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2023-12-29 04:22播放 : 50512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是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原因有生物性,如病毒感染,多见于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侵入气道后,引起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此外包括细菌及比较少见的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目前没有细菌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认为细菌感染在气管炎中具有一定作用,如百日咳。引起气管炎的非生物因素有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中粉尘非常大,长期反复刺激,吸入烟雾、一氧化氮等导致。有些患者做化学物质工作,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下,化学物质会刺激气管,引起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气管炎表现,如反复咳嗽。长期吸烟人群也会刺激气道黏膜,导致支气管炎出现。

分享:

100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田鑫 副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60
去咨询
擅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恶性肿瘤(肺癌,肝癌,乳癌,头部肿瘤,妇科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诊疗,以及改善治疗副作用),结节(肺、乳腺、甲状腺等),消化系统疾病(梗阻、肠道功能紊乱、食管反流、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支气管炎、慢阻肺早期等),心脏病(心衰,房颤,扩心病,冠心病),各种肝病(乙肝,丙肝,肝硬化,纤维肝),高血压,高血脂,更年期综合症,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老年病调理等等。
孙茂坤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三甲
¥30
去咨询
擅长:肾癌、膀胱癌、肾上腺肿瘤、输尿管肿瘤、前列腺增生、肾囊肿及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腔镜微创治疗,对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有较高的水平。对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鞘膜积液,包皮过长、包茎等疾病也有丰富的经验。
朱熹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210
去咨询
擅长:肾上腺、肾脏、膀胱、前列腺肿瘤的微创手术和个体化系统治疗(肿瘤诊断-微创治疗-术后随访-化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和泌尿外科肿瘤性疾病的术前咨询及术后康复指导,以及泌尿系良性疾病如良性肿瘤、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输尿管狭窄所致肾积水的微创治疗。
查看更多呼吸内科医生

相关推荐

什么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发生炎症导致,常与气管同时受累,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加为特征。凡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是病毒,也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支气管炎伴有喘息的时候咳嗽非常厉害,气道有痉挛,外面的氧气进不来,里面的二氧化碳出不去,机体想通过咳嗽的动作来缓解气道的痉挛,所以平喘治疗非常关键。治疗包括三方面: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给予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多饮水,注意呼吸道的隔离,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经常变换体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二、控制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在病程早期48-72h内给予干扰素雾化或喷雾剂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选用抗生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的药物。三、对症治疗,尽量不用镇咳剂或镇静剂,如果痰液黏稠可以用化痰药,如果伴有喘息可以用支气管扩张剂口服或者贴用,也可以用布地奈德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治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的用法是咳嗽厉害可以在第1个小时,1小时内连做3次,以后4-6个小时1次,随着咳嗽、喘息的症状缓解,逐渐拉长雾化的间隔,2-3次\/天即可,一直到完全缓解。"

语音时长02:19''

王莹武汉儿童医院

2020/01/07收听(14026)

什么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支气管束黏膜急性炎症,是一个独立的病症,与慢性支气管炎不存在内在的联系。本病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小孩和老年人比较多见,多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来的,受凉是主要的原因,秋冬是多发的季节,寒冷地区也多见,在流感流行期间,发生率更高。另外,经常与一些理化刺激因子接触的病人,比如从事粉尘,或者长期吸烟的人群,更容易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嗓子疼、声音嘶哑等等。在成年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有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的症状,而鼻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往往没有这些表现。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咳嗽、吐痰,甚至吐脓性痰,这样的典型的症状,再结合胸部X线片,有双肺纹理增重等等表现以及血常规的血象升高可以确诊。如果要想知道是由于什么样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感染,可以去做分泌物的培养,但是对于急性支气管炎,由于这种培养又费时、费力、花费比较高,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是不大的。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要进行抗生素的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就以一些对症治疗,包括中医中药的治疗就可以了。

语音时长02:12''

周继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7/07/18收听(6438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1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