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
挂号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脊柱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迟缓性瘫痪
相关疾病: 脊柱骨折
相关检查:X线、CT、MRI检查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地塞米松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脊髓损伤后小便不能自解怎么办
89367次播放10次点赞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症状
31846次播放312次点赞
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康复方法
49103次播放499次点赞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28724次播放461次点赞
脊椎炎怎么治疗好
29861次播放82次点赞
高颈段脊髓病变出血严重吗
36977次播放347次点赞
脊髓损伤可以治好吗
20765次播放401次点赞
脊髓损伤治疗费用
32195次播放368次点赞
脊髓损伤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常常伴有很严重的并发症,具体如下:1、感觉和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后会出现在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这时患者肢体无力感觉减退,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或无法行走;2、褥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这是因为病人感觉减退,对疼痛反应不敏感,长期接触床面的一侧,会出现血运变化引起褥疮。对这类病人,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加重,一旦加重以后,对病人是很痛苦的事情;3、大小便失禁:脊髓损伤以后大小便失禁非常常见,小便失禁可以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尿路感染还可以引起肾脏感染或肾脏功能不全;4、肺部感染:因为脊髓损伤后,若为高位脊髓损伤,会引起呼吸肌群麻痹、咳痰无力、呼吸困难,时间长了会引起肺部感染;5、下肢深静脉血栓:因为肢体运动障碍,自主不能活动,下肢静脉回流会受到影响,或血液黏稠度增高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上述并发症,住院期间一定要积极治疗、积极预防。如果长时间不能恢复,超过半年还有这种并发症,可能会有后遗症,往往出现后遗症的病人非常痛苦,特别是大小便失禁,需要积极认真治疗。
作者:孙一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阅读量: 5902
脊髓损伤患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大概是半年到一年,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脊髓损伤出现大小便失禁,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脊髓受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受伤的严重程度有时和影像学表现不完全一致,有时病人影像学表现可能不严重,但却出现严重的大小便功能障碍。有时病人影像学表现很严重,骨折脱位很明显,但可保存大小便功能,这与脊髓损伤的时受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脊髓受伤程度较轻,康复训练半年到一年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多可恢复。如受伤程度较重,患者可能永久留存功能障碍。综上所述,脊髓损伤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建议患者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且搬运过程中,要轴性翻身,整体搬运,避免出现二次损伤加重病人的脊髓损伤。
作者:梁捷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5047
每年有超过13万患者发生脊柱脊髓损伤,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精神打击。脊髓损伤不仅仅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内脏功能,在治疗脊髓损伤的同时一定要监护患者各个脏器功能的调节和治疗。 脊髓损伤会对脏器功能有哪些危害? 1、脊髓损伤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脊髓损伤患者除暴力引起的原发损伤外,还会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生微循环障碍、组织水肿等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所引起的脊髓微循环障碍主要包括:微血管损伤、微血栓形成、微血管痉挛、血脊髓屏障破坏及血管内膜损伤等改变。 2、脊髓损伤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中约1/3会出现便秘、腹胀,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胸6水平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可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排便困难。肠黏膜结构损害导致通透性增加以及肠道内大便的储留,细菌过度生长为急性脊髓损伤后内毒素血症和肠道细菌移位的病理机制。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包括内脏大小神经及腹下神经,肝、脾、肾、胰等实质器官及腹腔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道器官受到脊髓T5—T12神经纤维的椎前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而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和盆腔内脏则受到脊髓下部胸和腰神经纤维的节后纤维支配。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及盆神经,迷走神经起自迷走神经背核,盆神经起自S2~S4节段的侧角。胃、小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受迷走神经节前纤维支配,横结肠右侧1/3以下部分受盆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使胃肠运动减慢、张力减低、括约肌收缩,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肠道感受器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上传至中枢:经交感神经传至脊神经后根后传入脊髓;通过迷走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孤束核)。 脊髓损伤的水平和程度是影响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T12以上平面损伤,脊髓中枢介导的肠蠕动存在,肠壁的大便刺激仍能传至损伤平面以下的肠道脊髓中枢(S2~S4),但由于肛门外括约肌痉挛而导致粪便滞留,称为反射型肠道;L1以下平面损伤时,脊髓中枢介导的肠蠕动丧失,即使肠道内充满大便,肠壁受到刺激,也不能触发排便活动,称为失反射型肠道。 3、脊髓损伤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高伟兴等报道唐山地震时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率为82.0%。国内外多位学者的报道脊髓损伤最常见并发症为尿路感染。国内有一份大样本调查发现,967例脊髓损伤患者有29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0.30%,感染部位以泌尿道居首,占73.38%、呼吸道感染12.63%、胃肠道感染9.56%,其它感染占4.44%,而同期非脊髓损伤病人医院感染率为4.86%,脊髓损伤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感染率。泌尿道病原菌主要是C-杆菌,埃希大肠杆菌占53.85%,绿脓占11.54%。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葡萄球菌。 4、脊髓损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焦新旭等报道脊髓损伤患者中颈脊髓损伤占61.8%。颈1~4节段受损者膈神经,横膈及肋间肌的活动均丧失,无法深呼吸及咳嗽。颈5以下节段损伤的患者,膈神经元多无损伤,不会发生呼吸动力不足,但有多种原因可致继发性神经元损害,间接导致呼吸动力不足。颈髓损伤的患者肋间肌及腹肌无力,气管平滑肌活动差,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及时排出气管分泌物,影响呼吸功能。有学者统计,呼吸道感染的脊髓患者中,颈段损伤占54%,胸段占29.73%,腰段占16.22%。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到远隔脏器的损伤表现为点片状出血,主要在肺脏(100%)、膀胱出血(20%)、胃肠出血(5%),其中肺出血最多见和最突山,以伤后48h~72h最严重。肺出血有散在点状、点片状、大片状、单叫多叶不同,咀双肺下叶多见。病理检查证实为肺出血、肺水肿。脊髓损伤后肺的排痰能力下降直接导致肺部反复感染极难治愈,即使使用更好的抗生素也仅仅是控制一时,却难以从根本上治愈肺炎。一旦肺炎反复,将极可能产生耐药菌,此时只有更换更高档的抗生素才有可能控制肺部感染。 5、脊髓损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胸6或以上水平脊髓损伤可引起自主神经反射异常,以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或自主神经反射不良为主要表现,主要特征是血压阵发性骤然升高。 如何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的肺部感染呢?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使用抗生素仅仅是治疗肺部感染的一个方面,同时应该积极治疗脊髓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病人的正常肺部排痰能力才是关键;另外还要加强营养支持,营养是一切疾病恢复的基础,只有充足的营养,所患疾病才有希望恢复;第三,一定要做好口腔护理,因为正常肺部是没有细菌的,大部分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是从口腔进入的,所以做好口腔护理是防止肺部感染加重的必要因素;第四,一定要多翻身拍背帮助病人把深部的痰拍出来。脊髓损伤的病人自身排痰能力很弱,如果没有外界帮助,他本身很难将肺部深部的痰液排出来,只有充分的排痰,肺部感染才能尽快好起来;第五,除了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以外,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了很多重要贴剂可帮助治疗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且病人容易耐受,无明显毒副作用。 脊髓哪些阶段损伤会影响肺功能? 呼吸分为呼气期和吸气期。正常呼吸时,吸气是一个包括膈肌(颈髓3-5阶段)发出的个神经支配、胸大肌(颈7-胸1)、胸小肌(颈7-胸1)和肋间外肌(胸1-12)发出的肋间神经支配收缩的主动过程。正常呼吸时,呼气是一个被动过程,除非咳嗽、喷嚏或排除起到内分泌物需呼气肌主动收缩外,一般情况下呼气肌均被动收缩。腹肌(胸5-腰1)和肋间内肌(胸1-12)是呼气主要作用的肌肉。 颈5以上脊髓损伤设计了主要的吸气肌肉(膈肌),此外还有斜角肌(颈5/6神经支配)和胸锁乳头肌(颈2-3神经支配)等辅助呼吸机,使吸气部分或者全部受限,使吸气相关的肺功能指标VS,FEV1,FVC,MVV,PEF出现不同程度损害。颈髓、胸髓损伤的病人多数合并通气功能障碍,排痰能力下降,使肺内分泌物不能畅快排除,从而易引起肺炎。 问:脊髓损伤后如何改善肺功能? 1、尽早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 刺激颈椎、胸椎可改善呼气、吸气功能,可促进排痰。 2、使用针灸或中频电刺激 3、使用超短波促进粘痰排出。 4.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贴剂治疗呼吸道感染有哪些方剂: 1、治疗小儿咳喘的自发热穴位贴,可止咳化痰。有效率达95% 荆芥1g,生半夏1g,杏仁1g,紫苑1g,冬花1g,苏叶0.5g,白芷0.5g,白前0.5g,陈皮0.5g,桑白皮0.5g,黄芩0.5g,五味子0.5g,细辛0.5g,生姜汁0.5g。研末成份. 发热剂中按重量百分比为铁粉50%,活性炭12%,无机盐13%,蛭石9%,水16%.共制成膏状涂抹于纱布,可贴于穴位。 2、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贴剂 黄连10-20g,黄芩10-20g,黄柏10-20g,石膏5-30g,蜂房5-30g,肉桂5-30g,栀子10-20g,胆南星10-20g,大黄10-20g,吴茱萸5-30g,白矾5-30g,鱼腥草5-30g,金荞麦5-30g。磨粉。取混合粉5g,加入苯甲酸钠份1g,食用醋3ml。混合成膏状涂抹于纱布上贴在双侧涌泉穴。一般用药1-2小时可退热,疗效显著。 3、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痰涎雍肺,气逆喘咳实证。脾虚泄泻者慎用。有效率100% 葶苈子2-3g炒香磨粉涂于药贴上敷在膻中或肺部诸穴上,1-2小时揭除,每日一次,基本3天可愈。 4、治疗小儿咳喘贴膏。可止咳化痰、解毒清热。有效率达98% 麻黄1-5g,细辛1-5g,白芥子1-5g,葶苈子1-5g,皂荚1-3g,川贝母1-5g,轻粉0.5-2.5g(克用蛤壳粉1-5g替换),磨粉,用蜂蜜加热调成糊状。制成药贴。 穴位可选双侧涌泉穴,双飞肺腧穴、膻中穴。或涌泉穴、膻中穴、大椎穴。每日一次。 5、治疗儿童咳嗽、支气管炎中药贴剂,有效率100% 麻黄10-20%,半夏5-15%,贝母5-15%,杏仁5-15%,黄芩5-15%,板蓝根10-20%,冰片3-10%,磨粉后,用甘油3-10%,食醋10-30%。调成糊状制成药贴。贴于天突穴,每日一次。 6、小儿护肺贴敷散。温经通络,利气化饮,止咳消痰,调护小儿肺卫。可有效防止小儿哮喘、肺炎、支气管炎、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各种慢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等。 白芥子0.2-0.7g,细辛0.3-1g,延胡索0.6-1.4g,生甘遂0.3-1g,麻黄0.6-1.3g,干姜粉1-2g。磨粉,用醋调成膏状涂抹于穴位贴上备用。取穴:大椎、双侧肺俞、至阳、天突、膻中。 每次贴2-5h。每周2-3次,4周为一疗程。有效率在87%以上。 7、治疗小儿咳嗽咳外用敷贴,适用于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细辛3-5g,大皂角2-4g,明矾2-4g,牵牛子4-6g。磨粉混合,加入2-4g生姜汁湿润,加入3-5g凡士林、1-3g羊毛脂制成膏状。术前外敷双侧涌泉穴6-12h后去掉。3天为一疗程,连续用两个疗程。 8、小儿平喘贴 山栀20-25g,桃仁20-25g,杏仁20-25g,白胡椒10-15g,糯米5-10g。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脚心(男左女右)。 9、治疗婴幼儿肺炎的外贴药膏 药物比重:南藤19.05%,麻黄4.17%,白芷4.17%,陈皮1.39%,石膏1.39%,磨粉过筛。与木姜子油0.22%,桐子油69.56%混合制成膏状。在60度左右搅拌1小时,涂于纱布上备用。循经选穴贴敷,每日一换。 10、治疗小儿、成人急慢性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多痰、喘息等症。止咳、祛痰、平喘、疏通经络。见效快,治愈率98%以上,无副作用。 1号贴:牙皂70-100g,肉桂4-8g,半夏4-8g,天南星3-7g,冰片2-6g,枣花蜜适量 2号贴:麻黄20-40g,甘草10-30g,石膏10-30g,杏仁30-50g,枣花蜜适量。 制作时将重要研末成粉,用枣花蜜将药物调成糊状,涂于药贴上,每贴含药0.8-1.4g。 1号贴贴于膻中穴,2号贴贴于神阙穴,2天换一次,4天为一疗程。 11、治疗小儿哮喘,有效率96.7% 炙麻黄5-7g,杏仁8-10g,白果8-10g,蝉蜕5-7g,地龙5-7g,桂枝5-7g,炒苏子8-10g,清半夏5-7g,研末,加入冰片2-4g,用凡士林调和成膏状,贴于双侧定喘穴。 12、治疗儿童咳喘外用贴 紫苏子1-3g,莱菔子1-3g,姜半夏0.5-1.5g,甘草0.5-1.5g,杏仁1-3g,野贝母0.5-1.5g,研末后加入牡荆子油0.5-1.5g调成膏状涂抹于纱布,每晚贴双侧涌泉穴,第二天去掉。5日为一疗程。 13、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中药贴剂。对于肺炎、哮喘等有效率在95%以上。 桃仁60g,杏仁5g,栀子5g,白胡椒6g,糯米6g,公丁香5g,肉桂50g,麻黄5g,苍耳子30g,冰片10g,研末备用。 使用时取8-13g浸入75%的酒精中,待酒精未干之时将药泥涂抹于肚脐内、双侧涌泉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3-6天为一疗程。 14、治疗小儿咳喘 天胡荽2g,竹茹2g,姜半夏1.5g,黄荆子2g,杏仁2g,千日红根3g,水蜈蚣3g,干姜2g。研末用麻油调成膏状,涂于纱布上睡前贴在双侧涌泉穴,早晨去掉,3-5日为一疗程。用于预防感冒咳喘者,可格3日贴一次,一年四季皆可运动。 15、治疗小儿肺炎风热咳喘,有效率100%. 柴胡8-9g,麻黄5g,苦参5-6g,鱼腥草5g,双皮4-5g磨粉,用蜂蜜调成膏状涂于药贴上。 贴在肚脐,24小时更换一次,3-5天为一疗程。 16、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贴剂,有效率99%. 白茅根0.5-1.5g,萝卜5-10g,千日红8-12g,丹参1-5g,丝瓜络5-9g,玄参1-5g,赤芍1-3g,海浮石3-8g,川贝母3-8g,款冬花3-8g,泽漆1-3g,百合5-10g,礞石1-5g,海藻2-7g, 磨粉混合,在50-60度条件下加入麻油18-25g调成糊状涂于药贴上,贴在肚脐。 17、治疗小儿风热咳嗽。有效率99%. 竹沥5g,薄荷3g,胖大海6g,前胡5g,金银花3g,芦根7g,桔梗3g,连翘8g,枇杷叶10g,杨金花3g,桑白皮5g,竹叶7g,石韦2g,地龙3g。磨粉,在在50-60度条件下加入麻油18-25g调成糊状涂于药贴上,贴在肚脐。一日一贴。 18、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贴膏。止咳化痰平喘,肺部湿罗音可逐渐减轻。总有效率达95%. 白芥子6-10g,白芷18-22g,陈皮18-22g,车前子8-12g,蝉蜕8-12g。磨粉,用面粉调成糊状涂于药膏上,贴在肺腧、大椎、定喘穴。
作者:赵东升 西安市红会医院 阅读量: 4526
脊髓损伤大小便恢复的过程如下:1、针对损伤程度非常轻的脊髓损伤,比如存在脊髓震荡或者是脊髓休克,那么此类患者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达到自我的恢复。比如在24小时到一周以内的时间,达到大小便功能完全恢复,并且自己可以控制。2、针对一些损伤程度相对较重的损伤患者,有可能在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段内获得部分的控制功能。在此时可以通过对大小便的相关锻炼,以逐步的达到对大小便的控制。3、对于损伤程度非常重,而且位置比较高的损伤,此类患者的大小便功能会逐步的恢复,具体的时间不确定。但是这种恢复并不是指的患者能对其进行控制,而是在大便或者是小便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触发患者自身的一些本能的反射,使肛门括约肌或者是尿道括约肌开放,此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4、对于某些损伤非常严重,而且比较靠下的此类损伤,则不能够恢复对大小便的控制,表现为持续的大小便失禁。
作者:林涨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5548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如下:1、早期良肢位的摆放,或关节被动运动训练;2、预防呼吸道感染;3、防止泌尿系感染;4、防止双下肢静脉血栓;5、肢体功能平衡训练;6、翻身训练;7、坐位平衡训练;8、步行功能训练;9、采用支具进行辅助性训练;10、性功能训练;11、心理训练。康复训练需在医院康复科,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
作者:徐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阅读量: 4816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的丧失,包括大小便功能和阴茎勃起(男性)功能。脊髓损伤程度的不同预后也是不同的,下面就介绍一下脊髓损伤的分级。 A级(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 C级(不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级(不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等于或大于3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这是美国脊髓损伤学会2000年对脊髓损伤分级的新的修订版本,其中有一点要引起我们重视: C级或D级的患者,他们必须在骶段S4~S5(鞍区)有感觉或者运动功能的保留,也就是说如果他们鞍区没有感觉和运动了,他们就属于A级(排除脊髓震荡和脊髓休克),无论他们的肢体是否残留的一些运动功能。此外,C级或D级的患者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之一:①肛门括约肌有自主收缩;②脊髓损伤神经平面的运动水平以下有三个节段以上保留有运动功能。 那么再简单的介绍一下脊髓震荡和脊髓休克: 脊髓震荡是指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脊髓休克是指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 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作者:郑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阅读量: 20135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