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2023-09-27 01:02播放 : 63971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尿崩症是由于身体里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小便产生量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核团产生后,通过垂体柄运送到垂体后叶储存,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使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控制小便量。

如果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运输部位和储存部位出现问题,会导致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减少,如肿瘤、炎症、外伤、手术破坏下丘脑神经核团。由于垂体柄切断,导致运输不到作用部位,也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垂体瘤患者瘤体压迫垂体后叶时也会导致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尿崩症。

分享:

54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相关推荐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体有一个部位叫做下丘脑神经垂体,下丘脑神经垂体可以分泌一种叫做抗利尿激素的物质。它可以保证每天喝进去的水和排出的水分保持一定的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足以及缺乏,或者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状群,就称作尿崩症。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它的分型会略微有不同,比如中枢性的尿崩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会在儿童期或者成年早期发病。男性比女性要多一些,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多饮、多尿,而且夜尿明显的增多。通常每天的尿量会超过4L,最多的还有每天达到18L的。尿比重是比较固定的,这是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才能确定。还有就是口渴特别严重,而且这些患者通常喜欢喝冷的。而遗传性的尿崩症通常是幼年起病,因为感觉口渴的中枢系统发育不全,还可以引起严重的脱水以及高钠血症,会危及生命。如果是因为肿瘤或者颅脑外伤,或者手术侵犯了口渴中枢的时候,除了这种定位症状以外,还会出现高钠血症,严重的高钠血症患者还会出现谵妄、痉挛、呕吐等,如果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不全的时候,尿崩症的症状反而会减轻。激素替代治疗以后,症状会再次的加重。"

语音时长02:13''

李卉长治市中医院

2018/03/22收听(3159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5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