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手机浏览
运动神经元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1、发现时机:疾病发现越早,病情越轻;
2、疾病类型:进行性脊肌萎缩一般预后较好,进行性脊髓麻痹则较为严重;
3、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4、受累范围:累及到球部肌肉及呼吸肌时会导致呼吸肌麻痹,病情加重。临床上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运动训练、氧疗、营养支持、胃造瘘术、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治疗。
分享: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运动神经元细胞减少和凋亡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
邵自强│中日友好医院
2023/02/11播放(71902)
运动神经元病在医学上是指不明原因的疾病,选择性地影响脊髓前脚、脑干运动神经核团,以及大脑皮层掌...
母艳蕾│北京医院
2023/06/07播放(41489)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跳...
戴颖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2023/08/06播放(66596)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锥体细胞,以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因为病理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不同而呈多样化,可以同时、相继或单独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造成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一般没有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影响,本病多为散发,属于少见的疾病。目前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主要与遗传因素、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因此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能够阻止运动神经元病的发展或改变疾病的转归,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运动神经元病缓慢进展,最终多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其它并发症所致的呼吸衰竭。
陈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3/29收听(60420)
"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病。顾名思义,运动神经元病是大脑、脑干、脊髓里单纯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的损害、凋亡,造成临床一系列的表现,叫做运动神经元病。包括大脑中枢、脑干神经核团、延髓、脊髓神前角细胞的损害等等。这些细胞的损害造成单一的运动神经元损害,构成运动神经元病症。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不损坏思维,这样的病人思维正常。根据损害的中枢、脑干、脊髓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亚型,病人的具体发病情况由医师给诊断、鉴别诊断,才能最后确诊。总之,运动神经元病是单纯的运动神经元损害,不影响大脑皮层的思维功能。"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19/09/23收听(77590)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类神经退化性疾病或者叫神经变性病,它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减少和凋亡状态。运动细胞分两大类,一个是皮层细胞,主要是额叶皮层的细胞。第二类是脊髓的运动细胞,主要脊髓前角的细胞和侧角的细胞。它发生之后最明显的症状是无力。可以出现肌肉的跳动和进行性萎缩,病变是不均一性的,因此在早期或者是在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肢体的病变不一致,可能是上肢重,下肢轻,最后的结果是全身肌肉的萎缩,它分几个类型,一个是典型的运动神经元病,包括皮层、脑干、脊髓三个,运动神经元未全部发生病变,病人会出现四肢无力、全身瘫痪、不能吞咽、不能说话,最严重的可以造成呼吸肌的完全麻痹和呼吸功能丧失,病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还有一种叫做脊肌萎缩症,只影响到脊髓的肌肉、运动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的跳动、无力和肌肉的萎缩,这种萎缩和病变也不是均一性的,跟脊髓的节段有关系。第二个类型叫延髓萎缩症,主要发生在延髓细胞,可以出现呼吸困难、构音障碍,如果影响到椎体束,也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四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另外是皮层型的,仅仅累及于大脑半球或者椎体束,可以出现四肢的上元神经元瘫痪和假性球麻痹的症状,具体到医院去看,做进一步的鉴定。
2017/10/17收听(60828)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及其所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其中负责运动功能的叫做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出现的疾病,就称为运动神经元病,它包括一组疾病,最常见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又称为渐冻症,其它的还有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肌萎缩。这组病的发病原因不清楚,运动神经元受损以后会逐渐进展,迄今为止也无法治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逐渐发展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其中进行性延髓麻痹进展最快,常在诊断1-2年之内就出现了呼吸肌的麻痹,或者肺部感染而死亡。进行性肌萎缩和原发性侧索硬化进展比较慢,可以生存10年,甚至以上。肌萎缩侧索硬化一般会在3-5年内,也是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者肺部感染。"
曾湘豫│北京医院
2020/05/04收听(42802)
目前引起运动神经元病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因素,考虑多种原因,具体如下:
1、遗传背...
王俊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03/18播放(61278)
运动神经元病最主要类型是肌萎缩侧索硬化,该病可能会遗传。经过研究表明10%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
柳青│太原市中心医院
2023/10/01播放(82740)
运动神经元病在民间又叫渐冻人,因为运动神经元病是指管理运动的神经系统发生了不明原因的退行性改变...
徐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5/01播放(89096)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类散发或遗传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选择性的累及脑和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伴有锥体征,以及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常见的类型。一般是散发性起病,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约占5%-10%,是会遗传的,国内常见的致病基因是SOD1基因突变,欧美的最常见致病原因是C9ORF72基因突变,如果家中有人患病,要注意进行孕检、产检。
刘建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2020/04/27收听(47246)
"运动神经元病通常很难自愈,运动神经元病的预后和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类型、发病年龄有关,具体类型如下:1、原发性侧索硬化症:通常病程进展缓慢,预后相对良好。2、进行性肌萎缩:病情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稳定,但是病情不会改善。3、其他情况: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以及部分进行性肌萎缩的患者,则预后较差,病情呈持续性进展,多数在五年内可能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翀│南京鼓楼医院
2021/06/16收听(35648)
"运动神经元病又叫做渐冻症,它是指累及到上和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上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不同的组合,包括进行性肌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进行性延髓麻痹。特征的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锥体束征以及延髓麻痹,通常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不受损。另外,患者也没有智能和自主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不清楚。"
孙艳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8/11/02收听(61696)
西医认为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一种进行性慢性神经系统病变,更容易侵袭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大...
李晓敏│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2023/07/04播放(97654)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后与病变类型有关,延髓性麻痹的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容易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
2023/01/04播放(68394)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寿命与疾病的类型、发病的年龄有关。运动神经元病的预后,因不同的疾病类型和发病年龄而不同。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进展缓慢,预后良好,部分进行性肌萎缩患者病情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稳定,但不会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以及部分进行性肌萎缩患者预后较差,病情持续性进展,多在五年以内死亡,死亡原因多数为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多学科综合治疗对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症治疗,包括针对吞咽、呼吸、构音、痉挛、营养障碍等并发症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如果对症和支持治疗应用得当,可适当延长患者的寿命。"
2020/09/01收听(27512)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各种非药物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致病因素可能多样而且相互影响,所以其治疗必须是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期望用单个药物或单种治疗完全阻断疾病的进展是不现实的。至今仍然缺乏能够有效逆转或控制病情发展的药物,当前病因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抗细胞凋亡、基因治疗以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利鲁唑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等作用,有可能延缓病程,延长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但对患者的肌力和生活质量没有显著改善。
2020/09/01收听(14250)
"运动神经元病又叫肌萎缩侧索硬化,肌萎缩是因前角细胞的病变造成,侧索硬化是因椎体束即传导速,白质中传导束的异常造成的。肌电图用于检查神经感觉与运动功能,包括周围神经的神经根病变,或者神经脱髓鞘疾病会出现异常。但对于传导素即椎体束出现的异常,不能在肌电图上反映出来,所以进行肌电图检查时是正常的。对于早期的前角细胞受损患者,可能还没有导致功能障碍,在肌电图上也会表现为正常。到晚期此病主要表现为失神经电位,也就是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的病变后,丧失的神经支配功能。此时表现为宽大的电位,即失神经电位,而不是周围神经的肌电图的症状表现,所以运动神经元病的肌电图可能会表现为正常。"
陈文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0/12/17收听(59872)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进行性的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临床治疗...
2023/06/16播放(61496)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以及各种非药物支持疗法。病因治疗临床上一般应用利鲁唑,该药可能会减轻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对症治疗主要是包括该患者一般容易产生流涎、束颤、痉挛、疼痛,也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和营养障碍,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果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时,可以进行下胃管保留胃管,鼻饲饮食、鼻饲给药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同时要嘱咐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时,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袁俊丽│邯郸市第一医院
2019/08/20收听(83586)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书剑
播放次数:2.27万
北京宣武医院 徐敏
播放次数:3.91万
北京医院 母艳蕾
播放次数:6.06万
五邑中医院 李晓敏
播放次数:6.12万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