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2023-11-21 20:1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缺陷较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给予口服降糖药来刺激胰岛素分泌,以控制血糖;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伴有急慢性并发症时,需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合并心脑肾并发症患者,需进行心脑肾并发症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治疗,首选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

分享:

85

相关推荐

01:54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王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11/06播放(80948)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治疗分为以下三种方法:第一、饮食和运动,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角度上,糖尿病的病人比较提倡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高蛋白的饮食需要注意监测的指标,是尿蛋白含量,假如尿蛋白水平已经明显升高了,蛋白质的含量就不能过高,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摄入的蛋白质含量不能超过1.2g。另外低碳水饮食,低碳水对于糖尿病人非常重要,特别是波动比较明显的病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高,会造成血糖的明显的波动,这种情况下建议适当加入粗粮,对血糖进行比较平缓的治疗。运动角度上,主张一星期运动150分钟,每天大概3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运动以后有微微的出汗,第二天有运动的欲望,运动量就够了。第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当中范围比较广,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用药。口服药物常用的包括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磺脲类药物,还有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药物,注射用药目前有两种:一种是胰岛素;另一种是GLP-1受体激动剂类的药物,所有药物使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第三、糖尿病教育不要忽视,因为糖尿病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性的疾病,在业内有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的说法,靠自己的角度,主要是强调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管理要管的好,就必须要有好的定期糖尿病教育。因此要跟糖尿病主管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到医院听关于糖尿病的讲座,还有系统的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好糖尿病的管理。"

语音时长02:22''

代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5/13收听(94640)

糖尿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但是也是可防、可控的,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要有接受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应该放下心理负担,充分相信只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措施,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的症状,同时防止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比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昏迷。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标。对于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做管理尤其重要,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进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在专科医师的评估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还要进行全面、积极的糖尿病的科普教育。在掌握了一定的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基础之上,配合专科医生通过饮食控制、增强运动、应用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及自我血糖监测等措施,还可以进一步的控制自己的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治疗糖尿病就是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就是之前提到的饮食、运动、监测、药物以及糖尿病的科普教育,这五驾马车是一直延续到现在,使糖尿病得到满意的程度,达到控制标准,进一步延缓或者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期寿命。"

语音时长02:18''

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6/29收听(46790)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它们的治疗的方法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一般来说如果早期发现,我们会测定他的胰岛功能,发现他的胰岛功能虽然有缺陷,但是跟正常人比还不是太差,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给他一些口服的降糖药来刺激胰岛素分泌,满足生理性的对胰岛素的需要,从而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但也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来就诊的时候胰岛功能已经非常差,或者血糖已经非常高,甚至有些急慢性并发症都已经发生了,以这种并发症来首次就诊。对于这一部分病人,我们可能首当其冲的给他胰岛素强化治疗,来控制血糖,另外这样的病人往往合并有心、脑、肾的并发症,我们还要进行心、脑、肾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并不是单一的控制血糖的治疗,它包括血糖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我们控制血糖最终的目的也是预防并发症。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就是一旦确诊以后,首当其冲的选用胰岛素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不同,它就是胰岛功能自身免疫缺陷导致胰岛功能衰竭。对于这种胰岛功能衰竭的患者唯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选胰岛素的替代治疗来控制他的血糖,最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01:35''

孙苏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17/10/18收听(9994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3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