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有哪些

2023-04-27 20:0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目前临床上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有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分成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以及属于亚临床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

按照机理来说,分为体液性排斥反应与细胞性排斥反应。其中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因为体内预存抗体识别抗原,发生排斥反应。做完手术后马上移植物会出现缺血、血栓、急性坏死,无法逆转,必须将移植物切除;加速性排斥反应治疗较困难,最终结局可能要将移植物切除。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行移植手术的半年左右,也可能发生于术后的任何时刻,排斥反应80%以上可逆转;慢性排斥反应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进行治疗,可能五六年、十多年后发生慢性移植物肾病。

分享:

100

相关推荐

肝移植排斥反应有哪些?

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异体肝脏移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按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或严重程度,临床上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种。按照攻击的细胞类型,病理上又可以分为细胞性排斥反应和体液免疫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指移植术前的病人体内已经预存针对供体的抗体,当肝脏接到病人体内开放血流后,和受体的血液一接触的时候,预存的抗体认为肝脏是抗原,发生康源抗体,激活了细胞内的凝血因子,从而结合的肝脏很快从小血管到大血管逐渐出现了血栓,供血停止以后,接入的器官颜色改变,然后功能丧失,直至脏器坏死。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很短,一般在接入手术开放血流以后1、2个小时之内出现,在肝脏移植中非常罕见。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在术后几天到几周之内出现,它的表现是病人发烧、乏力、转氨酶升高、胆红素的升高。它的诊断标准需要做病理检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结构的改变。国际上急性排斥反应通过Banff评分,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是使用激素加免疫抑制药物,一般都能逆转。慢性排斥反应一般在术后几个月或者是几年以后,它的损害过程是缓慢的,不易发现,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主要表现是出现血管炎、血管纤维化、小动脉闭塞、脏器逐渐丧失功能等。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多半的移植器官功能会丧失,需要再次移植。

语音时长03:03''

张建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2017/07/10收听(7102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5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