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手机浏览
母乳性黄疸一般多见于母亲缺乏喂哺技巧的知识、乳房肿胀、乳头皲裂、新生儿无效吸吮、生后短时间内母乳量有限等。婴儿处于饥饿、脱水、营养缺乏状态,可使胎粪排出延迟,肝肠循环增加,从而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型黄疸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以致抽筋、导致儿童的智力发育障碍。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多于生后母乳喂养6-9天出现,可紧接生理性黄疸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再次加重。黄疸以轻、中度多见,重度较少见。多数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血清的游离胆红素峰值超过生理范围,该型黄疸持续时间可达4-12周,预后良好,很少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预防母乳性黄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早开奶,生后1个小时内进行哺乳;
2、勤吸吮,生后第一日,即增加哺乳频率至少每日达8-12次;
3、适当补充微生态制剂;
4、实时监测胆红素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需排除病理性黄疸,才能够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分享:
母乳性黄疸胆红素值不超过12mg/dl,一般不会对小儿造成危害。母乳性黄疸是由于缺乏一种把胆红... 李继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2023/03/02播放(91372)
母乳性黄疸胆红素值不超过12mg/dl,一般不会对小儿造成危害。母乳性黄疸是由于缺乏一种把胆红...
李继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2023/03/02播放(91372)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一天是没有危害的,停母乳以后可以把母乳抽出存放起来,在冷藏室能放一天,冷冻室能放3个月,不影响母乳的分泌。孩子停奶以后,过两天再吃母乳,还可以继续吃,不会影响分泌量。停母乳以后可以用奶粉来喂养,所以对孩子没有什么危害,停母乳两天是为了治疗,是为了让黄疸指数降得快一点,这样不影响孩子。有时候停母乳两天之后,黄疸指数下降很快,要是能停到6-7天,它就正常了。但是有时候恢复母乳以后,还会轻度的升高。升高也没有原来的高,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方法,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危害。只不过是孩子可能不太接受奶粉,可能会哭闹一点,但是孩子很小,适应性很快,有时候他没什么感觉,不会有危害。"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11/12收听(36480)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真正的母乳性黄疸是指晚发型,而早发型又称为是母乳喂养性黄疸,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母乳喂养性黄疸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肠肝循环增加,而导致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第1周后期至第2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如果继续喂养黄疸可历时3-12周消退,而终止母乳喂养后血清总胆红素可在24-72小时后明显下降,恢复母乳喂养后,血清总胆红素虽可略有回升,但幅度小于42.7μmol\/L。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尚未肯定,可能是由于母乳中有未识别的因子增加了肠道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r"
陈自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06/20收听(29430)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比较相近,主要认为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都是有关系的,母乳性黄疸主要是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以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到高峰,血清总胆红素很高,但是婴儿的一般状况都比较良好,也没有溶血或者贫血的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也就是持续1个月,然后从第2个月开始就逐渐的消退,少数消退慢一点,可能需要2个月左右才能够消退。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在黄疸的期间如果停了母乳3-4天了,黄疸会有明显的降低。到目前来讲,母乳性黄疸的病因都并不是特别的明确。
刘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06/20收听(24718)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首先,为母乳喂养的足月儿;其次,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1、出生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2、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3、先天性胆管闭锁引起的黄疸。4、感染导致败血症引起的黄疸。5、血管外溶血,例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引起的黄疸。所以,需要在医院进行相应检查排除以上原因。宝宝生长发育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停母乳喂养1-3天后,黄疸明显下降,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即可考虑。母乳性黄疸一般可持续三个月左右,无需特殊处理,可增加宝宝日照,但是家长需密切观察,如发现黄疸过高,仍需治疗。"
李梅│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2020/07/28收听(74176)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母乳喂养儿中的,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在临床上分为两型,第一、母乳喂养性黄疸,也称作早发型黄疸,早发型黄疸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够、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而导致的胆红素增高。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常常伴有孩子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12%。第二、母乳性黄疸也叫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认为是跟母乳中存在的某些因子可以使促进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重吸收增加。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多半是在生后2-3天出现,大约在4-5天达到高峰,它的时间跟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是不会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多半在生后1周,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以持续4-12周。
赖宏│中日友好医院
2017/10/17收听(68040)
母乳性黄疸分两种,一种是早期的母乳性黄疸,因为孩子生后吃奶少,排便少,造成肝肠循环增加所引起的胆红素回收增加,从而导致孩子黄疸。另一种是晚发黄疸,一般是由于母乳中有一种成分影响宝宝黄疸代谢有关。母乳性黄疸表现为生后母乳喂养4-7天时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宝宝生后一个月还有黄疸,除外其他原因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在15-20mg/d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且无贫血,生长发育正常。当高度怀疑母乳喂养性黄疸时,试验性治疗可给予停母乳后观察48h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或停母乳3-4天后,患儿黄疸明显减退。当明确母乳性黄疸时,不提倡停母乳,一般三周到三个月黄疸可消退,如果黄疸严重时,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黄治疗。
刘春玲│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7/14收听(89538)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于健康母乳喂养儿,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黄疸及... 赖宏│中日友好医院 2023/02/26播放(71646)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于健康母乳喂养儿,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黄疸及...
2023/02/26播放(71646)
母乳性黄疸多见于足月的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其表现除黄疸外,持续时间较长。正常足月孩子2周左右,黄... 孟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2023/10/12播放(79882)
母乳性黄疸多见于足月的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其表现除黄疸外,持续时间较长。正常足月孩子2周左右,黄...
孟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2023/10/12播放(79882)
"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期的母乳性黄疸,是因为孩子生后吃奶少、排便少,造成肝肠循环增加所引起的胆红素回收增加,从而导致孩子黄疸。另一种是晚发黄疸,一般是由于母乳中有一种成分影响宝宝黄疸代谢有关。母乳性黄疸表现为生后母乳喂养4-7天时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宝宝生后一个月还有黄疸,除外其它原因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在15-20mg\/d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无贫血,生长发育正常。当高度怀疑母乳喂养性黄疸时可试验性治疗,给予停母乳后观察48小时,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或停母乳3-4天后,患儿黄疸明显减退。当明确母乳性黄疸时不提倡停母乳,一般三周到三个月黄疸可消退。如果黄疸严重时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黄治疗。"
2020/08/10收听(57138)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者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在孩子出生之后3-5天,两周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黄疸逐渐下降。母乳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母乳当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导致肠道内跟胆红素分离,从而使肠腔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孩子出现黄疸。孩子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是表现为皮肤发黄,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吃奶、睡眠、大小便都正常,生长发育也良好,停用母乳3天左右,孩子的黄疸值可以下降到30%-50%。"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0/10/28收听(48502)
怎么知道是否是母乳性黄疸,具体如下:1、母乳性黄疸一定是排他性诊断,一定要清楚母... 李梅│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2023/05/26播放(58246)
怎么知道是否是母乳性黄疸,具体如下:
1、母乳性黄疸一定是排他性诊断,一定要清楚母...
李梅│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2023/05/26播放(58246)
"出现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1、胆红素生成相对过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8.8mg\/dl,而成人仅为每分升3.8mg\/dl,而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两倍。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3、肝脏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4、肝肠循环的特点,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母乳性黄疸目前无特异诊断方法,实行排除法诊断,同时需要与黄疸有关疾病鉴别,尽管母乳性黄疸可持续12周,但预后很好。"
2020/08/05收听(56676)
"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母乳性黄疸,首先要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一般是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同时孩子是单纯的母乳喂养,生长发育良好,除了皮肤和巩膜黄染,没有任何其它异常的。同时黄疸消退的时间延长,正常来说足月儿黄疸两周消退,早产儿生后四周黄疸消退。如果这么长时间黄疸仍然没有消退,这种情况我们要考虑孩子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此外,经过化验检查,血清的胆红素水平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而其它检查正常,孩子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的症状,同时除外了引起胃结核胆红素增高的病因,比如有溶血、感染、颅内血肿,或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同时孩子在停母乳喂养2-3天之后,胆红素可以下降30-50%,也可以间接证明孩子就是母乳性黄疸。"
2020/10/21收听(76772)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生后三个月内仍有黄疸。研究表明,部分母亲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水平比较高,在肠道内通过增加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的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吃母乳,可能会造成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喂母乳2-3天,孩子的黄疸可以下降一半左右,一般不会造成胆红素脑病等。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排除性的,要排除感染性、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遗传、代谢病引起的黄疸,才能诊断母乳性黄疸。如果宝宝的黄疸持续不退,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病的诊断,才能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张忠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10/29收听(41098)
母乳性黄疸诊断可参考以下几方面:1、此病多见于足月儿、纯母乳喂养或者母乳喂养为主... 韩晋丽│山西白求恩医院 2023/09/11播放(61650)
母乳性黄疸诊断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1、此病多见于足月儿、纯母乳喂养或者母乳喂养为主...
韩晋丽│山西白求恩医院
2023/09/11播放(61650)
"对于什么是母乳性黄疸问题,实际上母乳性黄疸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一般是见于生后1周之内的孩子,并且是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般叫做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也叫做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这一类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吃够奶,也就是没有充足的能量摄入,孩子的喂养频率和哺乳量都比较少。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孩子肠蠕动减少,大量的胎便或者说粪便积聚在孩子的肠道里没法排出,肝肠循环增加,有很多的胆红素从肠道内重新吸收回到孩子体内,导致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叫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也就是平时常常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这一类黄疸多数发生在出生1周以上的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它的发病机理推测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比较高,可以导致孩子肠道内的胆红素重吸收后被增加,从而导致孩子出现黄疸。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大部分母乳性黄疸不会特别高,所以对孩子影响也不大。而且母乳性黄疸因为它的形成原因是吃母乳,所以实际上只要不停母乳,孩子可能就会一直黄,这个黄对孩子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做特别处理,只要观察和等待,等到孩子生后2-3个月自行消退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孩子母乳性黄疸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比如说已经到20-25mg\/dL以上,这个时候孩子仍然可能会有胆红素脑病的风险,也需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处理,比如说要注意停母乳或者是积极的蓝光照射等等,以避免孩子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张晓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4/13收听(77798)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决定的,如下临床表现:约50%-60%的足月新生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每日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足月新生儿的胆红素的测定>12mg/dL,早产儿的胆红素的测定>12.9mg/dL,考虑是生理性的黄疸,有相符的症状。
2020/08/10收听(92100)
母乳性黄疸和其它黄疸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诱因不同。孩子出现黄疸,一般会从头面部开始,逐渐进展到躯... 张晓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6/20播放(63566)
母乳性黄疸和其它黄疸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诱因不同。孩子出现黄疸,一般会从头面部开始,逐渐进展到躯...
2023/06/20播放(63566)
孩子出生后,多数会经历一段生理性黄疸过程,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生理性黄疸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如果... 朱宏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08/21播放(47453)
孩子出生后,多数会经历一段生理性黄疸过程,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生理性黄疸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如果...
朱宏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08/21播放(47453)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孟琼
播放次数:6.71万
河北医大第四医院 李梅
播放次数:3.32万
武汉协和医院 李琼
播放次数:2.47万
郑州妇幼保健院 王洁翡
播放次数:1.0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