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康复训练方法

2023-12-28 10:24播放 : 27622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临床上针对偏瘫的病人,有一个康复训练的流程体系,具体如下:

1、软瘫期:早期病人处于软瘫期的时候,可能会给予一些神经肌肉电刺激如针灸,以及肢体被动活动等康复训练的方法。体位管理也非常重要,因为早期病人处于软瘫期,可能肢体就像软面条一样,摆在哪里就是什么样子,所以一定要注意。这时还要有效避免一些刺激病人手心、脚心等的动作,以免诱发病理反射;

2、肌张力增高:一旦病人度过软瘫期,进入肌张力增高的阶段,又会采取一些其他方法,可能会采取不同穴位的穴位注射、针灸等方法。针对病人逐渐出现的肌张力增高,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法来抑制异常肌张力增高。如果病人到了能够站立或者是行走的阶段,又会进行步态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所以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真的是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讲清楚,这是一个体系的训练,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疾病过程会采取不同方法。所以建议如果条件允许,请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来进行康复训练。

分享:

87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相关推荐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很多,首先是肢位的摆放,在卧位的时候健侧卧位怎么放?患侧卧位怎么放?肢体哪一个屈曲,哪一个保持伸直都有科学讲究,对于预防患肢肌张力的增高很有用。其次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是床上的训练,比如Bobarth握拳、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其中Bobarth握拳是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前屈上举;桥式运动是把双膝压住,臀部抬离床面,训练股四头肌以及髋带附近肌肉力量,主要是防止走路的时候甩髋、拖步等不良姿势;床上移行是利用健侧跟患肢的协调运动在床上上下移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以及肢体力量的训练,有专门的仪器设备辅助,比如上肢MOTO、下肢MOTO、生物反馈等,根据肢体的力量强度适当调整,如果主动有力量,可以调到主动运动模式,如果没有主动运动,直接调到被动运动模式,用仪器来带动患侧肢体做关节活动度训练;生物反馈主要是激发肌肉的收缩潜力,这些训练能够预防肌肉萎缩,防止静脉血栓。其他还有些如步行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像上肢OT等都是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方法,掌握合理、科学的方法对于预防肌张力的增高,减少不良姿势都很有用。"

语音时长02:21''

江水华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

2019/10/14收听(4875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