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2023-02-13 02:1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发病机制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临床表现严重且持久,一般为数小时或数天的心绞痛,多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是高死亡率的危急症。

心肌梗死检查项目包括心肌酶、血和尿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其中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在发病6小时内增高,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优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此外,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血中浓度与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目前公认的心肌梗死最佳确诊性标志。

分享:

131

相关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其实很多:第一、最常见的就是猝死,叫猝死型冠心病,发病很快,可能都不会给很多的抢救时间。第二、心肌梗死以后,会表现为严重的休克状态,病人心脏功能严重下降,会引起低血压以及休克,进而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损伤。第三、急性心肌梗死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室颤、室速,或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颤,恶性心律失常相当一部分都可以致命。如果在医院外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成功率不到1%,院内的成功率也只是90%的水平。所以,心肌梗死一旦发生,都是非常严重。如果心梗侥幸能够存活下来,还有其他症状,最常见是心功能不全或者心衰。可能心梗好了,但是回去以后时间一长,心功能越来越差,病人就会反复的多次到医院进行就诊。所以,建议心梗一旦发生,尽早到医院进行完全的血运重建,减少或避免远期的心衰发生。第四、其他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有些心梗病人一旦发生坏死的死壁,往往会诱发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都可引起严重的卒中。第五、包括心脏的破裂。心脏破裂在心梗病人的发生比例不低,一部分严重的心脏破裂,特别是破到游离壁,可以造成患者猝死,抢救成功率非常低。第六、室间隔的穿孔,也是心肌梗死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死亡率马上从3%上升到50%,抢救的可能性都比较小。第七、还有一些心梗的并发症,比如少见的Dressler综合征,就是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它会出现心包炎的表现,发热、心包腔积液等。总之,心梗危害非常多,且心梗不仅有急性期的危害,也有长远的危害,都需要尽早的重视。其实,心梗一旦发生,最好的方法还是尽早开通血管。所以,现在提倡发生心梗以后,建议两个小时之内就送到能够开通血管的中心,进行相应的救治。"

语音时长02:33''

彭文辉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2019/01/15收听(13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2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