引起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起病隐袭,水肿会逐渐加重。患者中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少数会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20%到55%的患者有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罕见。20%到40%患者会伴有高血压。大多数患者起病时肾功能正常,部分患者可于多年后逐步进展,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膜性肾病可以见到各种并发症,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血栓栓塞并发症,常见于下肢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约为10%到60%。"

语音时长02:43''

张敬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07/12收听(1814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0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