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怎么回事

2019-01-29 18:1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者不伴有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儿童多见,90%发生在儿童,往往经过治疗以后,90%可以恢复到正常,大约10%的左右患者转为慢性。它一般往往由于病程过长,得不到好的治疗,反复发作,主要还是要正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的治疗及输注血小板的支持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首先还是要明确病因,我们在选择药物治疗的时候才更有准确性。

分享:

160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6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