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是什么

2023-12-22 10:3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黄疸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表现,可以见于内科性的因素,如病毒、酒精、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促使黄疸升高,促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皮肤出现瘙痒。此外,外科性因素,如结石或者肿瘤堵塞胆管,导致胆汁不能从肝内胆管有效地排放到十二指肠中,进而反流到血液循环中,也可导致患者出现黄疸。

内科性黄疸和外科性黄疸的表现特点也不相同。如内科性黄疸通常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而外科性黄疸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此外,还需结合肝病酶学、病毒全套,或病人的生活习惯,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如果黄疸持续出现,且胆红素升高不下降,会对气管造成重大的危害,使患者产生中枢神经的症状,抑制心跳,造成肾功能不全,造成胃肠道消化功能不良等症状。因此,只有针对病因进行处理,才能将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黄疸才可以随之而散。

分享:

23

相关推荐

黄疸病传染吗

"黄疸病是否传染,需要从黄疸产生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种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的,这类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解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性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常见于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这一类黄疸是不会传染的。第二类,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的减少。这是由于肝脏在酶的作用下,或者晚期肝硬化或爆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的、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够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出现黄疸。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黄疸,是具有传染性的。第三类,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在肝炎的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的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够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泄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管与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出现黄疸。这类病人转氨酶都会增高,肝炎患者一般是具有传染性的,这一类黄疸一般也具有传染性。第四类,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浸润病变,及毛细血管小胆管内胆酸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胆小管溢出,而反流入肝淋巴瘤与血液,这一类黄疸也是具有传染性的。第五类,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肝内外胆管、总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淤积,则阻塞或淤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升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导致黄疸。这一类多见于肿瘤、结石,不会传染。"

语音时长03:07''

张珣武汉市第五医院

2023/03/20收听(4687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1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