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临床意义

2023-11-13 21:18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临床意义
01:14

语音内容

凝血酶原时间,英文简称PT,就是在受检测的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正常范围是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就是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高,说明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出现异常,常见的凝血因子有凝血因子Ⅲ、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Ⅱ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另外,在临床上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病人,也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比如心脏瓣膜手术后的病人,需要服用华法林抗凝,服用华法林以后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另外,鼠药中毒的病人也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并且往往伴有鼻腔出血、尿血等一系列的症状。

分享:

73

相关推荐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说明什么

检查后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提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药物因素有关,但也可见于维生素K缺乏症、肝炎、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应前往医院就诊,通过停止用药,或听从医生建议使...

白海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03/12 阅读(327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
刘加强的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