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医院
内科
手机浏览
痰和湿均为身体里的病理性代谢产物,由于聚集量不同,而命名不一样。《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痰湿是由于消化系统没有正确消化食物和水,而产生的一种病理性代谢产物,这种病理性代谢产物随着气息的流动会被带到全身。因此,有一句话叫怪病多生于痰,怪病多生于瘀。病理性产物聚集较少叫痰;如果聚集量较大叫湿;聚集量再大叫饮;聚集量更大时为水肿。
分享:
中医认为痰湿的形成与肺脏、脾脏和肾脏等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最为明显,因脾主运化水湿,而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表现为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而出现患者纳差、恶心、呕吐、身体困重。若痰湿阻肺,患者可以出现咳嗽、痰多、痰液比较黏稠,不易咳。另外,患者痰湿蕴肺以及痰湿日久,会影响到肾脏蒸腾气化,可以表现为患者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的临床症状。所以痰湿的形成,需要结合患者的综合临床表现来定位病变在肺、在脾和在肾。同时治疗上需要综合兼顾肺、脾、肾。
李东方│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2019/07/01收听(52772)
"服用中药可以考虑当归、车前子、木通、龙胆草、黄芩、柴胡、生地、栀子、甘草、泽泻等具有祛湿祛痰功效的药物,按照医嘱服用同时搭配其他食物服用,都可以很好的发挥药效;部分中成药也可以考虑在内,例如陈夏六君丸、排毒养颜胶囊、参苓白术散等,都可以有利于身体清热排毒,有益于痰湿体质的调理。从药物的性质上中医里既有祛湿剂也有祛痰剂,痰湿的消除又可以通过燥湿化痰,或者清热化痰等方式消除,具体是哪一种治疗方式,需要在服药前咨询医生予以解答。如果是治疗湿痰证,患者可以选择二陈汤加减;如果是治疗湿滞脾胃,可以选择平胃散进行加减,最终用药是去门诊结合自身的表现来选择最稳妥。"
彭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5/31收听(67644)
痰湿是人体的病理产物,谈到痰湿,我们就知道脾胃是运化痰湿、运化痰饮的。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吃了饮食,正常的变成营养物质,变成气和血被体内吸收了,但是当脾胃运化的功能减退或者感受外界的痰湿,这时候食物变成能量的途径出现了障碍,变成了身体利用不了的东西。中医把液体叫做痰,把无形的东西叫做湿。痰和湿,在身体里面就会产生疾病。常见的比如说肥胖的人,由于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以后就容易出现咳嗽痰,这是脾虚产生的痰。胖人多痰湿,因为中医认为胖人也是脾胃功能转化的不够强大,导致多余的痰浊湿邪存在身体里面,导致形体的肥胖,所以肥胖患者中医的治疗思路也是化痰湿。
王春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7/07/08收听(17402)
痰湿是一种中医术语,主要是因为平时食之肥甘厚腻或者是生冷之品导致脾胃虚弱。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失... 马红学│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3/05/14播放(76260)
痰湿是一种中医术语,主要是因为平时食之肥甘厚腻或者是生冷之品导致脾胃虚弱。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失...
马红学│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3/05/14播放(76260)
"如果是痰湿体质,一般来说不要吃太寒凉、太甜和太咸的食物,容易生痰,也不要吃肥甘厚味,比方太多的肥肉、大量饮酒,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方麻辣烫、麻辣香锅等,这样的食物都容易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就容易生痰浊,同时还可以吃具有健脾、化痰、祛湿作用的药食同源的药物,比方把茯苓、山药、炒薏米、炒扁豆、陈皮、党参和粳米一块熬粥,每天喝一小碗,有健脾、化痰、祛湿的作用。一般来说痰湿比较重可以见到整天觉得自己困倦无力、无精打采、头晕、脑胀,一般来说舌苔白腻,舌边可能会有齿痕,大便偏软,出现这样的症状,就可以说是痰湿蕴结于体内,就要注意上面所说的几个方面。"
樊茂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1/01/11收听(57444)
"如果体内有湿痰,一般可以用二陈丸、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具有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当然也具有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的中草药,可以熬水喝代茶饮,也有祛湿化痰的功效,比如薏米、扁豆、山药、茯苓、陈皮、半夏、白术、豆蔻、苍术、滑石等,都有祛湿祛痰的功效。如果出现痰湿,常见的症状有形体肥胖、倦怠乏力、喜睡、头身困重、面部出油比较多、四肢关节重度疼痛、肢体麻木,肢体浮肿、按之凹陷,咳嗽、咳较多的白黏痰,伴有胸闷、食欲不振、大便偏溏、口渴不想喝水等。除了治疗以外,在生活起居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喝酒,以免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痰湿再生,会加重湿痰或者痰湿的症状。"
2023/03/22收听(40534)
"痰湿体质是属于中医的说法,一般好发于肥胖人群,会出现腹部胀满、胸闷、痰多、身体乏力、舌苔白腻等症。一般与平时好吃肥腻、油腻食物,身体肥胖,缺乏锻炼,居住环境寒湿等因素有关系的。痰湿体质可以服用六君子丸等药物或者二陈丸来进行健脾化痰调理,饮食方面多吃一些薏仁红豆粥,多用陈皮、茯苓泡水饮用,也能够起到祛湿的作用。另外,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不要吃肥肉、甜食,不要吸烟、喝酒,平时多吃一些生姜,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多进食瓜果、蔬菜,保持大便畅通。"
张三军│焦作市人民医院
2018/08/01收听(28860)
"去痰湿的中成药有归脾丸、健脾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金水宝等。祛痰湿的中成药比较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应用。痰湿在人群中,特别是中老年人中非常常见,因为很多老年人会患有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这些疾病虽为慢性,作用时间长后会耗损的人体正气,使脾变得特别虚弱,无法化痰、化湿而造成痰湿非常盛,需要中成药进行调整和治疗。个人以为可以应用中成药治疗痰湿,也可以辅助应用雾化吸入、静脉输注的方式一起治疗,效果会更好。"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03/18收听(10666)
"痰湿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称,它是指人的体质其中的一种症状,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由于它具有粘滞的特性,所以当痰湿产生后,又成为新的致病因子,引起新的疾病。这里的痰并非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中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痰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潮湿等外在湿气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流动的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生冷饮料等使体内的津液骤停而形成的内湿,这就叫痰湿。"
陈小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8/07/24收听(86666)
形肥、大腹便便、苔厚而且嘴巴粘,上述是痰湿体质比较有特征性的点。痰湿体质通常是由于脏腑机能的失...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7/14播放(25713)
形肥、大腹便便、苔厚而且嘴巴粘,上述是痰湿体质比较有特征性的点。痰湿体质通常是由于脏腑机能的失...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7/14播放(25713)
"中医认为亚洲人分为九种体质,痰湿体质就是其中一种。痰湿体质都有哪些特点,这类人都比较肥胖、头发油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腹部比较丰满、饱胀,大便稀溏,做事缺乏动力、激情。中医该怎样调理痰湿体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吃冷饮、冷水果、冰冻啤酒、海鲜,因为这类食物容易伤及脾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降低,增加痰湿,导致肥胖加重。同时饮食上要多吃辣的,比如生姜、干姜,还有中成药桂附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它们通过补充肾阳、温中健脾来达到祛痰、排湿的目的。此外,也可以增加排便的次数,用减肥的中药,比如荷叶、生大黄、柴胡,这类中药可以清理肠道里的湿气,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调理痰湿的目的。"
王俊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2019/10/25收听(38858)
痰湿的症状是根据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进行分析的。痰湿的患者一般看起来体型比较肥胖、面色暗黄,眼睛、四肢微肿,患者多数是大便质地烂,或者大便次数多,在饮食方面胃口不好、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痰湿症状的患者也容易疲倦,经常因为消化不好而感觉身体困重,伴有头重、关节酸痛。如果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痰液比较多,痰白色,痰湿的患者脉滑、舌淡、苔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
肖惠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0/10/30收听(64656)
痰湿体质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比如寒湿或者湿热、外邪侵袭人体,或者饮食不加节制,长期食用肥甘、刺激、油腻的食物,或者先天的禀赋遗传因素,包括久病、长期卧床或者年老体衰、缺乏运动等。这些原因导致脏腑气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的运化失调,水湿停聚在人体内,聚湿成痰,痰湿内蕴,滞留在脏腑经络之中,反过来又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而成痰湿内蕴的表现,因此它是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
刘震│北京医院
2020/04/28收听(64532)
痰湿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大部分痰湿患者会出现形体肥胖、腹部肥满等症状,而且也会经常感到困乏、胸闷,偶尔还会出现身体不爽等各种症状表现,舌苔白腻、全身易生痤疮,平时还会出现无精打采、身体疼痛等各种症状,不同人群的表现症状不一样。痰湿的出现跟很多原因有关,可能是由身体体质问题导致,还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平时不注意个人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需要引起重视对症治疗。痰湿重的人还比较喜欢吃肥、甜的食物,口味较重,平时不爱运动,喜欢躺着或坐着,用药治疗后病情会有所改善,但是需要注意个人饮食和身体保健,才能让痰湿慢慢消失。
王靖红│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2019/12/11收听(93952)
痰湿体质多见于体型比较肥胖,平时嗜食肥甘、厚腻、重口味的患者。而且岭南地区有很多痰湿体质的病人,与天气、环境有关系。痰湿体质有疲倦、乏力、头昏沉重、大便次数多、质地比较烂或者胃口不振、口中泛酸水、口水比较淡、黏腻等症状,痰湿体质可以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
2020/04/29收听(51346)
湿痰一般就是比较稀的、含水量比较多的痰液...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11/08播放(44973)
湿痰一般就是比较稀的、含水量比较多的痰液...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11/08播放(44973)
临床判断痰热还是痰湿,主要是看寒热的证候...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6/01播放(25569)
临床判断痰热还是痰湿,主要是看寒热的证候...
2023/06/01播放(25569)
"从呼吸系统疾病来讲如果是痰热内蕴,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黄黏痰、痰黏稠不容易咳出来、卡脓血痰,伴有胸高胁胀、胸闷、气促、小便黄、大便干、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属于痰热郁肺。如果是痰湿内阻,一般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卡白黏痰、痰较多以及咳嗽的声音比较重,伴有胸闷、憋气、食欲不振、小便正常、大便偏软、舌淡红、苔白腻等,这样的症状属于痰湿内蕴。如果是痰热郁肺,可以用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也可以用复方鲜竹液、牛黄蛇胆川贝液、羚羊清肺丸等。如果是痰湿阻肺,一般来说可以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进行燥湿化痰治疗。"
2021/04/18收听(76562)
"痰湿和痰热有着一定的区别,痰湿的人多是肥胖,而且湿气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容易疲劳,而且容易出现浮肿的表现。痰热往往会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喉中痰鸣,可吐腥臭痰,大便往往秘结,小便黄,而且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湿是湿气比较重,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征象。痰湿体质的人可以考虑健脾祛湿,而痰热可以考虑清热化痰。"
陈常云│日照市中医医院
2021/05/25收听(92668)
"湿热和痰湿体质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两者不同之处可从舌苔的颜色分辨。湿热体质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沉重、乏力,舌苔呈现黄腻苔,患者面部容易出现粉刺等,还可以看到面部油、头发油、头皮屑多。痰湿体质的人体型通常较肥胖,说话时喉咙有痰的声音,可以表现为胸闷、上腹胀满、食量下降,舌象可表现为白厚腻苔。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多油、头发出油、头皮屑多,容易出现痤疮,而痰湿体质的人则没有这些症状。"
黄秋贤│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1/05/26收听(65196)
北京宣武医院 李力卓
播放次数:4.76万
播放次数:3.22万
播放次数:3.05万
播放次数:4.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