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癌(别名:转移性骨肿瘤;骨转移肿瘤)
挂号科室: 骨肿瘤科
发病部位:骨骼
多发人群:51~60岁老人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化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肿块、疼痛
相关检查:骨髓、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骨瘤清除术
相关药品:丙亚胺、可的松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70000-90000元)
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
73323次播放422次点赞
如何缓解骨转移癌病人的疼痛
24269次播放424次点赞
骨转移癌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68487次播放84次点赞
什么是骨转移瘤?
68933次播放388次点赞
骨转移早期疼痛特点
27748次播放318次点赞
骨转移瘤能活多久?
35707次播放443次点赞
骨转移查血哪项指标能看出来
29159次播放58次点赞
癌症骨转移怎么治疗好
46632次播放58次点赞
骨转移癌是常见的疾病,许多癌症晚期都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病灶在组织学上和生物学行为上与原发病灶一致。骨转移癌的最常发生于嵴柱、骨盆和股骨、肱骨近端,最早症状是疼痛,疼痛可在X线破坏的证据以前数日或数周前发生。疼痛可以是深层钝痛、间歇性痛,与活动无关。一般晚上会疼醒,夜间痛是一个特征。到后期,疼痛可以很严重,呈持续性。骨转移癌需要治疗,而且能够治疗。许多癌症骨转移后仍有较长的生存期,患者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主诊医生的工作重点。缓解肿瘤骨转移病变所导致的症状和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控制肿瘤病情进展,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骨转移癌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1)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2)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如病理性骨折、脱位等; (3)减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命。 骨转移癌已经被看做是全身性疾病来对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 (1)止痛药镇痛治疗; (2)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 (4)手术治疗; (5)对症支持与康复治疗; (6)化疗、内分泌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 骨转移癌患者的预后是选择治疗方法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预期寿命短的患者, 应避免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有报告认为对于下列因素应考虑非手术治疗: (1)高度恶性侵袭性原发肿瘤; (2)预计原发肿瘤治疗后无瘤期很短; (3)经全身治疗后, 骨转移灶的溶骨破坏未见好转; (4)全身多发骨破坏; (5)涉及多器官转移(尤其是肝脏); (6)全身一般条件差,有手术禁忌证。 下列因素则是手术治疗的相对适应证: (1)中度恶性原发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 (2)预计原发肿瘤治疗后有较长的无瘤期(肾癌、乳腺癌、甲状腺癌); (3)经全身治疗后, 溶骨病灶趋于局限、骨密度增高; (4)孤立的骨转移病灶; (5)全身一般条件好, 无手术禁忌证。 有文献认为, 骨转移癌患者的预后与已明确的原发肿瘤有关。肺的原发肿瘤, 预后甚差, 诊断后存活时间很少超过12 个月, 同样, 原发灶不明的患者平均生存期是11 个月。然而, 原发恶性肿瘤是肾癌或甲状腺癌的患者生存期可以很长, 尤其是表现为孤立骨转移灶的患者, 应按原发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 行广泛切除, 对于这些患者的骨骼重建功能, 应考虑使用时间可能比较持久。 总之,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肿瘤类型和TNM分期有密切关系,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利弊分析,全盘考虑,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谨防治疗过度的发生。
作者:徐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阅读量: 52669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而形成的肿瘤。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转移至骨骼,一般较易发现。但原发肿瘤部位和症状隐匿,以骨转移癌作为主要就诊主诉时,诊断上比较困难,甚至将骨转移癌当做骨原发的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骨转移癌好发于嵴椎、骨盆和股骨,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为多。一般说来,乳腺癌和肺癌的转移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前列腺癌则以成骨性转移为主。 临床表现 1、发病部位 常见的转移部位,以躯干及四肢的近心端为高发,四肢的远心端为低发,肢端者极少见。早期多属单发,也可为多发。发生在嵴柱的转移肿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最少。乳癌、肺癌和肾癌多转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直肠癌多转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状腺癌多趋向于颈椎转移。此外,肺癌、肝癌、乳腺癌也容易向骨盆和股骨上端转移。经检查多可以找到原发灶,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易找不到原发灶。 2、症状及体征 骨转移癌最常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有全身消耗症状、转移灶局部的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以局部的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而来就诊者为多。约40%病人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及体征,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出现转移症状。多数患者无原发肿瘤病史及体征,首发症状即为转移的症状,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如肝癌、甲状腺癌、肾癌等就常无原发症状。 (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早期疼痛较轻,从间歇性变为持续性,严重者易引起注意,轻者易被忽视。位于嵴柱者可表现为腰部、胸背部、颈部疼痛。在胸椎者常伴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在腰椎者可以表现出腹痛。疼痛的特点是制动无效。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重。位于骨盆者常伴有髋关节、股内侧疼痛;位于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关节功能障碍。 (2)肿块,一部分患者因肿块而就诊。位于深部的骨转移癌早期不易发现。在重要的神经附近,肿瘤增大可有或多或少的压迫症状,产生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不少病例是在病理性骨折发生时,才发现骨转移癌的病变。 (3)压迫症状,嵴柱转移癌可出现嵴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甚至麻痹,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可因瘫痪而入院。骨盆转移癌可引起直肠、膀胱的压迫症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肢体骨转移癌可引起血管和神经干的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常为首要症状,轻微外伤或无任何诱因,即发生了骨折。在下肢出现率最高,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肿胀明显。在嵴柱者很快即出现瘫痪。 (5)全身症状,有原发癌症状者,全身情况差,有贫血、消瘦、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无原发癌表现者,全身情况较好,部分病人可很快出现全身症状。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临床上常作为对骨转移癌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的指标。 1、常规检查,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血白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表现,还应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项检查。 2、骨髓检查,骨转移时骨髓涂片可找到肿瘤细胞。 3、病理检查,疑为骨转移灶时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目的是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 4、肿瘤标记物检测,对于诊断原发癌及肿瘤的进展转移有帮助。 5、X线检查,表现为骨骼破坏性改变,病变多局限在骨骼内,边缘不清,有时与原发性骨肿瘤不易鉴别。 6、 ECT(核素扫描) 为骨转移瘤常用的检查之一,可发现早期的转移癌。 7、PET-C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检查,能观察到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 8、CT检查可判断有否肿瘤并准确定位,对于肿瘤的性质应结合临床来判断。 9、MRI检查诊断骨转移瘤较敏感。 10、B超检查,B超更适用于以溶骨型骨破坏为主的骨转移癌。 11、血管造影检查 可显示典型的恶性改变影像,如血运丰富、毛细血管增生但杂乱无章,有"血管湖"现象等。也可在造影的同时行介入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原发肿瘤的诊断之后,骨转移癌的诊断相对容易。以骨肿瘤为首发症状的骨转移癌,在诊断上往往要依赖辅助检查。对恶性肿瘤患者,应进行肿瘤微转移的监测;对可疑的部位行X线检查,酌情行核素、CT和MRI等检查;必要时可行活检,活检是诊断肿瘤的可靠手段,也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对无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全面仔细地检查,查找原发病灶。应注意对原发性骨肉瘤、淋巴瘤、骨髓瘤等的诊断。 对骨转移瘤的治疗仍是以减少痛苦、保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为目的。视具体情况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是整个治疗中的主要环节。治疗方案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骨转移瘤症状的严重程度、每项治疗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愿望来综合制定。
作者:高随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阅读量: 76848
骨骼出现转移性的肿瘤,一般来说属于肿瘤的晚期,生存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可能半年到一年左右,但有的癌症骨转移经过积极有效治疗仍然可以存活5年以上。主要是看原发性肿瘤的病变位置,另外就是基础的身体条件,如果身体条件比较好,则生存的时间可能会较长。对于骨转移性的肿瘤,首先会引起局部疼痛、不舒服,可以使用止痛药,比如氨酚曲马多止痛。另外就是局部可能发生病理性的骨折,需要避免局部用力或者外伤。如果是肢体的转移性骨肿瘤,可以适当的夹板外固定保护;如果是脊柱的转移性骨肿瘤,则可以佩戴支具进行保护。
作者:邓立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5904
崔双林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外科
"癌症病人发生了骨转移,已经到了癌症的晚期,如果能够积极的治疗,通过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崔双林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外科
"癌症是很严重的恶性肿瘤,大部分病人到了癌症的晚期就会出现骨转移。出现了骨转移,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性剧烈疼痛,疼痛的部位一般是肿瘤复...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