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病例患者因出现咳嗽、咳痰、气喘3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然后给予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遂予以加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经综合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缓解,复查胸部CT显示肿瘤缩小,头颅磁共振显示脑转移灶稳定。
【基本信息】男、71岁
【疾病类型】小细胞肺癌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7月
【治疗方案】免疫治疗(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化疗(依托泊苷注射液、卡铂注射液)+口服药物(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2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2个周期
【治疗效果】患者不适症状缓解,复查胸部CT显示肿瘤缩小,头颅磁共振显示脑转移灶稳定
一、初次面诊
患者男性,71岁,就诊时自述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就诊前3个月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的情况,自行服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但效果不佳。随后于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右肺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转移。患者及家属比较担心,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随即给予患者查体,患者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啰音。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外院相关检查,初步考虑为肺癌。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议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遂将患者收入我科。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患者完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明显升高,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患者完善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门不规则肿物,最大截面4.9cm×4.2cm,考虑恶性;双锁区、纵隔内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然后给予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然后取病变组织送活检,结果符合小细胞肺癌。随后给予患者完善头颅磁共振、腹部CT、全身骨显像,头颅磁共振显示右侧颞叶转移灶,约1.4cm×1.2cm×0.9cm,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综合检查后,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属于cT2bN3M1b( ⅣA期)。
给予患者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PD-L1检测阳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患者小细胞肺癌诊断明确,建议进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首先给予患者应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PD-L1可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上表达,其表达可被炎症信号诱导。PD-L1通过与PD-1和CD80(B7.1)的相互作用阻断T细胞功能和激活。PD-L1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增殖和细胞因子的生成。同时给予患者联合依托泊苷注射液、卡铂注射液,进行化疗。
化疗期间患者出现轻度的恶心症状,遂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酸,随后症状缓解。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第12天,患者状态较入院前好转,不适症状较治疗前稍微缓解。目前已经达到出院指征,遂予以出院。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的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给予患者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明显下降,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然后给予患者复查胸部CT,结果显示肿瘤缩小至4.2×3.6cm。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脑转移灶稳定,疾病控制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
四、注意事项
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不适症状得到缓解,我也为患者的好转感到高兴,并嘱咐患者日常注意以下几点:
1、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要注意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胸部CT、头颅磁共振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3、出院后如果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需及时来医院复诊。
五、个人感悟
小细胞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一类肺恶性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经明确吸烟、环境污染、微波辐射、遗传、年龄等因素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咳嗽、痰血或咯血、呼吸困难或喘鸣、声音嘶哑、胸痛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可延续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正如本病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不适症状较治疗前缓解;复查胸部CT显示肿瘤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