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
分享:
艾灸部位出现出汗属于排湿的反应,艾灸具有温阳、散寒、除湿的效果,灸疗局部时,能够直接、有效地排出局部的寒湿,同样也可补充全身的阳气。如果艾灸命门穴、肾俞穴,则可补肾阳,同...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12/06 播放(82874)
艾灸脚底出汗通常可能是排湿气。艾灸是用艾条或者艾柱熏人体,达到温经通络、助阳、排寒、祛湿的作用。艾灸如果脚底出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 1、阳气过盛:艾灸后,...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7/25 播放(69220)
"出汗能够排湿,通过运动的方式使身体大量的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湿邪,通过汗蒸的方式使人体出汗,可以有效的排除体内的湿气,通过吃药或者天气炎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排汗的方式来祛除湿...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07/04 收听(40612)
艾灸是燃烧艾绒产生温热效应,利用药物本身的性质以及燃烧出来的热量,通过经络治病的方法。艾草本身就是温经的,是辛温发散之品,走窜十二经,能治百病。它通过燃烧之后对人体利用的是一部...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7/06 收听(16508)
艾灸是利用燃烧艾叶产生温热效果,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通常针对虚证和寒证。艾灸后出现出汗多为正常现象,因为它本身是温热疗法,可让身体鼓舞正气。如果在进行艾灸之后出汗,患者觉...
文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2023/10/17 播放(66732)
在临床上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不足患者,均会采取脐灸疗法,即在肚脐上进行艾灸,可放盐、生姜,甚至直接用艾柱或者艾条悬灸即可。有些患者艾灸以后会出现肚脐部位都是小水珠...
王莉莉│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1/14 播放(90308)
痰湿患者可艾灸丰隆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等穴位,具体如下: 一、胃经: 1、丰隆穴是最主要的穴位,无论是从穴性,...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9/09 播放(84758)
湿邪是一个最让人烦恼的邪气,它比较黏滞,特别留置于人体,利用灸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祛湿。灸哪个部位,通常祛湿的腧穴非常的多,如果从腹部来讲,神阙、气海、关元、天枢、水道以及水分,...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7/11 收听(20682)
"艾灸对于寒湿的祛除相对好一些,对于湿热是禁用艾灸的,要看寒湿的位置以及因素,才能够确定去灸哪些位置,比如像风寒之邪侵及人体的时候,这个时候寒湿是在肌表的,比如可以侵犯腰骶部,...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1/22 收听(62460)
"艾灸可以祛除寒湿,比如命门、腰阳关、脾俞、肝俞、肾俞、气海、关元、水道、阴陵泉、三阴交等位置,对寒湿都有祛除作用。湿邪分寒湿、湿热,还有暑湿,艾灸只适合于寒湿类型。艾灸是用温...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5/23 收听(33084)
"艾灸可以去湿,在临床上可以针对于一些穴位的艾灸,达到温煦刺激的目的。使经络通畅,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临床上经常艾灸的部位,像中脘穴、关元穴、合谷穴、足三里穴,还有阴陵泉、丰隆...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02/26 收听(71862)
祛湿一般艾灸腹部穴位,中医学称湿为湿气、湿邪等,因此化湿首先要健脾和胃。湿气、湿邪的存在和出现多由脾胃不和、脾胃虚、运化功能弱所致。运化功能变弱后水液代谢缓慢,停留身体里...
张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1/02 播放(84556)
艾灸是以艾叶为原料,用燃烧后产生热量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艾灸燃烧后通过热力渗透组织,有温经行气的作用,可以治疗一切寒湿疼痛、脾胃虚寒,或陈寒痼疾。阳气如日中天,阴盛则寒,艾灸...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12/02 收听(89434)
艾灸时的排湿作用,持续后效应可能达到48小时左右。若患者规律进行艾灸后,脾胃、肾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排湿效果可能持续。因此艾灸肚脐排湿效果持续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3/26 播放(88122)
艾灸烫伤其实临床上鲜有发生,偶尔会遇到部分病人在反复艾灸时,比如病人自己在家里艾灸足三里,艾灸的频次非常多,时间非常长,局部已经形成瘢痕,叫瘢痕灸,此时看足三里的两个位置...
陈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3/29 播放(36204)
孟迎春│山东省立医院
2023/03/08 播放(96378)
艾灸最祛湿的部位应该是脾俞穴。脾俞穴是膀胱经第1侧线上的一左一右,是1个穴位,但是有2个位置,是对称的一个位置。临床上一些脾虚湿盛的病人,脾俞穴应用得非常多,因为在中医理...
陈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3/29 播放(35990)
艾灸后咳白痰不一定是排湿。艾灸排湿主要从体表发汗或小便排出,痰液实际上是津液炼液为痰,津液在热气蒸腾后收缩为痰。艾灸使人体阳气上升,将局部津液炼液为痰,导致咳痰,属于正常...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8/20 播放(54202)
"经期艾灸如果出现宫寒的表现,月经颜色紫暗,夹有血块,有闭经、痛经或者排经不畅的时候,可以进行艾灸治疗。艾灸根据体质来决定,如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血府穴、足三里、肾俞穴等部...
李俊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12/16 收听(25694)
在经期,如果是患者出现月经的周期延长,或者是月经量少,或者是出现痛经、腹痛、月经伴有血块等情况下,在经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一般可以艾灸关元穴、子宫穴、血海穴和三阴交穴,这...
时素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23/09/11 播放(8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