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针灸科
手机浏览
痰湿患者可艾灸丰隆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等穴位,具体如下:
一、胃经:
1、丰隆穴是最主要的穴位,无论是从穴性,还是从现代研究,都为祛痰湿最好的穴位;
2、足三里穴位主要通过健脾祛湿达到目的。
二、脾经:
1、三阴交穴和阴陵泉穴也有祛痰湿的效果,主要以祛湿气为主;
2、中脘穴也经常用于祛痰湿;
3、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
三、肺经:
肺经较少用于艾灸祛痰湿,假如肺经有痰湿,主要是灸肺俞穴或者肝俞穴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祛痰湿的穴位主要在脾经、胃经,以及与脾胃相关的背俞穴或者目穴上,效果比较理想。需选好穴位,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分享:
湿邪是一个最让人烦恼的邪气,它比较黏滞,特别留置于人体,利用灸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祛湿。灸哪个部位,通常祛湿的腧穴非常的多,如果从腹部来讲,神阙、气海、关元、天枢、水道以及水分,这都是我们常用的一个祛湿的要穴,包括带脉。在四肢来说,我们首选的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比如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以及太溪、足三里,这些都是利湿效果非常好的腧穴,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灸法。在背部我们经常采用的位置,比如说大椎,包括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以及八髎,这些都有祛湿的作用。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7/11收听(20682)
"艾灸可以祛除寒湿,比如命门、腰阳关、脾俞、肝俞、肾俞、气海、关元、水道、阴陵泉、三阴交等位置,对寒湿都有祛除作用。湿邪分寒湿、湿热,还有暑湿,艾灸只适合于寒湿类型。艾灸是用温热刺激的治疗方式治疗疾病,因此有适应症,只适合于寒证,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而且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如果是热证或者是暑湿病证,禁忌用艾灸治疗。"
2023/05/23收听(33084)
"艾灸对于寒湿的祛除相对好一些,对于湿热是禁用艾灸的,要看寒湿的位置以及因素,才能够确定去灸哪些位置,比如像风寒之邪侵及人体的时候,这个时候寒湿是在肌表的,比如可以侵犯腰骶部,在局部进行湿灸,就可以起到祛除的作用。另外也有寒湿是生于下焦的,这个时候可以灸气海、灸关元,甚至灸中极、灸任脉,对这个也是有一定的祛除作用,但是艾灸不可能把所有的湿邪都祛除掉,因为湿邪的成因很复杂。"
2023/01/22收听(62460)
"艾灸可以去湿,在临床上可以针对于一些穴位的艾灸,达到温煦刺激的目的。使经络通畅,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临床上经常艾灸的部位,像中脘穴、关元穴、合谷穴、足三里穴,还有阴陵泉、丰隆、承山穴、曲池穴等等都适合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进行健脾祛湿。另外,后背脊柱两侧的相关腧穴,也适合的进行温煦,进行艾灸。临床上艾灸对于身体的补益很大,特别是可以强壮身体,使各脏器的功能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进而使体内的湿邪、寒邪等等,可以排出体外,使人体恢复健康。"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02/26收听(71862)
祛湿一般艾灸腹部穴位,中医学称湿为湿气、湿邪等,因此化湿首先要健脾和胃。湿气、湿邪的存在和出现... 张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1/02播放(84556)
祛湿一般艾灸腹部穴位,中医学称湿为湿气、湿邪等,因此化湿首先要健脾和胃。湿气、湿邪的存在和出现...
张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1/02播放(84556)
健脾祛湿艾灸常用的部位如下:1、腹部肚脐: 孟迎春│山东省立医院 2023/03/08播放(96378)
健脾祛湿艾灸常用的部位如下:
1、腹部肚脐: 孟迎春│山东省立医院 2023/03/08播放(96378)
孟迎春│山东省立医院
2023/03/08播放(96378)
艾灸最祛湿的部位应该是脾俞穴。脾俞穴是膀胱经第1侧线上的一左一右,是1个穴位,但是有2个位置,... 陈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3/29播放(35990)
艾灸最祛湿的部位应该是脾俞穴。脾俞穴是膀胱经第1侧线上的一左一右,是1个穴位,但是有2个位置,...
陈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3/29播放(35990)
艾灸局部出汗不是排湿,跟排湿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被商业的噱头所迷惑。艾灸是通过艾叶燃烧产生温热,利用温热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当然了,艾灸还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药理,是两种力量的结合。其实只要在受热的情况下,任何部位都是可以排汗的,在艾灸区间表面的温度会比其他地方要高,血流速是快的,这个地方的出汗也就是正常的生理表现,没有任何病理意义,就是正常的出汗,跟排湿一点关系都没有。
2023/03/24收听(91900)
艾灸部位出现出汗属于排湿的反应,艾灸具有温阳、散寒、除湿的效果,灸疗局部时,能够直接、有效地排...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12/06播放(82874)
艾灸部位出现出汗属于排湿的反应,艾灸具有温阳、散寒、除湿的效果,灸疗局部时,能够直接、有效地排...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12/06播放(82874)
中医认为痰湿的形成与肺脏、脾脏和肾脏等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最为明显,因脾主运化水湿,而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表现为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而出现患者纳差、恶心、呕吐、身体困重。若痰湿阻肺,患者可以出现咳嗽、痰多、痰液比较黏稠,不易咳。另外,患者痰湿蕴肺以及痰湿日久,会影响到肾脏蒸腾气化,可以表现为患者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的临床症状。所以痰湿的形成,需要结合患者的综合临床表现来定位病变在肺、在脾和在肾。同时治疗上需要综合兼顾肺、脾、肾。
李东方│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2023/07/05收听(52772)
艾灸后咳白痰不一定是排湿。艾灸排湿主要从体表发汗或小便排出,痰液实际上是津液炼液为痰,津液在热...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8/20播放(54202)
艾灸后咳白痰不一定是排湿。艾灸排湿主要从体表发汗或小便排出,痰液实际上是津液炼液为痰,津液在热...
2023/08/20播放(54202)
"服用中药可以考虑当归、车前子、木通、龙胆草、黄芩、柴胡、生地、栀子、甘草、泽泻等具有祛湿祛痰功效的药物,按照医嘱服用同时搭配其他食物服用,都可以很好的发挥药效;部分中成药也可以考虑在内,例如陈夏六君丸、排毒养颜胶囊、参苓白术散等,都可以有利于身体清热排毒,有益于痰湿体质的调理。从药物的性质上中医里既有祛湿剂也有祛痰剂,痰湿的消除又可以通过燥湿化痰,或者清热化痰等方式消除,具体是哪一种治疗方式,需要在服药前咨询医生予以解答。如果是治疗湿痰证,患者可以选择二陈汤加减;如果是治疗湿滞脾胃,可以选择平胃散进行加减,最终用药是去门诊结合自身的表现来选择最稳妥。"
彭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01/11收听(67644)
艾灸主要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作用。所以在用艾灸时,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可以做艾灸,但像乳头,或者就是乳中穴,不可以做艾灸,教科书上写也有描述,所以做艾灸时基本上都可以做像各种关节。另外在眼上的部位是不能做艾灸的,如果做艾灸,一定要在眼不被烫伤的情况下可以做,或者保护好眼睛、挤住眼做艾灸,但是方法非常危险,一般在艾灸眼在侧边可以做,一定要小心提防。
焦乃军│河南省中医院
2023/12/08收听(20554)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叶,利用温热刺激去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分性别,取决于要治疗什么样的疾病,比如治疗胃疼,以中脘为核心,后背可以取穴,比如取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这是需要去配穴。因此需要知道是什么疾病,比如妇科疾病需要辨证。如果是寒湿的可以采用这种灸法,如果是湿热,带下很黄、腥臭,则不能够采用湿热的艾灸治法,需要用其它的清热利湿方法。因此艾灸不是针对性别设置,是针对什么样的疾病,什么样的病性,需要全面的考量。"
2023/11/22收听(16596)
痰和湿均为身体里的病理性代谢产物,由于聚集量不同,而命名不一样。《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饮入于... 支开叶│山西省中医院 2023/03/21播放(96338)
痰和湿均为身体里的病理性代谢产物,由于聚集量不同,而命名不一样。《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饮入于...
支开叶│山西省中医院
2023/03/21播放(96338)
"痰液形成的部位主要是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黏膜,这些部位的黏膜腺体及杯状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形成痰液。在临床上,痰的性质可以分为黏液痰、浆液性痰、脓性痰和血性痰,具体如下:1、黏液性痰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初期,也可以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的患者。2、浆液性痰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肺水肿。3、脓性痰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4、血痰多数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受侵害,损害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到肺泡所致。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痰的颜色也不同,恶臭痰提示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为典型的肺炎链球菌的特征,黄绿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黏稠、拉丝提示是真菌感染,所以临床上根据咳嗽、咳痰的性质,可以帮助判断不同的疾病。"
苏冬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7/20收听(70030)
"在临床上,痰主要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咳嗽的方式排出体外。痰液的形成,主要是在具有一定分泌出腺体功能的部位生成。这些形成的部位主要是由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黏膜的这些部位所形成。由于受到病原体入侵,比如细菌感染时,这些部位的黏膜出现了明显的充血、水肿,以及大量的炎性分泌物的渗出,比如黄脓痰、绿痰。里面含有大量的活的、死亡的细菌和脱落的组织碎片,以及炎症反应的分泌物混合在一起,附着在这些部位。"
李红冬│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2023/12/05收听(22734)
"痰液主要是在呼吸道内形成在呼吸道的感染刺激,或者其他的原因刺激到了呼吸道的黏膜,就会使呼吸道的黏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的分泌物渗出,最主要的位置是在气管和支气管,通过气管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和咳嗽运动把痰液排出体外。在中医看来痰的形成与肺、脾两脏有关系,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由脾虚湿盛的时候就会使痰液分泌过多,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使水湿内停凝集成痰,所以在治疗上是需要健脾祛湿,从而达到祛痰的目的。各种邪气侵袭到肺的时候,会影响到肺气的宣发,肺气不宣就会导致肺内的津液凝集成痰,也需要用宣肺化痰的药物、治疗。"
王丽芳│宿迁市人民医院
2023/07/06收听(49056)
"痰主要是在下呼吸道形成,下呼吸道的支气管黏膜上皮是一层柱状纤毛上皮,柱状纤毛上皮上覆盖着黏液痰,黏液痰中的物质是由杯状细胞和浆液细胞分泌的。黏液痰能防止上皮脱水、离子失衡、毒性物质穿透等作用,分泌IgA、补体系统、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对各种抗原起到屏障作用。黏液痰分为凝胶层和浆液层,纤毛上皮的纤毛在溶胶层中摆动,通过摆动把黏液痰推向口腔的部位。黏液痰通过一定的频率被转运和清除,通过纤毛向口腔方向口咽部的摆动,黏液痰及黏液痰中含有的外来吸入颗粒,如病原菌、微生物等向口咽部移动,通过咳嗽把这些物质咳出来,就是咳出来的痰液。正常人也是有痰液产生的,因为黏液纤毛系统是人体的保护屏障,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浆液腺或者杯状细胞的增生,导致分泌的物质增多,或者纤毛系统的功能障碍,都会导致痰液增多或痰液不易咳出的现象。"
张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12/25收听(78220)
痰通常在下呼吸道生成,下呼吸道的黏膜表面是由黏膜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及浆膜细胞形成,黏液痰是由杯... 李英│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04/28播放(45794)
痰通常在下呼吸道生成,下呼吸道的黏膜表面是由黏膜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及浆膜细胞形成,黏液痰是由杯...
李英│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04/28播放(45794)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