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脾胃病科
手机浏览
胃息肉活检,实际上就是指在胃镜下用活检钳钳取息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把取下来的组织做成蜡片,放在显微镜底下看细胞的形态,这样才能够定性。
在胃镜底下,肉眼观察无法辨别息肉类型,胃息肉有增生性也有腺瘤性。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所以必须进行活组织检查,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性质,以便下一步进行治疗。
分享:
在做胃镜的时候发现息肉,为了区分息肉的性质,一定要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一般小息肉或者是增生性的息...
余在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3/01/01播放(76394)
"胃息肉需要做活检,以了解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协助判断是否存在癌变的风险。如果是腺瘤性胃息肉,则癌变的几率比较大。如果是炎症性或者增生性胃息肉,几乎不会发生癌变的情况。对于胃息肉作活检,一般是行息肉电凝电切除术时才会将切除下来的息肉送活检。如果胃息肉比较大,不能明确是否为良性息肉,还是恶性息肉的情况下医生会先钳取少部分的息肉组织送病理活检,以协助明确息肉性质。如果病理明确为良性息肉,可以行内镜下电凝电切除术。如果病理明确该息肉为恶性息肉,建议要选择行外科手术治疗,具体需要咨询专科医生。"
陈和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
2020/05/12收听(51328)
胃息肉是否需要病理活检,需要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内镜下形态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1...
秦耿│中日友好医院
2023/04/19播放(82544)
胃息肉活检的病理结果,大致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的可以分为交界性胃部肿瘤、胃部的早期癌。良...
葛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07/03播放(66354)
"胃息肉活检结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不太常见的有锯齿状息肉和幼年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癌变风险低,不太容易癌变。而另外一种是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性息肉,主要分为三种,有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还有管状绒毛状混合性腺瘤。这些息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一经发现不管息肉大小,均建议在内镜下切除。如果同时合并有低级别或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已经属于早癌的诊断,一定要在内镜下完全切除。如果在切下来的息肉里头发现了癌细胞,说明就已经是胃癌了,建议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杜进璇│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2019/02/21收听(66436)
胃息肉活检结果常见以下几种:
1、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体积较大,通常单个常伴有异...
彭发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2/22播放(91450)
结肠息肉也是很常见的疾病,在肠镜下经常能发现结肠息肉,结肠息肉一般分为两个类型,增生性息肉和腺...
2023/01/11播放(89706)
"胃癌是一种消化系统很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通过插管胃镜活检病理确诊。胃息肉活检时发现是胃癌,说明胃息肉发生癌变,也就是说属于恶性的息肉。一般来说,看息肉的大小范围,如果浸润深度比较浅,属于黏膜内癌,可以考虑做内镜下的切除治疗。如果范围比较大,伴有其他的隆起病变以及周围肿大淋巴结,需要按照胃癌根治手术做准备。一般可能需要做全胃切除或者胃大部分切除,加上胃周肿大淋巴结的清扫手术,术后还需要配合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
孙伟│六安市人民医院
2019/04/20收听(58792)
"胃息肉活检发现是胃癌,是因为息肉已经发生了恶变的情况,转变成了胃癌。胃息肉是较为常见的胃的良性疾病,出现的原因和胃炎等因素有关。息肉本身对患者没有很大的影响,在胃镜下经过简单的手术处理即可治愈。但是,如果息肉不进行处理,经过反复的刺激,可能会产生癌变。患者活检提示发生胃癌,说明患者已经患有癌症,应该尽快入院进行治疗。胃癌是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容易出现转移和复发,建议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在胃癌早期,手术的效果非常好,术后根据情况查看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疗。"
李振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19/08/29收听(55774)
"胃息肉是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生原因和反复的胃炎有关,息肉经过反复的刺激也会演变成胃癌。如果胃镜活检发现胃息肉已经转变成胃癌,应该及时的选择手术治疗,因为胃癌属于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很容易出现远处脏器转移或者复发,早期手术治疗生存期是比较满意的。胃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在胃窦部,通常选择远端胃的大部分切除手术,在术中也要进行腹腔淋巴结的清扫,手术以后抗感染、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也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
黄坤│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
2018/11/27收听(52678)
胃息肉是指生长在胃粘膜表面的乳头状的突起物,在息肉较小时没有症状,多由胃肠道的钡餐检查、胃镜或...
莫伟文│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2023/09/23播放(60414)
胃息肉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使用质子泵抑制...
曾志宇│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2023/04/02播放(99610)
"胃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家庭遗传因素,往往父母是胃息肉患者,其子女的胃息肉发病率要高于普通的人。第二、炎性刺激,这类息肉属于炎性息肉,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用抗生素后,例如甲硝唑可导致扁平、发白的息肉并且数量较多,不需要治疗,停药以后可慢慢恢复。第三、考虑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后导致的,质子泵抑制剂减少了胃黏膜腺体分泌胃酸,改变了胃黏膜的酸碱值,是发生息肉的原因之一。第四、增生性息肉,由于局部异物刺激或者手术切口,有可能会引发息肉,息肉是可复发的,当患者查有息肉发生则需按照时间进行复查。"
陈志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4/30收听(17628)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生长出来不同形态的增生组织,按照病理类型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胃底腺息肉最为常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有症状也是非特异性,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多见于多发、息肉比较大的病人,对于有胃息肉的病人建议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对于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等,有可能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建议尽快给予切除。此外息肉容易复发,建议切除之后定期复查胃镜,一旦发现息肉应再次给予切除。"
苏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5/18收听(89806)
"胃息肉是胃部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是胃黏膜出现赘生物,表现为胃黏膜层的良性病变,胃息肉目前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进食了刺激的药物和食物,导致黏膜出现赘生物。胃息肉可以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进行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做组织病理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常见的胃息肉类型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息肉等,对胃息肉的治疗可以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状态。此外,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以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的四联药物疗化,可以明显降低息肉的发生率。"
周中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0/09/09收听(26940)
"临床上对胃息的发病原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会导致胃息肉。第一个就是物理因素、长期的饮酒、长期饮用浓茶、或者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都可能会导致胃黏膜的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炎症性的息肉;第二个化学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一些病人可能因为疾病的原因需要长期服用大量药物,其中包括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老百姓比较熟悉的阿司匹林,可以导致胃息肉的发生;一些烟草中的尼古丁也可以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息肉的发生,所以建议仍然在抽烟的朋友们该考虑戒烟;第三个因素就是生物因素,主要是胃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第四个就是免疫因素,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是慢性萎缩性的胃炎,在他的血中可以检测到自身抗体;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一些全身系统疾病都可以导致胃息肉的可能。大家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胃息肉。"
王珣│武汉市武昌医院
2017/08/24收听(26098)
胃息肉是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
黄仕尧│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2023/02/15播放(57762)
"胃息肉是指发生于胃黏膜的隆起性病变,根据病理性质不同分为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四大类。目前胃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显示部分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其胃增生性息肉的大小和数量,可达到缩小及减少的目的,因此推测,胃增生性息肉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关系。绝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于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时发现。对于胃的腺瘤性息肉,以及较大的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患者,建议进行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而对于较小的增生性息肉,或是胃底腺息肉以及炎性息肉的患者,可进行定期的胃镜复查随访观察。"
赵海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5/06收听(11848)
胃部息肉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升高,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吕国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2023/03/05播放(93058)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隆起性病变,一般情况下胃息肉没有症状,往往是在胃肠道造影或者胃镜检查时...
李进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3/01/22播放(61830)
济南中心医院 李成真
播放次数:3.65万
南医大深圳医院 王芳
播放次数:5.22万
烟台毓璜顶医院 冯立民
播放次数:2.84万
北京医院 王薇
播放次数:7.12万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