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焦虑症中的疑病?

2023-01-04 17:27阅读:86044

手机浏览

跑了很多次医院,拿着厚厚的报告。医生不耐烦的说你没事,就把你打发走了。

但这依然无法打消你的疑虑,你怀疑是不是自己有其他的病,这次检查的地方不对呢?尴尬一次次重演,你也逐渐意识到,哎,知道自己是焦虑,可是我真的害怕呀!

每一次躯体症状都好像在提示你,这次是真的了,于是你掏出手机,B度、Z乎、春雨YS查了一通,我去!我不会是XXX吧??这就是森田先生说的精神交互作用,每一次你的担心都会对症状起到加强作用。

对此,给出几点建议:

务必先戒掉乱查的习惯!

这个操作非常重要,最好的方式是先卸载相关的APP,浏览器也要忍住不去查。因为症状描述是非常含糊不清的,即使人患有同样的病症,表现的症状也可能各不相同,反推也不成立。如果你任由自己去查询,那么就会不断的加强症状的感受程度。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不断的加重焦虑的,如果你意识到乱查是一种焦虑,那么一定要及时干预自己。

可以给自己一些信心

如果你已经持续这种状态一段时间了,一时半会无法走出来,那么可以偶尔允许自己去做一次检查,确认自己是否有器质性的问题。不要过分的自责或者回避,拿着这些报告,告诉自己相信现代医学,并且你要知道一点,如果你某些器官非常健康,那么说明你整个身体机能是没问题的,因为人体是个稳健的系统,都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正常大概率证明全部正常。

学会甄别躯体症状

①前胸刺痛,一定不是心脏的问题,而是肋间痛;

②症状隔三差五变化,能游走的疼痛,一定是躯体障碍;

③分时段的症状,比如上午一阵子,下午一阵,一定是躯体障碍;

④偶尔呼吸困难,一定是躯体障碍;

⑤头晕还能走直线,晕而不倒,一定是躯体障碍;

⑥如果都很长时间了,你还活着!一定不是急症!

思维解构法练习起来

疑病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强迫思维,这是一种正念疗法,重点就是我们要发起这种解构过程,过程的进行很重要,结论并不重要!解构过程会让自己的结论松动。

思维解构法最后的关键在于,你需要学会与症状相处,其实它只是一种感觉,而且你也能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加工扭曲事实,进行了不公正的推断。最后你会产生两个举动:

你对自己说,你看,你其实是在扭曲事实,胡思乱想而已;

嗯,感受这种症状,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不代表我有器质性问题。

日常放松练习用正念冥想全家桶

人处于焦虑状态时,杏仁核活跃,更容易将一些信息加工成病症信息。所以日常缓解这种焦虑状态,能够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情绪基础。笔者发病初期每天练习三次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找到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去坚持练习,还能够快速缓解疲劳,恢复精力。

疑病引起惊恐发作处理手段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我们的安全感不足,如果引起了强烈的疑病念头,有可能引起惊恐发作,这种急性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平息自己。

宇宙智慧托管的信念

你需要知道我们这个物种经过了漫长演化,经过严苛的自然选择,有一个非常强悍的身体。我们构建文明不过短短的几千年,所以这种上亿年的演化历程是宇宙的智慧,这比起你的头脑思考要更加稳健。你应该对此放心,虽然你有一些疑惑。

症状来了,念头升起,你只需要告诉自己,爱咋咋地吧,反正死不了,就是一种感受而已,做好手头的事就好了。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分享:

96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相关推荐

如何扼杀疑病念头?

很多广泛焦虑症患者有疑病的基调,无论做什么事,总会找到一些“线索”联系到自己的身体上,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这种疑病念头非...

韩煦有来心理诊室

2023/12/25阅读(47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生活中如何应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一步发展,狭窄的程度超过50%,可以诊断为冠心病。如果血管狭窄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

刘亚民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23/06/25阅读(4820)

焦虑症中“莫名的恐惧”是怎么回事?

从正念的角度来讲是察觉力不够的表现。焦虑症患者看到某些信息后,会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加工、想象,迅速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的。这些结论也往往因人而异、千奇...

韩煦有来心理诊室

2023/03/21阅读(3534)

分离焦虑症是什么病

"分离焦虑症是什么病。分离焦虑症,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婴幼儿离开父母,离开家庭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婴幼儿身上就产生分离焦虑。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使其产生恐惧和不适应、哭闹等,这就是分离焦虑。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也会有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是否能够好好学习,也会产生担心害怕焦虑等等,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分离焦虑。年轻的人外出求学,外出工作,父母年老,送走孩子以后,父母就会有分离焦虑,担心孩子在外面工作有没有受苦,能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等,就会失眠、焦虑、吃不下、睡不着、担心。年轻人离开家庭父母外出求学,外出工作的时候,也会担心父母年老,能不能很好的生活,有没有困难,自己到陌生的环境去能不能适应,也有恐怖也有焦虑,吃不好睡不好,寝食难安等,这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这两个例子说明分离焦虑,是社会上一个现象。分离焦虑每一个家庭,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可以有轻重缓急的区别,正常的情况一个短暂时间的分离产生焦虑症很快能好。如果本身是一个性格内向,本身就是有焦虑症,产生这样的分离焦虑时,可能病情会加重,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应该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语音时长02:36''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1/02收听(7231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