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尿频与膀胱过度症区别

2023-07-14 18:1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焦虑性尿频和膀胱过度活动症,常见有以下区别:

1、病因不同:焦虑性尿频属于生理性尿频,通常由于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况下,出现排尿次数增多。膀胱过度活动症是症候群,患者以尿急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尿频,以及急迫性尿失禁,在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中,要排除尿路感染和神经系统问题所导致的尿频;

2、发病特点:焦虑性尿频患者有明显的情绪变化,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没有明显的情绪变化;

3、发病时间:焦虑性尿频患者通常表现为日间尿频,在夜间休息或心情放松后,症状可能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尿频;

4、治疗方法:焦虑性尿频患者主要是以改善情绪为主要治疗方案,通过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安定等药物,来改善焦虑心情,症状会自然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可以进行相关的膀胱功能训练,同时可以应用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或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等药物,来改善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是以改善症状为目的,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效果仍然存在争议,目前并不是治疗的主流。

分享:

13

相关推荐

膀胱过度症是什么病

"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往也曾经叫过膀胱不稳定收缩,其临床表现是膀胱不受本人控制,出现不规律、不稳定的收缩,病人出现倪傲平、尿急以及尿失禁的表现。膀胱过度活动症作为一个疾病名称,实际上也是一个临床表现,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结果。在男性和女性发病的原因有所不同,在男性里面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是两类疾病,一个是泌尿系统炎症,再有就是前列腺疾病,还有一部分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导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疾病导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为例,因为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是由于前列腺增生,体积增大的前列腺,对于尿道、膀胱颈部刺激导致。这时可以应用稳定膀胱的药物抑制膀胱不稳定收缩这种药物,比如M受体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以及中成药来控制,一般用药之后症状就会缓解。但因为最根本的病因没有解除,所以在停药之后症状可以再出现。所以如果来谈到多久能治好,就看这个病什么时候治好。如果只是吃药控制,可能一周以内的时间症状就缓解,但是之后可以再复发。如果针对前列腺增生这个病,如果能手术治疗把病因去掉,绝大部分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就会治好。对于女性来讲的炎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精神因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对于女性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治疗就是用药来治疗,如果效果比较明确,一周之内症状也可以得到控制。当然这个里面也涉及到病因处理,比如炎症导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也要处理炎症,而不是单单的来控制膀胱的不稳定收缩,整个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都按照此思路处理。"

语音时长03:02''

时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03/13收听(63340)

膀胱活动过度症自愈了是什么原因

"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自愈,原因可能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精神心理状况改善可能症状就会好转。膀胱过度活动症被认为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可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者不伴急迫性的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它明确的病理改变,在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闭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关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源性学说,主要是指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尤其是膀胱传入神经的异常,都可以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其次是肌源性学说,逼尿肌、平滑肌细胞的自发性收缩和肌细胞间冲动传递增强,均可诱发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产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另外一些其它因素也可影响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如炎症、膀胱出口梗阻、高龄、精神疾患,如抑郁、焦虑等。因此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当中发病病因包括精神心理问题,所以这一类症候群在精神性状况改善的情况下症状可能会好转。另外,在膀胱过度活动的治疗中行为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像减肥、控制液体摄入、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都可以导致症状有所缓解。"

语音时长02:27''

韩毅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0/08/12收听(7399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8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