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的心理症状群

2023-08-09 16:48阅读:

手机浏览

抑郁障碍的心理症状群有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负性认知模式、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和自知力缺乏等。

1、思维迟缓: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患者自我感觉脑子反应迟钝,决断能力降低,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甚至对一些日常小事也难以做出决定。

2、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异常是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例如难以忘记过去的糟糕经历,注意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注意事物不能持久,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3、负性认知模式: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模式的特点是负性的、歪曲的无论对自己、对所处的世界还是对未来都存在负性的认知,患者认为自己无价值、有缺陷,不值得人爱,将所处的环境看成是灾难性的,有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对未来没有信心,感到没有希望,至悲观绝望。

4、自责自罪: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患者会产生自责自罪。

5、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障碍患者常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活着没有意思,脑子里反复出现与死亡相关的念头,甚至开始详细地策划自杀,思考自杀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是指行为和言语活动显著减少以思维发动的迟缓和行为上显著持久的抑制为主要特征。精神运动性激越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临床症状相反,表现为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显著增加,者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意义、缺乏条理的事情。

7、焦虑:焦虑常常与抑郁症状共存,并成为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心烦担心、紧张、无法放松,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冲动等患者常常因过度担忧而使注意力不能集中

8、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这些症状涉及的内容多数与抑郁心境相协调,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

9、自知力缺乏:多数抑郁障碍患者自知力完整,能够主动求治并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有些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的自知力不完整甚至缺乏,这种情况在存在明显自杀倾向者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中尤其常见,患者缺乏对自己当前状态的正确认识,甚至完全失去求治愿望。

分享:

196

相关推荐

什么是老年期抑郁障碍?

老年期抑郁障碍,其实跟我们的抑郁症,从临床来说是没有太多区别,只是说它发生在老年的阶段,因为人到老年化以后,我们的机体的功能都会出现退化,这个时候他的情绪的不稳定或者他体内激素水平的一些变化,导致出现了情绪的一些问题。他会有心情不好、担心子女的这些情况,那些家里的不顺等等这些情况。其实准确来说,我们认为老年期抑郁只是抑郁症发生在老年的阶段,它其实跟我们常见的抑郁症是一样的状态,但是更多的表现在躯体方面,所以这是老年抑郁症的一个特点。很多老年人来到医生这来诊断的时候、来看医生的时候,更多诉说的是他躯体的不适、周身不适、关节疼、肌肉酸痛等等这些,其实最终医生在跟他评估的时候才发现,他是一个抑郁的问题。所以我们东方的老年人,他们来精神科看的最后诊断抑郁症的时候,很多都不是以情绪表现出来的,都是以躯体的不适表现出来。我们原来有一个诊断叫隐匿性抑郁,就说的是这一类,就是老年人特有的,表现是来医院看医生的时候只是主诉了很多自己身体的不适,特别是关节的问题,因为我们老年人关节退化也有很多,包括他的记忆力也出现了问题以后,这些方面都会表现出来,所以不是以情绪表现出来的。

语音时长01:42''

刘修军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01/15收听(42924)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其中情感症状是抑郁障碍里的核心症状,也是最主要的症状。患有抑郁障碍的患者,会出现持续的心境低落,并且伴有兴趣减退或者精力的缺乏。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状态下持续的心境低落和我们日常所说的不开心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是在于,第一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二就是这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比平常的不开心,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通常至少会达到两周,而且会广泛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或者工作,第二就是关于患者的躯体的症状,身体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饮食、睡眠、体重、性欲这些方面,通常一般会呈现为食欲的下降、失眠、体重的减轻、性欲的减退,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会呈现为相反的症状,在认知症状上面,患者通常表现的是很难持续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还有记忆力会出现下降,另外会出现思维的迟缓,所以特别是一些学生群体就会说自己上课会走神,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觉得自己的脑子生锈了转不动,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症状。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观念,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消极的,也就是自杀的一些行为。还有一些患者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这样的症状。

语音时长01:51''

陈静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06/15收听(2444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