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怎么办

2020-12-15 10:0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和损害,处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若增殖期未出现黄斑水肿,可考虑进行PRP全视网膜光凝,实施PRP时一般需分次、分象限进行;

2、若增殖期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需进行早期PRP治疗。相对早期未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激光治疗可能加重糖尿病黄斑水肿。因此,打激光时需注意PRP及黄斑区激光光凝不可同时进行。PRP在黄斑区以外视网膜,而位于黄斑区激光,称为格栅样光凝。若两类激光同时进行,有可能激发黄斑水肿加重,加速病情发展,故PRP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需分开进行。

分享:

120

相关推荐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分级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四期:第一、血管收缩期,在血管收缩期升高的血压刺激柔软和未硬化的视网膜动脉血管,导致视网膜动脉局限性的狭窄;第二、硬化期,硬化期的血管具有以下的临床特征:1、动脉普遍的狭窄;2、动静脉压线;3、血管壁硬化导致血管壁光反射改变;4、血管迂曲;5、动脉和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第三、渗出期。此期的出现表明视网膜的灌注压已经超越区生理性自我调解机制,导致了血液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循环系统中会漏出液体和血细胞,血管壁破损和血流异常,常发生缺血,这时候在眼底可以见到出血,硬渗和软渗的发生;第四、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并发症期,这个时候可以发生视网膜动脉的分支和中央动脉的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和分支静脉阻塞,以及巨大血管瘤的形成,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前膜,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此外,虽然个体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但可互相重叠,并且这时期并非循序进行,比如一个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处于视网膜病变的硬化期,可能因为忘记用药,血压突然升高而发展为渗出期。另一方面,一个有显著血压升高的患者可以因为接受恰当的治疗,从渗出期转换为硬化期,血管收缩期和渗出期的患者几乎都有未控制的高血压,而视网膜体征会有硬化期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血压是正常的。"

语音时长02:05''

马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0/04/08收听(3775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