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
挂号科室: 普外科
发病部位:下腹
多发人群:手术患者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
相关检查:血常规、CT检查
相关手术:切口疝修复术
相关药品:维生素C、维生素K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切口疝补片放多久才不会痛
89308次播放33次点赞
切口疝怎样治疗好
54937次播放70次点赞
腹壁切口疝是什么意思
41615次播放335次点赞
切口疝怎么治疗
69674次播放56次点赞
切口疝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49177次播放280次点赞
切口疝怎样保守治疗
72117次播放38次点赞
手术后的切口疝怎么形成的
39704次播放158次点赞
切口疝好发因素
86359次播放35次点赞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者32岁,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前腹壁手术切口处出现肿块凸出,通过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在7年前有过剖宫产史,结合影像学检查以及体格检查,确认为腹壁中线位置大面积的切口疝,安排患者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切口疝修补术治疗,1个月后患者伤口愈合较好,疝内容物完全还纳,腹膜修复完整。【基本信息】女、32岁【疾病类型】切口疝【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0年8月【治疗方案】手术切除(切口疝修补术)+药物治疗(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周,术后8天复查拆线【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时患者伤口愈合较好,疝内容物完全还纳,腹膜修复完整一、初次面诊患者张女士佝偻着腰,看起来疼痛难忍的样子,在丈夫搀扶下来到诊室。患者说今天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前腹壁手术切口处出现肿块凸出。通过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在7年前有过剖宫产史,查体发现患者腹部切口处有肿块,用手可以触及,腹部可以看到肠型和蠕动波,按压时出现压痛,考虑切口疝,需要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于是安排患者做了CT检查,进一步确认为腹壁中线位置大面积的切口疝,包含小肠袢、空肠、肠系膜、升结肠、横结肠,遂安排患者住院进行治疗。CT:腹壁中线大面积切口疝,包含小肠袢、空肠、肠系膜、升结肠、横结肠二、治疗经过我向患者解释,剖宫产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虽然已经愈合,但是筋膜层裂开,在腹内压的作用下,内脏和组织向外疝出,切口疝发生后不能够自愈,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同意。麻醉、消毒后进行切口疝修补术,在皮肤和瘢痕结缔组织交界处切开,显露出切口疝外层覆盖的纤维结缔组织,将疝囊周围的结缔组织充分分离,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在腹内脏器无粘连和损伤的情况下,缝合腹直肌和腹膜,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手术完成。手术治疗后给予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消炎、抗感染治疗。住院后7天给予患者出院,回家休养,定时给伤口换药和消毒,避免伤口沾水出现感染,减少各种增加腹内压的因素,以免影响伤口愈合。三、治疗效果患者在手术后8天复查拆线,未发现有伤口感染,伤口情况佳,拆线后嘱其下床适当活动,1个月后再来复查。1个月后复查,患者的伤口愈合较好,疝内容物也完全还纳腹腔,腹膜修复完整,切口疝得以治愈,且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痊愈出院,但在日常生活中依旧需要提醒患者注意以下事项:1、术后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可以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正常饮食后尽量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食物为主,比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出现便秘,便秘会增加腹内压,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3、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引起剧烈咳嗽,使腹压增高;4、要注意切口处的干燥与卫生,按时换药,以免出现感染;5、术后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以免导致伤口崩裂、渗血。五、个人感悟切口疝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切口感染和腹内压突然升高,因此在腹部手术后,提醒患者要尽量避免相关诱发因素,以减少切口疝的发生,同时要提高对切口疝的认知。由于腹内压的存在,切口疝发生后不能够自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因此一旦发现切口疝,要及时接受治疗,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手段。
作者:李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978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结肠造口易发生造口旁疝,造口旁疝指造口周围肠管疝凸出,发生造口部位隆起,还会引起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轻者保守治疗好转,重者需要急诊手术。该病例患者就是确诊为造口旁疝、肠梗阻,通过保守治疗后肠梗阻消失,后予以造口旁疝修补术修复造口旁疝,术后患者腹痛、呕吐、腹胀症状消失,疾病治愈。【基本信息】女、70岁【疾病类型】造口旁疝、肠梗阻【就诊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2月【治疗方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2天,门诊随访3个月【治疗效果】肠梗阻治愈,造口旁疝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一、初次面诊患者多年前确诊为直肠癌,1年半前做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1年,发生造口周围隆起,无明显不舒服,只是感觉造口隆起一半,肚子变大难看,并未重视。半年前发生腹痛、呕吐、胀气,造口部位隆起更加严重,伴有明显疼痛,并且造口不再排便,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CT检查,显示结肠造口旁疝引起肠梗阻,且造口旁疝里的小肠积液积气明显,诊断为造口旁疝、肠梗阻,后收入院治疗。二、治疗经过入院后具体询问患者病史,患者自诉以往有类似腹痛发作,但是病情较轻,半天后可自行缓解。而本次发作严重,腹痛、腹胀也较之前明显,只好就医治疗。了解到患者的自身情况后告知,肠梗阻要先进行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急诊手术。患者同意,首先嘱患者禁食禁水,进行胃肠减压,并嘱营养支持治疗半个月。三、治疗效果通过半个月的保守治疗,患者自诉腹痛没有加重,腹胀也慢慢减轻, 同时恢复了造口排便,肠梗阻完全缓解。随后和患者交代,虽然肠梗阻缓解,但是造口旁疝还在,仍然会再次发生肠梗阻,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造口旁疝修补术。患者及家属经过考虑后,同意接受手术治疗。随后采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手术比较满意。术后1周准予患者出院,嘱门诊随访3个月。综上: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肠梗阻、造口旁疝治愈。四、注意事项很欣慰患者经过22天的治疗后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中比较幸运的是,患者的肠梗阻通过保守治疗能够好转。告知患者出院后仍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家后,每天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感染,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2、注意观察造口排便情况和造口周围皮肤黏膜的颜色;3、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清淡饮食,进食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胀情况,以免肠梗阻复发。五、个人感悟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属于比较棘手的并发症,造口旁疝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因此,造口旁疝比较明显,尤其是发生腹痛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进行造口旁疝修补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好在多数的造口旁疝可以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极大的促进了手术的恢复过程。如果同病例患者一样已出现肠梗阻,应及时治疗,以解除肠梗阻,然后再进行造口旁疝修补术,避免再次发生肠梗阻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作者:李俊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阅读量: 4647
因为切口疝是由于手术后局部肌层愈合不完全导致,皮肤下方出现腹腔内组织所引起的。切口疝一旦诊断清楚,如果想达到彻底治愈,肯定要通过手术治疗,这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如果不通过手术,通过腹带绑起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可以,对于晚期肿瘤病人,不能耐受切口疝的手术,只有通过带腹带的姑息治疗方法。但如果想把它治好,肯定通过手术才能得到彻底的治愈。
作者:张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3627
切口疝的危害如下:1、导致腹壁凹凸不平,部分切口疝较大,突出比较明显,会影响外观,导致生活不便;2、切口疝缺损周围的肌肉组织非常强硬,疝出去的腹腔脏器,包括肠管,容易受到肌肉的卡压,导致嵌顿,甚至会导致肠坏死;3、随着切口疝越来越大,危害可能会越来越大,可能会导致整个腹壁的功能不全,影响腹腔的排便、呼吸,包括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导致整个躯干、腹壁不稳定;4、肠管、腹腔脏器如果长期大量突到切口疝以外,长时间适应体外的状态,手术修复将疝到外侧的腹腔脏器放回腹腔内,会导致腹腔压力急剧升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切口疝应该及早治疗。
作者:张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4850
腹部切口疝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后天性,具体如下:1、先天性原因:腹部切口疝是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腹壁存在缺损情况,比如脐疝患者;2、后天性原因:主要原因是切口感染,因为有些腹壁切口是污染状态,切口很容易造成感染,切口感染以后很容易造成组织未愈,形成切口疝;患者腹壁组织病毒感染,比如腹壁病毒感染,造成整个腹壁神经缺损,腹壁神经缺损以后造成整个组织的肌肉萎缩、胶原代谢障碍,这也是切口疝发生的原因;腰疝,近年有这种患者就医,过去患者没有意识到该病就没有就医;随着怀孕腹压增加,咳嗽患者、便秘患者亦很容易造成切口疝。
作者:黄耿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4260
切口疝手术以后腹带戴2-3周即可,但是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病人手术以前的切口疝相对比较大,因为做完手术以后腹压也比较高,所以可能要戴的时间相对要长,可能需要1-2个月。但是普通的切口疝在做完手术出院以后再戴上一段时间即可。选择腹带比较重要,尽量选择相对正规的腹带,即医院里互相交叠压的腹带,相对可能对手术以后的保护更好。如果切口疝特别小,出院以后不戴腹带也可以,大多数手术以后可能还需要戴一段时间腹带观察。带上腹带的好处就是可以减轻腹部的压力,保护伤口,这样对手术以后伤口的恢复有一定好处。
作者:黄耿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4789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