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手机浏览
湿属于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因发病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会存在差异。主要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的形成主要与体质和饮食习惯有关,一般见于本身比较脾虚的人,由于脾胃运化功能较差,导致脾失运化,从而聚湿,其表现为舌苔比较厚腻、肥胖、闷、胃口较差、大便粘烂;外湿由外界原因导致,主要与居住环境或者气候有关,其表现主要以身体的酸楚疼痛、关节疼痛为主。
分享:
所谓“湿”既是一个致病的因素,也是一个病理的产物。中医说的“湿”分为两种,起源分两种,一种是感受,自然的外邪,比如风寒、暑湿、燥火,寒和湿加在一起侵进人体,湿和热加在一起侵进人体,暑和湿,或者单独的湿邪,都可以引起人的疾病。另一种,脾、肺、肾气血不足,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比如脾主水液代谢,这时水液不能代谢出去,停在体内,是一个病理产物。同时,停留在体内的水湿又成了致病的因素,因此就产生了内湿,这就是湿透的因由。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10/03收听(69126)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代表着自然气候变化,作为致病因素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湿是六淫之一,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湿是长夏的主气,在夏秋之交,阳热下降的时候,水汽蒸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既有外感和内湿之分,外湿多是由于气候潮湿或者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等外在的湿邪侵入人体而致。内湿一般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湿邪重浊,重是指湿邪沉重,有下降的意思。一般感受了湿邪以后,常见的是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等症状。排泄物一般都是黏腻或便溏,小便是浑浊的,女子可以白带过多。湿又是阴邪,容易阻遏气机、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脾又主运化水湿,脾是和长夏相对应的,所以暑湿伤人的时候,最容易伤脾而表现出腹泻、尿少、水肿等等症状。湿性的特点是黏滞,黏就是黏腻,滞就是停滞的意思,表现湿邪感染人以后,容易引起排出物或者分泌物多黏滞而不畅。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容易去除。湿性趋下,容易伤及人体的阴位,容易出现淋浊带下以及泻痢,多是由于湿邪下注所引起。"
梁保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18/10/20收听(63978)
"导致湿气的原因有外湿和内湿两个方面,具体如下:1、外湿: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比如南方雨水丰富,外界湿气较重。2、内湿:因为脾虚所导致,大家知道中医讲脾主运化水湿,如果平常过量食用生冷、肥腻的食物,造成脾气亏虚,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导致体内的湿气过重。湿气的去除要注意适当的增加运动,能够增加阳气,能够增强五脏的功能,另外要注意增加日光照射。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一些药物,比如说党参、白术、茯苓、泽泻、藿香、佩兰等,能够很好的去除体内的湿气。"
陈常云│日照市中医医院
2021/05/25收听(62456)
体内湿气形成的原因,包括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之湿气属于六淫之邪,多发生于夏季天气较为潮湿之时,多与风邪或者是寒邪相伴侵袭人体,多表现为低热、自觉汗出不畅、头昏沉、胃中嘈杂不舒、频频欲呕吐等症状,都为外感湿邪,建议给予藿香正气散内服芳香化湿。内伤所致的湿气多与脾胃受伤所致,多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食积滞损耗脾胃,会造成脾虚湿蕴,引起内湿形成,多表现为食欲差、食量少、大便黏腻、身体沉重,湿气沉于四肢关节,多会出现关节酸痛、沉重等症状,建议给予健脾利湿治疗,可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04/08收听(86762)
"湿邪致病分内湿、外湿,一般是冒雨行走,或在潮湿环境中久待,可见头胀而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乏力或头重如裹。湿伤关节会导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以用羌活泡水喝。内湿又分寒湿,一般是由饮食不节、没有规律,或过食生冷瓜果,引起的脾虚症状。可以见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脸色灰黄或浮肿尿少。过食油腻食物、酗酒会产生湿热,会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
2019/06/21收听(95282)
湿气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也称为湿邪。湿气重是指体内湿邪过重的表现,即皮肤油腻、口腔黏腻不爽、大...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11/17播放(79680)
湿气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也称为湿邪。湿气重是指体内湿邪过重的表现,即皮肤油腻、口腔黏腻不爽、大...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11/17播放(79680)
湿气的产生因为两个方面:1、外湿,有时久居湿地,住的地方特别潮湿,如南方或住在地下室... 刘文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23/08/03播放(71452)
湿气的产生因为两个方面:1、外湿,有时久居湿地,住的地方特别潮湿,如南方或住在地下室...
刘文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23/08/03播放(71452)
中医学将湿气称为湿邪,可以分为内湿与外湿,如下所示:1、外湿:主要与居住环境有关...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12/22播放(61364)
中医学将湿气称为湿邪,可以分为内湿与外湿,如下所示:
1、外湿:主要与居住环境有关...
2023/12/22播放(61364)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湿气重可以吃中成药,比如香砂六君子丸,该中成药由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组成,服用香砂六君子丸,适量服用可以益气健脾、祛湿、改善症状。湿气重的表现有很多,不同人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湿气重一般表现为神疲困倦、身体四肢沉重、头昏脑涨、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大便稀、不成形、关节屈伸不利、肥胖、痰多、浮肿,甚至出现胃肠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主要是通过饮食调整以及中药调理治疗,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
2019/03/14收听(45468)
人体的湿气主要是有两种原因所造成的,其中一种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本身所引起的。由于人体的脾气虚,所以造成人体内的津液不能向全身各个地方输布,或者引起这些液体在人体内的潴留,所以就会导致湿气过重,这时需要通过补脾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人体的湿气还有的是由于外界环境所引起的,如果人久居湿地,对于湿气侵袭也会引起人体的湿气停留。所以外部原因引起的湿气症状,主要是以风湿等疾病的症状为主,可以通过祛风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李华│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2019/10/27收听(46330)
"湿气是从饮食、情绪、工作环境和疾病多方面所导致的。首先,是饮食上,比如有些人喜欢喝啤酒、喝冷饮,喜欢寒凉的东西,觉得吃完了会很爽,生冷瓜果也不节制,平时喜欢吃肥甘厚腻的肉类,不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晚上经常喜欢吃夜宵,这样就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因为脾的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脾化湿,脾的生理功能一旦减弱,脾化湿的功能就会减退,所以,饮食上对脾是个极大的影响。情绪方面,有好多人喜欢生闷气,喜欢发脾气,平时小事自己想不开,长期就会导致肝气郁滞。肝气郁滞后,整个气机不通畅,也会阻碍脾的运化,阻碍脾对湿的运化,所以就会加重湿邪在体内积留,也会形成水湿。还有一些疾病,比如对于一些器质性疾病,无论是各个脏腑的,心脏病、肾脏病或者肝病,还有消化系统的疾病,都会引起湿气重着,使湿气积留体内。还有工作环境,比如经常在潮湿的地方工作,特别是寒冷的地方,比如在南方有一些地方没有取暖设备,在冬季会很冷,并且在夏季会很湿热,北方人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就会影响脾胃正常对湿的运化。因为正常在当地长久的生活,已经形成了脏腑与气候的适应,突然转变了一个地方,北方人到南方,增加了脾胃的负担,化湿的能力就会下降,多余的湿气就会在身体积留下来。如果是在一个阴冷潮湿的地方,可能就会引起寒湿痹症,会引起四肢关节的疼痛。"
曲健│大庆市中医医院
2018/11/12收听(91386)
湿气重将会出现肢体的困重、倦怠乏力、不思饮食、体内分泌物增多、旧疾难以愈合等表现。就像自然界的... 易宣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3/01/30播放(87544)
湿气重将会出现肢体的困重、倦怠乏力、不思饮食、体内分泌物增多、旧疾难以愈合等表现。就像自然界的...
易宣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3/01/30播放(87544)
"湿邪为病,分内湿和外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夏季冒雨涉水、久居潮湿环境引起的。临床可见头身困重乏力或伴有食欲不振。外湿侵犯关节会导致关节疼痛,侵犯皮肤则麻木不仁。内湿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或疲劳过度损伤脾气,导致体内正常水液不能为人体所利用,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内湿症状主要是以各种秽浊症状为主,比如面垢眵多、大便不爽、下痢黏液脓血或小便混浊,妇女可见白带过多,有异味或没有异味。湿疹、皮肤瘙痒、肤流水液,湿邪为病,症状多见腰部以下。"
2019/06/25收听(62468)
"日常所说的湿气多是因为脾胃功能运化失常,造成体内湿邪产生蕴于脾胃所致的一系列症状。首先,湿邪产生的原因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前期多有嗜食肥甘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造成脾胃负担,使其运化失常,而脾本身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当其功能不足时,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蕴于中焦而致头部沉重,如同裹着湿毛巾、四肢沉重不欲活动、周身肥胖,但食少便不成形、舌色淡嫩、苔厚腻而润泽等症状。对于上述症状,应当给予健脾燥湿治疗,可选用食疗,如芡实、山药、薏苡仁等煮粥,想要效果更快可以服健脾燥湿类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除湿丸等。"
2019/03/16收听(77646)
"湿气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饮食不节。日常生活中吃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导致营养失衡,使患者体内脂肪大量的生长。以及吃辛辣的垃圾食品等,都会造成湿气。第二点,饮酒无度,或喝过多的碳酸饮料,也会导致体内有湿气的存在。第三点,缺少运动。运动的缺少会导致身体机能的退化,特别是引起脾胃功能失常,使水湿停滞,造成湿气过重。第四点,过于劳累。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竞争压力很大,会造成人的精神压力特别大,无法疏解,体力透支,而出现湿气。第五点,盲目地用药,盲目地进补,也会造成湿气的形成。"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08/03收听(78380)
"湿气是体内水液代谢不良的产物,湿气的来源有外湿和内湿之分,主要区别是:一、外湿,因为久居湿地,比如居住水乡、沿海地带的渔民,环境潮湿或淋雨涉水,外湿入浸。夏天空调,冬天暖气,室内外温差大,皮肤表面汗液不能像平常一样宣发出来,湿郁肌表而后入浸体内。二、内湿,与脾虚关系密切,由于贪凉饮冷导致脾胃受伤,脾不运化,聚而成湿,寒湿浸脾,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及酗酒导致胃无法腐熟、消化,脾无法运化,代谢废物无法排泄,致湿久化热。过于劳倦、耗气导致气虚,体内废物代谢不出去而形成湿气,活动少,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湿气内生。"
彭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2/27收听(82988)
去除寒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中药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常见的是通过一些助阳、祛湿的中药相结合,比如参苓白术散配合着附子理中丸就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中成药,像二妙丸、人参理中丸,这些都可以应用。对于去除寒湿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像饮食调整,可以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这样对于寒湿病情发展也是有益处的。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减少寒湿的相关症状,像怕冷、肢体寒冷、肚子发胀、大便不成形、头晕、没有精神等等,通过每天进行45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对于去除上述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2019/10/26收听(16330)
除体内的湿气一般用综合疗法比较快,常用以下方法:1、药物疗法:如苍术、白术、藿香...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11/25播放(72656)
除体内的湿气一般用综合疗法比较快,常用以下方法:
1、药物疗法:如苍术、白术、藿香...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11/25播放(72656)
中医说的湿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湿在自然界中有气候潮湿、湿气重等外在的表现。中医认为体内由于水湿代谢的关系也能产生内湿、湿热等,内湿的产生常常和脾胃关系比较大,因为脾胃是运化水湿的,水湿如果不能完全运化停聚在体内就会表现为浮肿、血脂高、肥胖、痤疮,甚至大便黏腻不爽、湿诊等皮肤疾病。因此,中医说湿气重,主要也是通过这些大便、舌苔、皮肤,甚至脉象来综合判断的。如果有大便便溏、大便沾马桶,甚至皮肤有湿疹、暗沉,舌苔有白腻苔、滑腻苔等,湿气在体内就比较重,这是中医诊断的方法,现在中医临床上还是这样来用。
疏欣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7/23收听(39860)
"湿气分内湿和外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夏季冒雨涉水,或久居潮湿环境引起的脾恶湿,脾主四肢、主运化,所以外湿可见头身困重乏力,或伴有食欲不振。湿气容易阻滞气血,所以外湿侵犯关节会导致关节疼痛,侵犯皮肤则麻木不仁。内湿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或疲劳过度损伤脾气导致,水湿不化则成湿。内湿症状可见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不爽、下痢黏液脓血,或小便混浊,妇女可见白带过多,或有异味,或没有异味,以及湿疹、皮肤瘙痒、肤流水液、湿邪为病,症状多见腰部以下。"
2019/06/21收听(47164)
北京宣武医院 李力卓
播放次数:3.22万
播放次数:4.76万
播放次数:4.71万
播放次数:3.0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