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治疗的后果

2023-12-20 07:53播放 : 92216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能会出现各个器官的并发症,会有相应的症状。比如周围神经病变,可以表现为四肢远端的麻木、疼痛。如果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可以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者尿潴留、阳痿等。眼部并发症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者会导致失明。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尿中有泡沫、脸部和下肢都会有浮肿,严重的有贫血、血压升高、尿毒症等。心脏并发症表现为胸闷、气短或者心前区疼痛等。如果是脑卒中病人,可能会出现偏瘫等。其他病人有些会出现反复的感染,甚至严重者出现足部溃疡导致截肢。短期的血糖升高严重的可以引起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以及乳酸酸中毒等。

分享:

447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吴皓 主任医师 国际医疗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31人
¥60
2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麻木疼痛,股骨头坏死、强制性脊柱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头疼、失眠、耳鸣耳聋、中风后遗症、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有独到经验。应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多学科方法改善顽固症状,治疗各种术后并发症,放化疗毒副反应。对乳腺癌术后肩臂疼痛、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口干、化疗后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食道癌进食困难等有较好疗效,尤其擅长胆管癌、肺癌、及晚期肿瘤免疫力低下的治疗。
精选
赖智敏 主治医师 骨科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7人
¥10
明天有号
去挂号
擅长:关节与骨病,擅长骨关节疾病如痛风,类风湿、膝骨关节炎的保守及手术治疗;擅长运动医学类疾病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肩袖损伤、肩周炎等;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中西医治疗有独特临床经验。
精选
王冬梅 主治医师 全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3人
¥20
明天有号
去挂号
擅长:诊治呼吸疾病、胃肠病、风湿免疫病、心脑血管疾病、不孕不育、妇科杂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抑郁、焦虑症,以及过敏性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以及针灸治疗腰腿疼、颈椎病、失眠、中风、脾胃病等。
查看更多内分泌科医生

相关推荐

严重糖尿病可以导致什么后果

"严重糖尿病可以由于各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寿命受影响。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如遗传、环境因素,造成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胰岛素不能起到作用,体内出现高血糖,甚至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高血糖是最主要的特点,但是糖尿病患者对身体影响最大的是各种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高渗非酮症状态、乳酸酸中毒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现在对糖尿病防治加强,而且有胰岛素等有力的手段,已经不是引起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慢性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的最主要原因,如慢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患者视力明显的下降,甚至造成失明。另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引起患者出现糖尿病足溃疡甚至截肢。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2型糖尿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而糖尿病肾病是造成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治疗、医学控制饮食营养、科学的运动,帮助餐后血糖得到很良好的控制,改善药物的作用。同时,应该加强自我的管理,监测好血糖,积累糖尿病的知识。医生会帮助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避免出现糖尿病各种的并发症,使生活质量恢复,寿命和正常人一样。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治疗各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语音时长02:39''

胡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29收听(32564)

糖尿病精神病变后果

"糖尿病因为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可能时间长了,都会引起精神、心理的问题,包括焦虑或者抑郁,关于糖尿病合并了精神病变或者焦虑、抑郁以后,其实治疗除了对血糖的控制,对并发症的预防,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可能需要服用精神类的药物,关于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可能还是需要到专科治疗,比如精神、心理或者专门的医生来指导,其实糖尿病合并精神病变的后果,跟其他的精神病变病人一样,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或者休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有一点加重的就是如果合并了焦虑、抑郁以后,休息或者精神影响比较大时,对血糖也是非常不好的,因为经常会看到,如果休息不好,第二天早晨的血糖也会高,而且同样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也会进一步加重精神、心理的感觉,所以糖尿病如果一旦合并的精神、心理问题以后,两者之间是互相加重的,后果应该要比其他单纯的精神、心理问题病人要重。此外,治疗上还是希望尽可能的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如果有这种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时,也会出现非常不好的结局,包括轻生或者脾气暴躁,甚至于会危及到生命,所以非常不希望出现精神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常的不良后果,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做心理疏导或者用药物尽可能避开不良的后果。"

语音时长02:33''

曹雪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6/24收听(6499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5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