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止咳平喘药为什么常配伍化痰药

2023-05-04 15:1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临床上使用止咳平喘药通常要配伍化痰药,因为在临床中咳嗽、咳痰是经常相互伴随的症状,如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管扩张、肺炎或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通常有咳嗽、咳痰的症状。

针对咳嗽、咳痰的症状,由于咳嗽动作是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只有有健全的咳嗽动作才能把痰液充分排出,如果没有咳嗽动作,肺部就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充分完整的咳嗽动作非常重要。

痰液通常对于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细菌,或者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只有通过充分排痰才能够保持呼吸道的清洁。

因此针对这一对矛盾,首先解决排痰更加重要,因此在止咳平喘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配伍化痰药,要充分地化痰祛痰,排出痰液,可以更有利于止咳平喘。在痰液充分排出的情况下再进行适当止咳药物治疗,会使临床效果更加明显,用平喘药或者支气管扩张剂也更有利于排痰。

因此化痰平喘是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充分化痰平喘的情况下再考虑止咳的作用。

分享:

77

相关推荐

止咳化痰药有哪些

"止咳化痰药,实际上是止咳和化痰的药物,是两类不同的药物。镇咳药分为中枢镇咳药和外周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又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依赖性镇咳药包括可待因,可以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也具有镇静和镇痛的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非依赖性镇咳药包括右美沙芬和喷托维林,右美沙芬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镇痛作用,也无成瘾性。喷托维林对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尚有轻度的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麻作用。外周性镇咳药是通过抑制咳嗽发热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及效应器中的任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包括那可丁、苯丙哌林。去痰药可分为三类,恶心和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愈创甘油醚,属恶心性祛痰药,口服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从而使黏痰稀释便于咳出。刺激性祛痰药是挥发性物质,如桉叶油、安息香酊等,加入沸水中其蒸气挥发,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使痰稀释便于咳出。另外还有痰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液化,黏滞性降低而易咳出。还有黏液调节剂,如盐酸溴己新和羟甲司坦,作用于气管和支气管的黏液产生细胞,使分泌物黏滞性降低,痰液变稀,而易于咳出。"

语音时长02:39''

张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0/04/22收听(4000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3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