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别名:疑病性神经症、神经症)
挂号科室: 心理咨询科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50岁以前发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疼痛
相关检查:心理方面检查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喹硫平、利培酮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10000元)
老怀疑自己有病是什么问题
30616次播放247次点赞
治疗疑病症的方法有哪些
37313次播放128次点赞
整天怀疑自己有病是什么原因
34210次播放131次点赞
疑病症症状与表现
48052次播放405次点赞
疑病症的表现有哪些
25552次播放435次点赞
如何走出疑病症
38501次播放254次点赞
什么是疑病症
89690次播放151次点赞
恐病症和疑病症的区别
22770次播放142次点赞
在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1、当人失眠后,尝试在网上查阅科普资料来自救,反而加重了失眠;2、或者有的人在网上查阅自己正在经历的某些疾病,造成了更大的恐惧和焦虑,导致了失眠;3、通过传媒途径得知了某一条失眠的危害,或者听说必须睡眠充足才能怎样的新闻,反而导致了失眠。分析这类人的共性特点(关于失眠人的性格特征我之前也有过文章分析),就是性格过分谨慎。我们总是被教育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或者有的人天生就是胆小,习惯性的去相信那些不利的一面,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只要我们把最坏的都解决的,自己不就是最安全的吗?恰恰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选择相信那些最严重的后果。比如:1、肠胃炎就会想象自己得了肠胃癌2、本来自己只是神经性心慌,看了科普就觉得自己得了心脏病3、看到别人失眠十年几十年好不了,就联想自己是不是也走不出来。我见过太多的人问我这个问题,怀疑自己是不是也会几十年好不了,那就太痛苦了。不管我怎么宽慰,我说失眠一定好,但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其实俗话说这就是已经吓到心里去了。那么,这样的恐慌是怎么造成的呢?疑病症分析易于焦虑的人(忧患意识很强,很多是遗传加后天主动培养的,平时做事很认真负责,有很多的自我反省,成绩往往优秀),由于错误认知,以及社会科普的不准确,加之自我思想的谨慎,对自己假想的后果不能接受,导致了持续一段时间的高频率高强度的焦虑,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即使后来我们接受了科学合理的科普,也知道没什么问题,但是大脑依旧处在原来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敏感的条件发射,很难一下子走出来。这就是很多人在倾诉的,那些道理我都懂啊,但我就是做不到啊,我还是控制不住很焦虑啊。举个例子,有个咨询我的朋友,是由于喝过酒跟一个外国人滚过床单(只是滚床单,没有发生什么),后来就突然想到自己是否会因此得了艾滋。一旦形成了这种想法,就产生了担忧和恐惧,持续的这种感觉会让人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前期不断宽慰自己,但是熬几天还是很焦虑,最终他决定偷偷去医院做病毒抗体检测,然后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煎熬。好不容易拿到结果后,他又发现网上有人说3个月后再检测一次才会绝对的保险,好嘛,这一两个月的等待就还是持续处在焦虑中。虽然有时候会暂时忘记,但空闲下来一旦想起这件事,就又开始不停冒冷汗了。我们可能也都得能够猜到,最终的检测结果也是健康的,但他已经完全陷入到了焦虑循环当中,就算是知道了自己没有得艾滋,但依旧习惯性的害怕,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来。其实日常中我们都会遇到焦虑,为什么不能成为严重的焦虑症,主要原因是没有如此持续的焦虑和恐慌。联想到失眠的你,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在为了失眠而恐慌、焦虑、着急了很久很久,才会付出行动去解决,其实这种焦虑反射已经形成。后续用什么方法,也很难短期内冷静下来。不说焦虑外在的事,还有很多人是完完全全跟焦虑睡眠这件事本身有关。当人们睡不好,缺乏睡眠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信号,驱使我们来解决问题。这些信号某种意义上就是焦虑情绪,也会让我们身体产生难受感觉,从而产生了一些身体症状,这些身体症状在上述性格分析的思维模式下,很多人就认为自己是得病了。而且对于身体的一丁点反应就会变得非常敏感,从而加剧焦虑。持续一阵子的错误对待,也会形成焦虑的惯性。这一节,在神经衰弱的文章里讲的比较明确了。疑病症,该怎么做?其实你能看这篇文章,可能就已经自己跟自己挣扎了很久了,反复寻找克服焦虑的方法而不能成功。那么这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方向性问题了。既然无论怎么努力都克服不了这种障碍,不是你努力不够,而是你过分努力了。但人们往往想不到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是努力不够,或者没找到方法,然后一边恐惧一边焦虑一边逃避一边不断寻找解决方法。我希望你努力地找到这篇文章以后就变换一种态度吧。既然焦虑解决不了,我们就不解决了。既然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克服,那就允许自己暂时这个样子。不过,这个心态是需要勇气的,焦虑特质的人是很难放不去操心的,有问题时一定要解决的。但我想说的是焦虑不是你能想消除就消除的,是要自然消除的。焦虑是无法直接被主观意识消除的,但焦虑是会自己消失的,无论焦虑的多么强烈,你即使什么都不做,焦虑也会自然消失的。这里重新强调精神焦虑症自救的做法的释义,对于日常的焦虑和恐惧,是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的。1、所谓的面对,就必须是勇敢的面对,承认自己的现状,并且敢于直视,而不是习惯性想法设法来克服焦虑,其实那不是面对,而是逃避。2、所谓的接受,就必须是勇敢的接受,接受就是允许焦虑存在,而不是试图消除。接受是要真心的接受,承认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恐艾的人可以真心就把自己当患者又怎么样,失眠的人就真心把自己当失眠的人又怎么样,不要再抗争吧。3、所谓的飘然,就真心的没所谓一点。这里强调的是不要抱着试图解决焦虑的目的去做这些事情,不要以解决焦虑和难受为中心,而是承认自己是焦虑的情况下,带着焦虑去做事。比如我们去散步,那么就好好的散步,即使焦虑来了也是要跟自己说是正常的,必须要经历的,然后继续好好散步就行了,淡然对待之。4、所谓的等待,也是需要耐心的等待,不要因为自己接受了,还是会出现一些焦虑症状就变得失去耐心。只要焦虑的程度和频率在降低了,哪怕一点点小进步也是极好的,也是光明的前途。我想对很多焦虑成性的朋友说,适度的焦虑和担心有利于我们生存和发作,但过分的焦虑就成了阻碍。难道你想被焦虑挟持,小心翼翼的过一生吗?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假想出来吓唬自己的,如果总是因为这些想法降低了生活品质,那我建议你就勇敢大胆豁得出去,出了事情再解决,不要提前给自己想那么多所谓的后果了。你越大胆的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回馈你勇敢的一面,你越乐观的对待一切,整个人生也会乐观起来。其实在说的直白一点,你是对这些不曾经历过的现象有着深深地恐惧,你是太想活得好。哪怕你可以告诉自己不当回事,但是依旧难免内心的逃避排斥和恐惧。一旦我们能够勇敢的面对这一些,把那些糟心的事情都大胆不去关心,不去计较,你会变得不再神经兮兮。有这些时间去对内思考,不如敞开心扉去拥抱大自然,去跑步,去扶贫,去做有意义的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像个傻根,自然没有自以为是的烦恼了。活在当下,不要为了过去而弥补,也不要为了将来去担忧,大胆去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的勇敢交给自然。(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作者:牛健 有来心理诊室 阅读量: 4756
疑病症的患者往往身体的不适与检查结果不成比例,检查阴性反而让患者不适。这中间夹杂着情绪因素,情绪因素包括焦虑情绪、失落情绪、固执的个性。因此会到医院反复检查、反复就诊,这种情况可以见于青年人,也可以见于老年人。这一类人往往个性非常敏感多疑,又非常小心。疑病症患者与躯体形式障碍还有不同,疑病症的患者往往更固执,而且往往不拘泥于某个障碍、不拘泥于某个症状,已经上升到把症状归纳为某个疾病的程度。这类患者非常难说服,需要用药物治疗。
作者:田翠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阅读量: 3839
疑病症突出的表现主要是患者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过分的关注,认为自己可能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他的主诉可能只限于某一个部位、器官或者是系统,也可以涉及到全身。它的症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就比较具体,他对于躯体上的不适,描述的比较鲜明、比较逼真,定位也比较清楚,像他可能描述感到了一种肿胀的感觉,胃肠一种扭转的体验,或者是脑部充血的感觉,或者是眼部的异物梗阻、梗塞感等等。有的患者体验或者是定位就不是很清楚,性质也比较模糊,有时候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只是说感觉自己身体有病,状态不是很好。另一个就是疼痛也是疑病症最常见的症状,在临床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的主诉就是疼痛,常见的部位就是头部、胸部、腰部,有时候疼痛的感觉可能是全身,其次就是躯体的症状,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表现也比较多样,比如感到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肚子胀气,有时候心悸、心慌,有的患者觉得有体臭或者是五官不正,身体的畸形,反复照镜子。虽然在临床当中反复检查,但查无实据,但是患者仍然要奔走在各大医院四处求医,反复检查。
作者:常卫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5696
疑病症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是一个亚型,上一级分类为神经症,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过度担心罹患各种躯体疾病,且多为严重的不治之症,比如不明病毒或细菌感染、狂犬病、艾滋病、癌症等诸多疾病。过度关注躯体不适,身体乏力、疼痛等诸多不适往往与所担心的疾病联系起来,非常恐惧,急迫就医,做全面的躯体检查,医生排除所担心的疾病。患者内心会稍微平静下来,但好不了多久,很快又会再次担心。 2.、患者需要反复就医,为了明确诊断,往往不断更换医生或者医院,寻求各方检查和治疗,却疗效甚微,内心痛苦,持续六个月以上,给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显著影响。 3、在发病前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和生活事件,比如亲历家人或朋友重病或死亡、经历某些灾难或者伤害、从事了某些高风险的职业或者事情等。
作者:黄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阅读量: 6237
疑病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个体的心理成长。 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伴随的抑郁、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问题。 2、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帮助非常重要,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心理因素影响自己,但其内心痛苦、绝望,反复就医,有时自己都很累,也很烦。心理辅导可以给他们一个倾诉内心的机会。一起探索恐惧症状出现的诱发因素以及患者人格中的某些特点,比如对自己以及对躯体的不自信产生的过程,聚焦于其内在心理世界,分析心理发展过程中安全感是如何被破坏的等。帮助梳理内心压抑的痛苦、冲突和难以表达的愿望,从而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3、自我成长:患者容易忽略自己的心理问题,需要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与探索,尝试在心理困难和躯体症状之间建立连接,通过自我分析与成长,学会新的处理内心冲突和现实困难的方法,通常躯体不适症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淡以致最终消失。
作者:黄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阅读量: 5518
疑病症是一个疾病,是过分的担心自己生病的问题,这种过分的担心使得医学分类属于焦虑障碍的一大类。焦虑障碍的治疗分为两部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心理治疗就可以改善症状,可走出疾病的困扰。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比较严重,根据情况不同,专业人员会提供给药物治疗的建议,除了见医生,由医生来帮助,自己很多时候会有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苦闷。如果是这种时候建议能够扩展生活的内容与方向,比如避免过分围绕疾病的生活,有些患者整天终日学习医学知识,翻阅医学科普杂志,观看医学节目,过分的关注就会深陷其中很难摆脱。而拓展思路,比如去增加运动,走向户外,学习新技能,使注意转移,反而有助于早日改善疑病症的问题。内容来源:有来医生
作者:曲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阅读量: 4465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