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性格所致”的焦虑

2022-12-30 16:58阅读:

手机浏览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遇到困难时,有些人会先找问题,有些人则会先想办法;反思问题时,有些人喜欢找外因,有些人却喜欢找内因。不论乐观还是悲观、拥抱还是拒绝、向内还是向外,其实都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视角,这无关优劣,它只代表了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观与片面。

这种主观与片面,如果用好了,有它的积极意义,能够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如果用不好,就会让我们损失惨重、错失良机。然而,我们往往没有能力去甄别合适的情形采用合适的策略,尤其是在我们陷入低谷,唤醒我们痛苦的体验时,思维就会变得十分僵固,无法改变。这种习惯性的看待事物的行为模式,就是你的心智模式。

我们常说“性格所致”,其实这里说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心智模式。是一种习惯性,长期稳定的看待事物的行为模式。

心智模式的形成

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就好比冲刷出来的小河沟,外界的信息就好比流水,小河沟一旦形成,那么水就会一直沿着小河沟流淌。这些“小河沟”与个体早年的经历和体验有很大关系,河沟走向的形成就是为了适应水流的流势。那么“水的流势”和“河沟走向”分别象征着什么呢?就是外界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我们内心获取安全感的方式。

心智模式中的成长型和防御型

所有的安全感都源于子代对母体的依赖。从子宫里的完全依赖,到儿时的养育依赖,直到我们独立步入社会,一直都在持续塑造安全感。对于任何个体,安全感不足时,那么就减少行动和探索,降低预期;安全感充足时,则会增加行动和探索,提高预期。之所以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千差万别,是因为不同的心智模式会将事物映射成不同的安全感,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

在个体发展早期,如果母亲给予足够的接纳和肯定,回应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倾向于主动探索世界。孩子不需要过度的考虑外界评价和赢得认可,反而会更执着于完成他的目标。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思考解决办法,迎接挑战。当他逐渐长大,这种解决问题的经验会内化到内心,即使离开了原生家庭,面向更有挑战的社会,心智模式也会提供持续的安全感。这就是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反之,如果母亲没有给予足够的接纳和肯定,回应和支持,那么孩子则会倾向于逃避伤害、不期待(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过度在乎外界的评价和认可,限制自己的行动。当遇到困难时,往往只看到问题,却不去看目标,不去思考解决办法。当他长大成人,这种习得性无助也内化到内心,他们会通过控制关系、设定“应该如何”的规则、甚至阻止自己与外界互动来保证一定的安全感。这就是防御型的心智模式。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完美,会同时具备两套心智模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启动了防御型心智模式会限制自己的行动和思维,让我们难以破局,那么人也更容易焦虑。

心智模式能改变吗?

世界永远都在变化,你与世界互动的过程,就是经验获取的过程。如果你按照老路,去应对变化,那么只能叫做重复的活着。当你对自己的心智模式有了全新的察觉和思考,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必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生活充满苦难,同时也充满惊喜。你既要用行动改变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重塑你的思维,治愈只有用成长才能去完成。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分享:

43

相关推荐

癌症性格

  生气之毒伤脏器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

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17/04/12阅读(72610)

有一种性格是“癌症性格”,当心你已中招了

生活中有些人脾气急,点火就着,稍不顺心就开启暴走模式;而有些人宁愿做“老好人”,谁也不得罪,有事自己默默扛;还有一种人顺其自然,活得豁达,凡事能想开,不强求。...

毛颖民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2017/07/13阅读(92293)

如何认识焦虑与化解焦虑?

三大核心焦虑1.自我焦虑主要相关你自己它威胁到你的自我影像或自我价值。搞清楚你如何评估自己,这是理解自我焦虑的关键。例如,你是否强加给自己不现实的要求?你若认为...

岳婷有来心理诊室

2022/12/30阅读(471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