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科室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是集病房、急诊、门诊及研究室为一体的完整学科,现为北京大学博士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点专科(骨科)、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教育部创新团队,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人员梯队合理,包括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医师、护士)及在读研究生42人。

    创伤骨科主要医疗工作包括:四肢、关节周围骨折的诊疗(肩肘、足踝外科专业),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脊柱脊髓损伤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采用了国际先进的AO理论和内固定技术治疗了大批脊柱、骨盆和四肢骨折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创伤骨科采用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肩、肘粉碎关节内骨折,完成病例数和治疗疗效国内领先;创伤骨科在脊柱及四肢的骨折,尤其是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面,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在周围神经损伤领域,以大量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先后在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体内得到验证,目前全国范围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顺利完成,神经再生管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批。

    相关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GUSI和平奖一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学科先后2次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

    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实验室介绍

    创伤骨科和创伤救治中心申报的“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批立项建设。实验室致力于提高我国创伤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获得大量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在创伤救治和神经再生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领域中的社会健康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以“创伤体系及技术研究”、“重症创伤的机制研究”、“骨与关节损伤研究”、“运动与老年创伤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肌肉神经元疾病研究”、“颅神经疾病研究”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深入开展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创伤骨科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1名,副高级职称人员8名,中初级医护人员和研究生50余名,学科主要的临床及科研方向包括严重创伤救治、周围神经损伤、关节周围骨折。

    创伤骨科承担国家“973”计划,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20余篇,其中包括《TheLancet》、《Spine》等SCI文章12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22部,获得专利授权24项,成功完成转让20项。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

    学术带头人姜保国教授现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国际创伤救治联盟主席。曾获得国际顾氏和平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研究方向

    一、创伤救治:

    (1)创伤体系及技术研究

    建立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在国际上开创性提出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核心理念,并率先提出在综合医院建立创伤救治团队的创伤救治新模式,系统开展了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工作。

    建立创伤救治的前沿理念及关键技术,拥有智能评估、预警联动等系统以实现严重创伤的快速诊断与精准诊疗技术。

    (2)重症创伤的机制研究

    综合创伤学、病理生理学、表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研究重症创伤的关键发病机制、作用靶点、时间节点,并探索针对性的干预手段,为严重创伤疾病的救治寻找更有效的器官保护及治疗策略,全面提高严重创伤疾病的救治能力。

    (3)骨与关节损伤研究

    通过对医源性SARS患者的肺功能和髋关节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精确评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内病变的预后判断和激素使用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进行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研发,利用仿生拓扑优化研发出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治疗开启一个全新的方向。

    (4)运动与老年创伤研究

    总结了一整套适合伴有多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呼吸衰竭、肝或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脑中风、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以及骨髓移植术后、心脑血管支架放置术后)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率先开展了伴有两种以上内科合并症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术前评分体系的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极大降低了病情复杂、伴有两种以上内科疾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所采用的内固定手术或关节置换手术的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率先开展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隐性失血的研究,研究结果极大提升了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二、神经再生

    (1)周围神经结构关联组学研究

    以转录组学研究为基础,寻找用于改善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关键的mRNA分子。对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参考数据。发现了来自不同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供体神经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正中神经支配的靶器官,为神经转位修复方式奠定理论基础。

    (2)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系统重塑机制研究

    课题组提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再生是神经与末梢效应器交互作用的系统重塑过程”。外周效应器的不同功能需求决定中枢功能重塑分区的比例,是脊髓功能分化的内在动因。本研究从脊髓结构层面给出了效应器诱导中枢功能重塑的证据,为严重神经损伤创新性修复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关键靶点及其机制的研究

    利用第二代RNA测序技术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后,探索失神经肌萎缩的关键靶点,研究调节肌肉萎缩的重要因素以及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有正性调控的作用。

    (4)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新材料与新方法的研究

    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可降解甲壳质生物套管获国家药监局审评通过(国械标准20213130298),以纳米纤维支架、导电材料、可注射水凝胶及化学修饰等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探索研发能够替代或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材料,提高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

    利用小间隙套接技术、倍数再生技术解决周围神经损伤后近端供体缺乏问题;提出基于套接缝合的神经断裂修复术以及基于套接缝合的神经交叉放大修复术,为不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情景完善修复手术方案。

    (5)周围神经信号的传导机制及其解析与仿真研究

    在结构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神经电生理信号的有效解析。建立自适应反馈模型,实现周围神经运动成分的仿真操作,并借助机械外骨骼实现功能的康复。构建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拓扑型型外骨骼康复系统,并进一步拓展为基于神经电信号的人机交互界面型外骨骼康复系统。

    特色诊疗

    1.四肢骨与关节损伤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是创伤骨科一贯的工作重点,关节内骨折治疗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创伤骨科引入关节置换、微创固定系统、关节镜等多种技术,尤其在处理老年人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脊柱脊髓损伤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骨折及退变性脊柱疾患,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规范治疗急慢性脊髓官能损伤。国内率先采用SPR术式治疗痉挛型瘫痪。

    3.周围神经及软组织损伤

    在该领域,创伤骨科拥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能力,成功治疗大量周围神经卡压及损伤继发的肢体畸形患者。针对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综合应用VSD技术和各类皮瓣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并改善了肢体的活动功能。

    4.运动损伤的关节镜诊疗

    关节镜是用于关节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具有切口小、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创伤骨科近年来逐步引进此项技术,把国外最先进的关节镜技术引入科室,诊疗范围已覆盖髋、膝、踝、肩、肘、腕等6大关节,临床诊疗效果良好。

    5.肩肘外科在国内率先应用人工关节置换及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肩肘关节周围骨折

    广泛开展关节镜治疗肩关节损伤;在肩肘外科主任委员姜保国教授带领下创办国内首份学科专业期刊——《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引领国内肩肘外科发展。

    6.足踝外科足踝外科是国内的新兴学科,创伤骨科作为主任委员所在单位较早引入相关技术

    在踇外翻、跟痛症、跟腱断裂、反复踝扭伤、足踝部骨折、韧带损伤及足踝疾病晚期的疼痛和矫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相关微创治疗。

    教学科研

    学科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公益行业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教育部十三五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研究专项、科技部“973”项目等多项课题,累积科研经费8000余万。

    2010年获评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2012年获评教育部创新团队。近期重大项目包括:

    ①2010年承担卫生部卫生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在全国6大地区30余机构开展合作,旨在提高严重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完善救治流程规范、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②2013年凭借创科15年来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积累的权威能力,成为“973”项目《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主导单位。

    学科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国外SCI收录的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7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GUSI和平奖一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项。

    创办国内肩肘外科首本专业期刊《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主编主译创伤领域《创伤骨科手术图谱》、《骨盆与髋臼骨折》《创伤骨科手术学》《骨折固定图谱》《创伤骨科核心知识》《骨与关节损伤》《外科学》《牛津骨科学》等著作15部。

    联系我们

    门诊:门诊楼2层南侧

    病房:15层A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