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始建于1958年,由靳桂梅主任营养师任科主任。建科之初,营养科工作主要为住院患者提供医院膳食。1985年齐玉梅教授担任科主任以来,广泛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大胆创新,突破原有营养科工作模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在软件、硬件上已建设成为适合国情的较为完备的医院营养学科规范。
是国家卫计委标准化营养科建设试点工作和多个省市临床营养质控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2009年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12年被批准成立天津市临床营养中心,1996~2018年被批准为天津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及挂靠单位,自1998年至今为天津市营养学会挂靠单位,2015年获中国营养学会颁发的科研优秀团队奖。
营养科主要承担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营养诊疗工作,包括糖尿病、肥胖、贫血、痛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胆囊结石胆囊炎、胰腺炎、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脂肪肝、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低体重、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老年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创伤、感染、围手术期、危重症疾病等。
也承担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营养代谢检测、营养评估和医学营养干预。尤其是齐玉梅主任医师,对各种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重症疾病治疗中的代谢紊乱,有其独到的诊疗建树。
营养科目前拥有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四川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一批医学营养学研究人员,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硕博士10余人。分别在危重症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老年疾病、围手术期、妇科疾病、肿瘤等方面进行营养代谢的常规诊疗和深入研究。
营养科是国内较早开设营养门诊(1985年)、营养代谢室(1989年,目前拥有营养学检测设备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气相色谱仪、酶标仪、凯式定氮仪、间接能量测试系统、人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设备)、肠内营养配制室(1987年)、肠外营养配制室(1992年)、医疗膳食配制室等五大功能区。
建立并逐渐完善了营养代谢指标评估体系(多种快速反应蛋白,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食物不耐受,食入物吸入物变应原筛查综合组40项,24h尿总氮,24h尿肌酐,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人体成分分析,疾病早期筛查等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通过开展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医疗膳食及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使营养治疗成为临床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营养科是天津市首家完成卫计委规定的14种医疗膳食单位,2004年,率先在全国实施“营养治疗型包餐”,突出体现了医疗膳食真正成为临床救治的基本内容。迄今共完成近万人次的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与代谢调理,完成本市及外省市几十家医院临床危重症患者营养诊疗的指导、会诊及营养液配制工作。
在教学方面,营养科承担天津医科大学、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先后承担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学生的理论授课及教学实习以及本市及外省市临床营养医师、营养师及护士的营养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承接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三级以上医院营养医师和营养专业人员数百人长期进修学习。
多次承担完成国家级及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肠内、肠外营养研究与实践新进展,临床营养诊疗实践等。2013年受天津市卫计委委托承担首批临床医师继教必修项目—《临床营养学》的任务并进行培训讲义编写、网络授课、题库编撰及考试执考工作,全市二三级医院2万余名临床医生(内、外、妇、儿科等)接受培训和考核。
2014年度承担“首届临床营养诊疗实践培训班”及“国家考试中心临床营养(医护技)师培训考核项目考试”等工作。
承担和完成课题多项,并获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急性肝衰大鼠全营养液支持的实验研究》、《慢阻肺与氨基酸的研究》、《不同剂量精氨酸对急性肝衰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完成国家科技部项目《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鲤鱼赤小豆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的影响》;国家级项目《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底物氧化率的影响》;天津市重点攻关课题《失代偿肝硬化营养代谢特点及专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研究》。
主编和参编了《肿瘤营养学》、《普通外科营养学》、《老年临床营养学》、《疾病营养治疗》、《临床营养学》、《营养筛查与评估》、《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等10余部书籍和营养学教材;科普著作《长寿食为先》、《考生四季营养与健康》分别获第一届“天津市优秀科普作品”二、三等奖。
经过多年的耕耘与实践,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逐渐发展壮大,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已被国内同行瞩目。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营养科将继续攀登营养科学高峰,奋力前行,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