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
挂号科室: 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15~40岁女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性
相关症状:皮损
相关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羟氯喹、沙利度胺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盘状红斑狼疮多久能消红
52119次播放20次点赞
红斑狼疮是平的还是凸起的
48200次播放10次点赞
系统性红斑狼疮针灸治疗
65828次播放57次点赞
Sm抗体阳性一定是红斑狼疮吗
59719次播放7次点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多久消失
87037次播放29次点赞
红斑狼疮能活三十年吗
43166次播放36次点赞
红斑狼疮可以吃小龙虾吗
47365次播放5次点赞
红斑狼疮能吃猕猴桃吗
47944次播放52次点赞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29岁赵女士出现皮疹伴发热症状10余年,加重2年,皮疹多位于面部,还会伴随下肢浮肿、关节疼痛、无力等症状,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并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紫外线照射、食物以及药物等因素有关,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赵女士通过系统药物治疗后,发热症状消失,皮疹症状有所缓解。【基本信息】女、29岁【疾病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17年6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醋酸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片、碳酸钙D3咀嚼片、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周期】住院5天,15天后门诊复诊【治疗效果】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发热症状消失,皮疹症状有所缓解一、初次面诊初次见到患者时可以发现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并未伴随瘙痒、疼痛症状,同时出现体温38℃的低热症状。自述上述症状存在十余年,曾到医院就诊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2年前时间出现双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而在1周前出现乏力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膝关节疼痛,伴有上腹部不适症状,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给予体格检查显示面部可见红色皮疹,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狼疮性肾炎。二、治疗经过通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病史,可以明确诊断患者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狼疮性肾炎。首先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激素、抑制免疫药物治疗,即醋酸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片,以控制患者病情。同时给予患者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避免药物损伤胃黏膜。给予患者坎地沙坦酯片控制血压,碳酸钙D3咀嚼片预防长期使用激素引发的骨质疏松。之后嘱患者保证充分休息,同时避免紫外线照射,以减少疾病复发。三、治疗效果患者经过规律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治疗后,病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消失,但面部皮疹并未完全消退。患者在入院第2天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关节疼痛以及双下肢浮肿症状减轻,但仍存在面部红斑。而入院第5天时,患者关节疼痛、面部红疹以及双下肢浮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出院后15天按时门诊复查,没有出现疼痛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四、注意事项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对较易复发,患者需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药物,避免盲目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疾病复发,且疾病可能会受到紫外线照射刺激,患者在外出时需要避免紫外线照射,可以选择穿长衣、长裤方式。此外,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或住院后,需要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还需要注意随时观察,若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时,积极到医院就诊。五、个人感悟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会反复发作,患者不可以因此停药,而是需要规律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可以放松警惕,否则可能会向本案例的患者出现狼疮性肾炎的情况,我们医者也应该重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各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应考虑到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加以预防。
作者:徐学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4654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在孕前或者孕中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部分是孕前就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妊娠的影响很大,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会造成早孕时期的胚胎停育,也会增加中晚孕期妊娠高血压等特殊情况的发生。妊娠也会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有时会造成疾病突然加重,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孕妇的生命。
作者:马玉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阅读量: 4889
1、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女性狼疮患者应实行计划生育。2、安排最佳的妊娠时间是在狼疮静止期,虽然不能保证此后疾病一直处于静止期。应强调的是即使在静止期5-6个月后妊娠,仍有10%左右的患者狼疮突发。3、疾病突发的可能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轻,突发的可能性越小。医生必须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保留妊娠的指征。4、疾病活动期妊娠,特别是患有狼疮性肾炎患者,易于发生高血压或产前子痫。5、抗磷脂抗体阳性妇女流产率高,应坚持长期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肝素及/泼尼松、及中药辨证治疗。6、整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都应严密监测,积极治疗。患者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科门诊及产科门诊同时定期随访。7、医生必须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活动程度、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发育情况,注意有无死胎。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必要时作免疫学方面检查。如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指标提示患者病情有加重趋势,应尽早劝告患者终止妊娠。8、有下述指征,如母亲无菌性髋关节坏死、产前子痫、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胎儿横位等,应行剖宫产。9、临产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提早住进产科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在分娩期适当加大激素用量,以免分娩时由于过度疲劳促使病情恶化。10、活动性疾病患者早产率高达60%,其中30%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故应重视新生儿的监护。11、狼疮患者活产的婴儿1%患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抗RO/SSA和/或抗LA/SSB阳性的妊娠妇女,婴儿更易发生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病率可达8.8%,应加以重视。12、服用泼尼松一般不会引起先天性畸形,但早期妊娠时服用细胞毒药物有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危险,故避免给予免疫抑制剂。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早期诊断和系统正规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率大为提高。同样,随着对母亲和胎儿各种各样潜在问题的认识提高,并予以积极的治疗和指导,大多数狼疮患者都将能有机会享受其作母亲的乐趣。
作者:王振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阅读量: 4385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一个反复发作、慢性的病程。一般来说育龄期女性更多见。从症状上来说,红斑狼疮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轻可重。相对来说红斑狼疮早期的症状不典型。患者的皮肤、心脏、肺、肾脏或者血液、神经系统受累均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因而,各系统受累的早期症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早期累及到身多个器官,比较容易考虑到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包括:皮肤蝶形红斑、口腔黏膜溃疡、斑秃或脱发、日光过敏、蛋白尿、血小板低等症状;其他则特意向更差,如肌肉、关节的症状、眼部或者消化系统受累的症状。临床的皮肤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如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还分为盘状、疣状、肿胀性、深在性、冻疮样,还有线状的红斑狼疮等等。值得注意都是:如果出现皮肤、心脏、肺、肾或者神经等多系统的问题、或者持续存在严重的皮疹、关节痛、乏力应该及时去就诊,排除红斑狼疮的问题。红斑狼疮的诊断离不开血液检查,更要去做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作者:王振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阅读量: 4128
C3C4是补体3、补体4的简写,它参与了抗原抗体复合物相关的免疫反应,红斑狼疮就是这类疾病的典型代表。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在首次就诊以及其后的病情随访时,需要多次进行补体C3和C4检查。在本病的诊断标准中,补体C3和C4并不是其必备的指标。尽管这两个指标降低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指标,但在红斑狼疮患者最多见。补体C3、C4的数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如果血清补体C3C4的数值明显低于正常值的话,则提示疾病处于活动状态,需要积极的用药物治疗和密切随访。值得强调的是:部分人群有先天的低补体血症,所以对于红斑狼疮患者,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化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比如常见的血清沉降率,血常规,抗双链DNA的滴度,尿液中的蛋白含量等,均是评估红斑狼疮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仅仅凭借补体C3C4低下来评估病情也是不全面的。
作者:王振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阅读量: 6493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中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可与自己身体里的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组织器官损伤。这个免疫反应过程中须要补体参与。如果病情严重,免疫反应也会严重,补体就会大量消耗,导致血液中补体降低,尤其是C3、C4降低。C3、C4降低说明病情没有控制好,补体一直在消耗,是病情活动或病情严重的指标,说明还须要进一步治疗。但临床上,不能只靠补体这一项指标来判断病情。红斑狼疮病情的判断是一个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患者感受及医生判断的过程。是否以及如何调整治疗,当然最好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各种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治疗,切不可自行调整,必要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作者:王振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阅读量: 4353
彭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肾内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一种风湿系统疾病,可以累及到各个系统和器官,当累及肾脏的时候就发生狼疮性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具体的寿命周期是...
季素珍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红斑狼疮是侵犯皮肤,或者和皮肤多种脏器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表现轻重不一,一般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以及系统性...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