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多,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主要表现是血小板减少、皮肤出血点,多数患者存在前2周内的感染或疫苗接种的诱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是自限性疾病,当血小板数值≥20×10^9/L时,如果没有活动性出血表现,可随访观察而不予治疗,应避免过度治疗。但小儿有出血症状时需积极治疗,具体治疗如下:
1、一线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取决于血小板数和病变严重程度,也可以选择大剂量丙球冲击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1岁以上的婴儿是首选治疗;
2、二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时可选择二线治疗方案,目前较新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应用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受体激动剂。此外,可使用利妥昔单抗,既往通常只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脾切除的方法,而目前更倾向于选择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一般病程>1年且年龄>5岁时,出现无法控制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才会考虑脾切除;
3、其它治疗:需限制活动,避免外伤,预防鼻出血,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避免应用影响功能的药物以及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