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2023-06-17 07:1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幼儿分离焦虑症在精神医学中是一个儿童类疾病,比如现在正是开学季,很多小孩子们开始去幼儿园,也有的开始去小学,包括换一个环境去生活等。当孩子出现和父母分开,去新环境当中去适应时,就会出现紧张不安、哭闹不休。如果家长成倍去关爱孩子、去哄孩子等确实还是无效,此时就要考虑孩子会不会出现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孩子最主要是害怕自己父母不要他们,甚至担心自己父母会出现意外,甚至是交通事故,而出现过度紧张和担心。此时孩子是哭闹不休,紧紧抱住家长,甚至在夜间睡觉时也不愿意和家长进一步分开,早晨去上学、去幼儿园时更难劝说,这时大家一定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出现儿童分离焦虑症。

分享:

356

相关推荐

幼儿分离焦虑症的原因

"幼儿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社会化反应的开端。两岁以后的幼儿生活中重要的变化是经常与父母分离,此前建立起来的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使幼儿逐渐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习承担分离。如幼儿能够忍受父母迟迟不给予关注、注意,也能忍受同父母的短暂分离,并相信父母肯定会回来。与父母分离时幼儿逐渐适应并发展伙伴间的关系,体验和发展多种情绪,因幼儿期依恋相关的重要体验式分离,母子双方躯体和情感上的分离,和适应都有挑战性。心理学认为婴幼儿与母亲分离是逐渐内化的过程,正确处理婴幼儿的分离问题,对于婴幼儿后期独立意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母子间躯体分离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对于婴幼儿顺利建立独立意识,有促进及阻碍作用。在分离过程中母亲离开后再出现使婴儿产生安全感觉,有助于婴儿很快适应分离并建立独立性。此外,同依恋一样,分离过程的影响也具有双向性,有的父母过度依恋婴儿,能够接受婴儿的安全依赖,但是对于两2-3岁时期,婴儿独立意识建立过程中的种种反抗表现却很不适应,对婴儿情绪调节的社会交往发展不利。"

语音时长02:21''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9/15收听(33922)

什么是宝宝分离焦虑症

"宝宝分离焦虑症是形成母婴依恋,是婴儿情结社会化重要的一个标志,也是儿童社会化反应的开端,如同婴幼儿情绪发展依恋的形式和发展分阶段。首先对偏爱照顾她的母亲表现更多的表示微笑、咿呀学语、依偎亲近,母亲的行为也容易使婴儿停止哭泣。对家庭其他人的反应较少,对陌生人反应更少,但婴儿对陌生人不产生焦虑,易惧怕,同时婴儿明显的行为偏好于强化父母和儿童情感的依恋。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依恋、偏爱的更加强烈,当母亲高兴的时候婴儿感到安全,以为母亲就是他的安全基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分离焦虑是指儿与母亲离开时表示的忧伤,陌生焦虑指婴儿见到陌生人的时候表现不安,这个时候对照顾抚养他的人分离产生忧虑。12个月的婴儿逐渐产生依恋的内化形成,内化模式的安全感。18个月龄儿可重视依恋场景,有助于婴儿减轻与母亲分离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婴儿常常漫无目的的来回走动,并不停喃喃自语喊妈妈。2岁以后的幼儿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经常与父母分离,此前建立起来的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使儿童逐渐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习承受分离,如婴儿能够忍受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并相信父母肯定会回来,与母亲分离时幼儿逐渐适合,并发展伙伴间关系,体验和发展多种的情绪。"

语音时长02:55''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9/21收听(5770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8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