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中医治疗

2023-04-18 11:2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现在帕金森在治疗方面,无论是西医也好中医也好,确实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本质上治愈帕金森,但还是建议在患帕金森的时候,要选择或者尽量能配合中医治疗。

帕金森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治疗上确实有难度,而在西医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能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多数会发现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比单纯的口服抗帕金森的药物要有明显进步。

​在韩国2018年做了相关的一些指南的推荐,发现如果单纯口服抗帕金森药物,和在口服抗帕金森药物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后者明显会比前者的生活质量要高。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帕金森患者们,如果要患了这样相关的疾病的时候,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尽量配合中医针灸的治疗。

中医针灸现在主要的取穴,是以颅底穴位为主,肝肾经的穴位为辅,颅底上有很多的穴位对改善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和部分运动症状有很好的帮助。一般常用的穴位包括脑部玉枕、风池、腕骨、天柱等。肢体上有一些肝肾经的穴位,包括腹部的穴位,临床上也是应用频次比较多。

总之,在帕金森的抗帕道路上,中医西医结合起来这样患者的获益会更高,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的针灸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更好。

分享:

93

相关推荐

帕金森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首先得提中医的治疗体系,它的核心是辨证论治,目前常用的方法可以有中药、有针灸的治疗。中药的治疗,该疾病考虑病位于肝、肾、脑,总体的病因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这个是该疾病发病的根本,在疾病的初期一般以实证为主,像风、火、痰、瘀等外邪为标。治疗的原则就是急则治其标,所以在初期一般是以祛邪为主,适当的补其不足。常用的中药汤剂有天麻钩藤饮、导痰汤等,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给他相应的去加减。一般病久以后容易耗伤正气,加之患者均为老年体弱,所以本虚的症状就会更为突出,在这个时期就要以补不足为主。一般会应用六味地黄丸、人参养荣汤等这些调补正气的汤药来加减化裁。这时在治疗的原则上以治本为主,治本都分为什么?就是可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治标是熄风、化痰、祛瘀等,因为该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变比较复杂。所以治疗难度也比较大,服药的时间较长,有的患者甚至需要终身的服药。此外,生活调护也是治疗必不可少的方法,比如规律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八段锦,加之戒烟、戒酒,还要戒咖啡,养成良好的睡眠、排便的习惯。再有就是针灸的治疗,对于颤病有一组基础的穴位,叫“四神聪”,神门、神庭、百汇、穴海、三阴交,这是在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周老的指导下去组成的一组穴位。如果患者有烦躁不安,可以考虑加曲池、合谷,如果迟钝比较明显,可以加合谷和太冲。便秘明显,加用天书和大横。具体的针灸、针刺方法,还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辨证施治。

语音时长02:51''

冯耀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7/10/18收听(60040)

帕金森如何治疗?

帕金森治疗,是比较大的话题,简单跟大家概述一下,以前来说如果病人没有影响到生活的质量,我们说的霍亚分期1级是不需要治疗。但是这个观念已经改变了,因为实际上帕金森病人出现运动症状之前5-10年有非运动症状,这时候也是他整体疾病发生的过程,当出现运动的症状的时候,实际上是病人的中晚期的临床病理的改变。所以一旦诊到帕金森病,就应该马上启动治疗,对于病情不严重的病人来说,我们要讲究一个策略,什么策略?就是早期用一些我们叫modifying,就是疾病修饰,打个比方,同时用一点化妆品一样的,给你显得很年轻,我们把这种神经细胞没有完全退变的,没有坏死的,看能不能通过疾病修饰的作用,让它进展慢一点。还有很大一点就是要区分病人的社会背景,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低,包括病人的经济情况,来选择用药。总的来说,还要看到病人是中期、早期还是中晚期。对于早期的病人来说,我们尽可能用一些药物不要太强的,像帕金森药物的治疗,总的分两类,一类叫多巴胺能的药物,像我们最常见的美多芭、森福罗、泰舒达,这类叫做受体激动剂。也有非多巴胺能的药物,像我们常用的安坦、金刚烷胺。究竟病人适合哪个,这可能需要到门诊通过专科医生,进一步根据年龄,生活的质量需求、经济情况,包括药物的安全性。因为打个比方,像安坦这个药物可能对震颤,大夫可能会觉得效果不错。但是如果老人年龄偏大,就要关注它的副作用,它有可能会导致病人前列腺尿潴留、记忆力的下降、口干,所以这个药该怎么使用,一定要通过专科医生通过他的经验,包括一些评估,我经常在门诊对我的病人,一个初诊的病人来说,评估是很重要的,打比方和人一样的,只有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才知道大概是什么情况,你的喜好,你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的东西,才好进一步交往,疾病也是这样的道理。

语音时长03:02''

万志荣航天中心医院

2017/07/10收听(2350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