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2023-03-02 00:18阅读:

手机浏览

宝宝分离焦虑症一般指的是儿童分离性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分离前的强烈恐惧和分离后的焦虑痛苦。家长需要带宝宝到专业医院就诊。

1、分离前的强烈恐惧:表现为不现实地过分恐惧独处,害怕自己因迷路走失而不愿独自外出和拒绝去幼儿园,依恋对象不在身边不愿上床就寝,担心生病住院而与依恋对象分离,夜间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噩梦并惊醒等。

2、分离后的焦虑痛苦:表现为不现实地过分担心害怕依恋对象一去不复返,害怕依恋对象可能会遇到伤害等。显得烦躁不安和痛苦,有时哭喊、发脾气,有时淡漠、退缩,常会出现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一旦确诊为分离性焦虑症,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如耐心地听取患儿的诉说,并给予同情和安慰,逐渐消除其顾虑和恐惧等;慢慢让患儿适应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同时家长可带领患儿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

分享:

182

相关推荐

什么是宝宝分离焦虑症

"宝宝分离焦虑症是形成母婴依恋,是婴儿情结社会化重要的一个标志,也是儿童社会化反应的开端,如同婴幼儿情绪发展依恋的形式和发展分阶段。首先对偏爱照顾她的母亲表现更多的表示微笑、咿呀学语、依偎亲近,母亲的行为也容易使婴儿停止哭泣。对家庭其他人的反应较少,对陌生人反应更少,但婴儿对陌生人不产生焦虑,易惧怕,同时婴儿明显的行为偏好于强化父母和儿童情感的依恋。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依恋、偏爱的更加强烈,当母亲高兴的时候婴儿感到安全,以为母亲就是他的安全基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分离焦虑是指儿与母亲离开时表示的忧伤,陌生焦虑指婴儿见到陌生人的时候表现不安,这个时候对照顾抚养他的人分离产生忧虑。12个月的婴儿逐渐产生依恋的内化形成,内化模式的安全感。18个月龄儿可重视依恋场景,有助于婴儿减轻与母亲分离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婴儿常常漫无目的的来回走动,并不停喃喃自语喊妈妈。2岁以后的幼儿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经常与父母分离,此前建立起来的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使儿童逐渐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习承受分离,如婴儿能够忍受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并相信父母肯定会回来,与母亲分离时幼儿逐渐适合,并发展伙伴间关系,体验和发展多种的情绪。"

语音时长02:55''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04/02收听(5770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