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性瘫痪

2023-02-07 16:0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脑性瘫痪实际是指发育还不成熟的大脑受到先天性的发育障碍,或者是非进行性脑损伤造成的一组中枢性持续存在、姿势控制和运动障碍,是一组活动受限的症候群。主要表现是姿势控制障碍和运动模式的异常,幼儿有时还会伴有心理和行为异常,部分幼儿甚至会继发癫痫、肌肉和骨骼问题。如果要诊断脑性瘫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一组中枢性的持续存在的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
2、具有异常运动模式,需要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和姿势控制的异常;
3、具有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力改变;
4、具有反射发育的异常,即所讲的原始反射在该消失时并没有消失,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在该出现时并没有出现。

分享:

93

相关推荐

脑性瘫痪的症状有哪些

"脑性瘫痪主要有以下几个分析:第一个是痉挛性的双瘫、痉挛性四肢瘫、痉挛性偏瘫以及共济失调型、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几个方面,每一种症型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痉挛性四肢瘫以四肢肌张力的增高,尖足、上肢的内收、内旋、尖足,足内翻、足外翻以及交叉步,踝阵挛、锥体束阳性为主要表现。痉挛性双瘫的症状跟痉挛性四肢瘫相同,但主要表现是双下肢的肌张力增高以及功能活动的受限。痉挛性偏瘫同样跟痉挛性四肢瘫有相似的地方,痉挛性偏瘫同样有肌张力增高的情况,是以单侧肢体的活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为主。另外一种是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是以小脑损伤为主,主要表现在醉酒步态、慌张步态以及运动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以及言语上的爆破音、发音不清等临床表现。另一种类型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主要是锥体外系的损伤,常见的原因是重度的窒息、重度的黄疸而导致的。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临床表现是非对称性姿势为主,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的运动,该类型的肌张力可高可低,紧张时肌张力表现增高,放松、安静时肌张力表现低下,对刺激敏感,出现张口、吐舌、奇怪表情、进步的不稳定以及构音和发音的障碍。另外一种是混合型脑性瘫痪,混合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就叫混合型的脑性瘫痪。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为准。"

语音时长02:19''

孙榛誉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2018/07/04收听(8284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9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