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是怎么回事

2019-09-29 17:1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特征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和体征是并存的,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以及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感觉系统以及膀胱、直肠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长期以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命名和分类争论较大,1994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制定了详细的分类方法,但是比较复杂。目前普遍应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肌无力、肌萎缩、肌肉纤颤以及锥体束受累的不同组合,分为四个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中老年发病多见,人群的患病率是百万人群中有0.8-7.3个人,90%以上是散发病例,成人的运动神经元病通常是在30-60岁发病、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的比例1.4-2.5:1。发病机制有几种学说,其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突变是目前公认的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有关,其它有氧化应激机制、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重金属中毒等。

分享:

111

相关推荐

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类神经退化性疾病或者叫神经变性病,它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减少和凋亡状态。运动细胞分两大类,一个是皮层细胞,主要是额叶皮层的细胞。第二类是脊髓的运动细胞,主要脊髓前角的细胞和侧角的细胞。它发生之后最明显的症状是无力。可以出现肌肉的跳动和进行性萎缩,病变是不均一性的,因此在早期或者是在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肢体的病变不一致,可能是上肢重,下肢轻,最后的结果是全身肌肉的萎缩,它分几个类型,一个是典型的运动神经元病,包括皮层、脑干、脊髓三个,运动神经元未全部发生病变,病人会出现四肢无力、全身瘫痪、不能吞咽、不能说话,最严重的可以造成呼吸肌的完全麻痹和呼吸功能丧失,病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还有一种叫做脊肌萎缩症,只影响到脊髓的肌肉、运动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的跳动、无力和肌肉的萎缩,这种萎缩和病变也不是均一性的,跟脊髓的节段有关系。第二个类型叫延髓萎缩症,主要发生在延髓细胞,可以出现呼吸困难、构音障碍,如果影响到椎体束,也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四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另外是皮层型的,仅仅累及于大脑半球或者椎体束,可以出现四肢的上元神经元瘫痪和假性球麻痹的症状,具体到医院去看,做进一步的鉴定。

语音时长02:02''

邵自强中日友好医院

2017/10/17收听(6082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