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2019-10-25 16:0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野生灵芝味甘、性温,入心、脾、肾、肺4经,可以养心安神、养肺益气、理气化瘀、滋肝健脾,现代研究发现,野生灵芝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调节免疫、保肝解毒的作用。灵芝可以提高人体中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也因而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是肝损伤,对抑制肝炎病毒及肝炎病毒的复制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灵芝有保肝解毒的作用;

2、灵芝可以延缓衰老。研究显示,灵芝当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氧化自由基,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美容美肤的作用;

3、野生灵芝可以保护血管。药理研究显示,灵芝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因而可以帮助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在心脑血管方面起到预防作用,可以降低血中的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4、可以祛痰止咳。在呼吸系统方面,因为可以从灵芝当中提取出灵芝酸,能够松弛气管的平滑肌,所以可以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

5、可以抗肿瘤。灵芝具有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可以使肿瘤的细胞生长得以抑制;

6、镇静安神的作用。灵芝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以镇静安神,治疗神经衰弱。

分享:

320

相关推荐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灵芝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植物。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主要产在四川、浙江、江南、江西、湖南等地。灵芝在中医上它的药性是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第一个,补气安神的作用。比如可以改善睡眠的质量。现在的社会压力都比较大,工作强度也比较大,过大的心理压力常常使很多年轻人陷入了一种失眠的痛苦。比如睡眠质量特别的差,睡得不好又失眠多梦,极大地影响了工作。建议这一类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服用一点灵芝。像老年人可以回家炖汤;但可以用少量的灵芝泡水喝,灵芝一般泡水的话一般用6g左右。第二个,止咳平喘的作用。比如中医的形寒咳嗽、痰多气喘的患者。像痰湿型或者虚寒型。比如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可以。比如奶奶、爷爷,可能长期的肺功能不好,长期慢性的咳嗽、咳痰,可以拿灵芝拿来炖汤、比如炖点清汤放点蔬菜都可以或者是泡水喝,效果还是不错,但是需要长期的服用。第三个,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在科学研究灵芝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滋润肌肤、养颜清肺、排除毒素,还有增强细胞的活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上就有个记载,灵芝可以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进一步说明了灵芝的功效。一般使用方法是泡水代茶饮,还有炖汤、熬粥都可以使用。使用量一般可以用6-10g左右,如果说有疾病的话,最好是遵一下医院的医嘱。

语音时长02:24''

廖俊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0/18收听(22132)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有朽木、泥沙或培养机制的下端菌柄,阴干或烘干。中国普遍分布,浙江龙泉、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安徽霍山、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均有部分的产量。其中浙江龙泉、安徽、山东泰安一带的灵芝种植规模较为集中。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2000年,已知灵芝真菌约100多种,分布最广的为赤芝,其次为紫芝。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灵芝对神经衰弱、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克山病、高原不适的反应等,肝炎、出血热、消化不良、气管炎等各有不同程度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用灵芝食疗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灵芝味甘、苦,性平,归心、肺、肝、脾经,可养心安神,养肺益气,理气化淤,滋肝健脾。主治虚劳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目昏晕、久咳气喘、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呼吸短促等症。内服6-12g。灵芝是众所周知的最具补药品之一,灵芝能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对于身体虚弱、病后或产后及呼吸系统比较弱的人群都是适合服用的。灵芝的吃法也比较多,可以用来煲汤、或者泡酒用。另外灵芝孢子粉相较于灵芝药材而言,更加便利和有效。灵芝孢子粉是灵芝在生长和成熟期,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即灵芝的种子。每个灵芝孢子只有4-6μm,是活体生物体双壁结构,外被坚硬的几丁质纤维素所包围,人体很难充分吸收。破壁后更适合人体的肠胃直接吸收。它凝聚了是灵芝的精华,具有灵芝全部遗传物质和保健作用。其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灵芝孢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保护肝损伤、辐射防护作用。直接干吃,与抗生素西药并用时最好间隔半个小时。保健人群3-4g,轻微患病者6-9g,较重的患病者9-12g用量,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按量或一至二调羹,多服或过量均无害,无副作用。

语音时长03:47''

任志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0/18收听(7243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1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