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3年榜首 华西科研为何牛?

发布时间: 2017-04-11来源:网络

  中国医院“自然指数”(NatureIndex)百强榜榜首,2016年中国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排行榜榜首,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榜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科研实力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niubility。
  燕小六在采访中发现,华西医院科研成就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梯队、前沿的公共平台、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激励政策,及每年1亿的资金支持。

  打造大型公共平台共享高精设备和人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华西医院有4个大型科研基地,其中包括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计划(全国4个)、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全国5个)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以及30多个开放型实验室,涉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针对每一个科研项目,设备、经费和人员是有限的。如果给每一个项目都设立单独的实验室,显然不现实。我们的做法是,由医院出资,建立一些大型公共科技支撑平台,向医院员工全面开放。”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华西医院科技平台部负责人袁久洪教授介绍。
  这些公共平台包括两部分核心要素:
  第一,高精尖设备,如动物磁共振成像设备、动物CT设备等。
  第二,专兼职临床科研人员。据悉,华西医院的临床研究队伍有3000余人,专兼职皆有。其中,专职人员分三类:1.专门做临床研究的专职人才;2.博士后;3.研究助理及部分研究技术人员。兼职科研人才是指临床医护人员、博士、硕士及学生等。
  袁久洪教授指出,有了公共科技平台后,有科研项目的科室和个人无需浪费时间和精力,四处寻找实验地点。同时,在公共平台获得的资料,能保障其可靠性。
  目前,华西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子、细胞、病理等具有共性的科研平台。“科室或个人可以申请公共实验室后自己做,也可以委托专职科研人员完成。”袁久洪教授说。
  医院每年投入1亿支持学科发展
  为鼓励并调动临床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华西医院建立了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激励政策,鼓励科研指导并服务临床。此外,医院建立了多种创新基金。包括SCI论文基金、奖项基金,及成果转化等奖励政策。
  比如,医院设立了“135学科卓越发展基金”,每年投入1亿元。即通过申请基金、经费,促进学科发展,达到全国第一、全国前三或全国前五。“临床新技术创新基金”每年有2000万的经费,用于支持开展新技术与创新。
  针对研究成果转化所得收入,80%给研究团队。50%以现金的形式给研究团队,30%用于团队后续研究。医院只提取20%的管理费。
  “目前我们在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给专兼职科研人才,设定KPI。”袁久洪教授说,过往个人做自己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成果转化等较易评估,可以视为“业绩”。但在公共平台上,有些科研人员服务于别人的项目。因此,医院正在拟定新的管理方法,将服务项目数量、业务水平等,设定为科研人才的“业绩”。
  1.8万平米的科研楼长啥样?
  科研对于医院有多重意义。在袁久洪教授看来,“科研一定会有转化和产出,但这对医院来说不是核心推动力。我们看重的是科研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对医院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推动。可以说,国家对于医教研医院的定位,就是要做科研。如果天天只是看病、开刀,这和基层医院就没有区别了。”
  燕小六在采访中得知,在距离医院10多分钟车程的地方,就是华西的4大科研基地之一:转化科研楼(待命名),占地1.8万平米,共10层。
  这幢楼里有多个实验室、病理公共平台、公共标本库、神经转化医学中心等。每天在这里进出的工作人员,有近千名。

上一篇: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为何困难

下一篇: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权威解读药品阳光采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