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症状及治疗

2023-10-04 23:3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高血糖的症状与其程度有很大关系,高血糖最经典的症状是三多一少,所谓三多即多饮水、多尿、多食,一少主要是指体重减轻,乏力,但实际上现在具有这种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非常少。除了1型糖尿病外,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这种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部分患者有非典型症状,比较隐匿,如很多1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表现为低血糖反应,进餐前往往有饥饿感,这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理、胰岛素分泌障碍有关。

正常人饭后血糖增高,胰岛功能正常者,胰岛素会很快分泌,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血糖升高,机体无法随之平行分泌胰岛素,当血糖下降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后延,在下一餐饭前仍处于高胰岛素水平,造成血糖进一步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所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现在多数糖尿病患者不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而出现一些其它临床表现,如早期低血糖反应、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手脚麻木等。另外,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为身上容易长疖、痈或术后小伤口不易愈合等。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有五驾马车。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和运动,这是糖尿病患者一生都需要坚持的。饮食和运动治疗要求患者维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在此基础上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注射制剂,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临床医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除上述治疗方式外,监测也很重要,监测血糖变化、有无并发症,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患者现在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效果,以指导饮食、运动和药物调整。

五驾马车中的还有一个是教育,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既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也包括对医护人员的教育,提高防治技能,同时也包括对社会的教育,教育患者,家属配合医生进行合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所以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一定是综合管理的过程,不能光靠某一方面,某一手段。部分患者饮食、运动控制的很好,但是没有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不佳,血糖得不到很好控制。另外一部分患者可能医生给予很好的药物指导,但其饮食、运动没配合好,血糖也控制的不好。所以高血糖控制是综合管理,希望医生跟患者能够友好配合,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状态。

分享:

377

相关推荐

血糖高的症状及治疗

"血糖高典型的症状叫三多一少,什么叫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多饮、多尿、多食,一少就是体重减少,也是消瘦,但是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没有这些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只有其中一些症状,比如明显的口渴或者体重下降比较厉害,所以诊断糖尿病需要化验检查,症状是一方面,必须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能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以后治疗要遵循这么几个原则:第一、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因为血糖长期的得不到控制,血糖很高,血管、神经就在糖水里浸泡着,时间长了会出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会影响眼睛、肾脏、心脑血管,这也是医生的宣教内容;第二、适当的运动,每天要保证40分钟左右的运动;第三、饮食控制,一天保证三顿饭,每顿饭不要超过二两主食,米饭、馒头、窝头、面条、饺子都可以吃,但一顿不要超过二两,吃主食的时候搭配点鸡鸭鱼肉菜是可以的,但不能说少吃主食,多吃肉、多吃菜填饱肚子,这样不行,不要喝饮料、喝粥。在宣传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的基础上,要经过内分泌的医生根据血糖的高低、肝肾功能正常不正常来决定用什么药,要达到治疗标准,治疗的标准就是空腹血糖不能超过7mmol\/L,餐后血糖不能超过10mmol\/L,要及早治疗,要达到允许的范围之内。"

语音时长02:37''

贾克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04收听(55636)

血糖高的症状及治疗

"对于血糖高,典型的症状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多一少,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但是有不少血糖高的病人仅仅有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不舒服,这个时候一查血糖就是高的,有一些不典型症状,比如像反复的生疖子、长痈、皮肤损伤、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的外阴瘙痒和泌尿系的感染症状,还有不明原因的视力减退、事物模糊,男性不明原因的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还有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或者是下肢麻木、烧灼感等,有的病人出现微量或者明显的蛋白尿,这些都是血糖高造成的。治疗首先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不能达标,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高最主要的是根据糖尿病的分类来决定是口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治疗,还是其他的方法治疗。比如像一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肯定都需要胰岛素治疗,还有像二型糖尿病,我们可以饮食运动后,先口服降糖药治疗,也可以做手术治疗,如果达到了手术的适应症可以进行代谢手术的治疗。另外根据情况可以用胰岛素治疗,也可以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受体激动剂治疗,总之现在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但总体是个体化的治疗。所以我们要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来选择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03:06''

于棉荣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2018/05/10收听(6185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9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