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科室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分为北部急诊科,南部急诊科。

    北部急诊科

    北部急诊科是集急诊诊疗、急诊抢救、急(门)诊补液、急诊留观和住院、24小时高压氧舱五位一体综合功能的科室。由于地处以宝钢集团为代表的工业密集、交通繁忙的上海北翼区域,工伤、交通伤等创伤急救是北部急诊科的一大特色。近三十年来,北部急诊科抢救创伤急危重病人二十万余人。北部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绿色通道内10座抢救塔提供了全方位的抢救空间,急救团队通过呼叫系统、急救网络提前获悉患者信息,借助绿色通道、团队协作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急诊科分设医疗区、支持区和高压氢舱治疗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诊疗室、治疗、处室、抢救室、观室、观察病房和后续支持治疗的重症监护室(ICU);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等部门。

    【医疗特色】

    1997年12月26日,遵循卫生部和上海市领导的有关创伤急救指示,我院“创伤急救中心”正式成立,创伤急救中心成立后,危重创伤抢救患者逐年递增,已初步成为地区及临近省市城乡居民创伤的转诊、会诊和抢救中心。自1998年起,“创伤急救中心”被列为“国际创伤急救网络中心指定医院”,卫生部指定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驾驶员绿色通道生命卡指定医院等。在突发意外、批量群体伤中,其“快、急、准”的高效工作作风得到了验证近年来,急诊绿色通道功能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目前的急诊绿色通道除了已成为抢救多发性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休克、中毒、中暑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的生命通道外,还设专病快速抢救通道,包括有脑卒中急诊溶栓、取栓、颅内支架绿色通道;急性心梗急诊溶栓、取栓、冠脉支架植入绿色通道;大血管急性栓塞、出血、夹层形成的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全天候的一氧化碳中毒急诊高压氧舱治疗绿色通道。

    【学科建设】

    北部急诊科承担各类实习生、实训生和进修生的带教任务。1999年受邀参加中华创伤数据库协作小组,建立了自己的创伤数据库。2000年成功组织了市卫生局批准举办的《2000年上海住院医生急救医学学习班》。2006年成功举办了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急危重症新进展》研讨班。急诊抢救护理组于2008年被上海市护理学会授予“急诊护士实训基地”。2009年下半年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急危重症新进展》学习班。至今,急诊科共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全国急救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近50篇。

    南部急诊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建立于1986年。首任科主任谢德善主任,历任科主任任彩娟主任周龙女主任、朱健主任。

    急诊现有医护人员124名(医生29名、护士95名)。其中医生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人员7名,中级职称人员

    13名,博士5名,硕士20名。急诊科由急诊、急诊抢救、急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和创面修复特色专科、胃造瘘门诊组成,急诊除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急诊骨科、急诊儿科等常规急诊外,还有急诊口腔、急诊整形科等市级特色专科急诊。年急诊量21万余人次,抢救危重病患者2万余人次。

    科室现有急诊床位43张,其中急诊重症监护病床7张。拥有各类呼吸机、血液净化仪、亚低温治疗仪、纤维支气管镜、心肺复苏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院内已建成急性心梗绿色通道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学科围绕急危重症和多发伤救治一体化的需要,开展了呼吸治疗、气道管理、循环监测、营养支持、床边血波净化、困难创面处理等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心肺脑复苏、颅颌面头颈创伤后综合治疗、感染性创面和严重外科感染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创面修复特色专科由谢挺主任建立于2012年,是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中最早成立的创面修复专科,也是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单位。拥有国际上第一条基于4G技术的远程创面诊疗系统,用于实施基层单位疑难创面诊疗的实时指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创面信息数据库,已拥有国内3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用户,并被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指定为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专用数据库。以各种急、慢性皮肤组织创面,包括烧/创伤创面、糖尿病足、压疮、下肢静脉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溃疡、感染性溃疡、医源性溃疡的治疗为特色。胃造瘘门诊为颅颌面头颈肿瘤患者完成经皮胃镜/经皮CT下胃造瘘年均200余例。科室近3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SCl论文15篇.科室急诊预检抢救班组获得2012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和2013年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