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淋巴结肿大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 徐刚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正常情况下,淋巴结较小,直径一般在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邻近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无压痛。当淋巴结受到炎症感染、内外因素刺激、肿瘤细胞扩散、反应性增生等长期刺激后,淋巴结会逐渐增大,超过正常范围,统称为淋巴结肿大。

  • 淋巴结肿大根据其发病范围分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常见的原因主要有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在发现淋巴结肿大之前,身体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乏力等。

  • 不同病因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其治疗方法也不同。如炎症感染多用抗生素治疗。肿瘤转移的患者多用手术或者放化疗的方式治疗,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要进行全身疗法。

  • 淋巴结肿大患者应注意休息,戒烟、戒酒,应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

就诊科室
感染科、急诊科、肿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发热、疼痛、乏力
好发疾病
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胃癌、乳腺癌、淋巴瘤
治疗周期
视具体病情而定,如炎症感染的患者一般治疗周期较短,若治疗得当,症状会迅速缓缓解;对于肿瘤转移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则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
常用药物
阿莫西林、夏枯草胶囊、头孢克肟胶囊、地塞米松片
常用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CT、MRI、彩超、淋巴结穿刺取活检
是否严重
视具体病情而定,炎症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可逐渐减轻,肿瘤转移的患者临床症状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重要提醒
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极为复杂,病情可轻可重。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全身性淋巴结的肿大,淋巴结持续肿大,触之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此时一定要警惕肿瘤的发生。
病因

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极为复杂,最常见的是炎症感染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其次全身性疾病也会出现淋巴结的肿大,如恶性肿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疾病因素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常见的主要有口腔炎症、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乳腺炎、蜂窝组织炎等。

淋巴结结核

常见的有颈部、胸腔、腹腔、盆腔等淋巴结结核。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常见的有胃癌、肝癌、结肠癌、肺癌、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等。

全身淋巴结肿大

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感染

  • 急性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如急性蜂窝织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恙虫病等。

  • 慢性感染,细菌、真菌、蠕虫、衣原体、螺丝菌病、丝虫病、性病性淋巴结肉芽肿、梅毒、艾滋病等。

肿瘤

  • 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琳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 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等。

  • 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清病、苯妥英钠所致药物反应。

相关疾病
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胃癌、乳腺癌、淋巴瘤
非疾病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后期淋巴结增大难以恢复正常大小,一般认为其属正常的生理现象,是非疾病因素。

症状

淋巴结肿大是多种疾病的兼症之一,可表现为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炎症感染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疼痛。肿瘤患者淋巴结肿大常无明显的疼痛,质地较硬,增长速度较快。淋巴瘤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可见发热、乏力、消瘦等表现。

症状分类

淋巴结肿大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两类: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局部某个部位的淋巴结发生肿大,如颈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腋窝淋巴结、锁骨内淋巴结、腘窝淋巴结等。多由局部组织感染、结核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等引起。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全身各个部位的淋巴结均发生肿大,多由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引起。

根据病情的发展可以分为:

急性淋巴结肿大

包括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等)或局部的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腺炎、化脓性中耳炎、齿龈脓肿等)。病毒感染如风疹、EB病毒感染、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细小病毒B19相关联,末梢血涂片及骨髓检查可确诊。

慢性淋巴结肿大

包括结核病、淋巴结核(多无自发性疼痛或压痛,随疾病进展形成冷脓肿,甚至溃破形成窦道持久不愈。PPD试验或OT试验强阳性结合胸片有结核病所见可协助诊断)。风湿性疾病( 原称结缔组织疾病,如幼年型全身性类风湿病等)。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如恶性淋巴瘤,除肿大淋巴结局部压迫症状外,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淋巴细胞样肿瘤细胞可确诊。

典型症状

淋巴结肿大的典型症状是局部或者全身的淋巴结发生肿大。炎症感染淋巴结肿大为局部的红肿疼痛。肿瘤患者淋巴结肿大常无明显的疼痛,质地较硬,增长速度较快。淋巴瘤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可见发热、乏力、消瘦等表现。

伴随症状
  • 炎症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局部淋巴结的红肿热痛。

  • 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的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发热、乏力、消瘦等表现。

  • 淋巴瘤除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外,还伴有发热、消瘦、皮肤瘙痒、皮肤红斑、皮肤溃烂、贫血等表现。

  •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伴有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疼痛、关节畸形、肌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

并发症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导致局部淋巴结存在慢性的炎症表现,长期刺激导致淋巴结出现反应性增生,体积较正常的淋巴结稍大,但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的界限较清。

淋巴瘤

不明原因的淋巴结增大,并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表现时,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恶性淋巴瘤的发生。

就医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复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建议及时就医以查明病因,及早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
  • 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若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痛等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 若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并伴有严重的不适反应或并发症时,避免病情的加重,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1.优先考虑前往感染科进行就诊。
2.若口腔或牙龈发生炎症感染时,可前往口腔科进行就诊。
3.若发生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消瘦、乏力等表现时,要及时前往肿瘤科进行就诊。
4.若发生不明原因的低热、贫血、出血倾向及关节疼痛等表现时,疑似患有急性白血病的可能,要前往血液科进行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淋巴结肿大持续的时间?

  • 淋巴结肿大的部位?

  • 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发热、乏力、局部疼痛、消瘦等)

  • 是否进行相关检查及用药经过?

  • 既往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急性炎症感染,若伴有淋巴细胞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若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提示寄生虫感染,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而淋巴细胞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或结核,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伴血小板、红细胞异常,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对于某些血液病的检查具有诊断意义,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彩超、X线、CT及MRI,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全身各个脏器的具体情况,以进一步明确淋巴结肿大的具体原因。

淋巴结组织活检

对肿大的淋巴结组织取穿刺做活检,以明确淋巴结的病理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极为重要。

免疫学检查

对诊断不明确者要及时行免疫学检查,排除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胸部X线检查

用于排除纵隔、肺门淋巴结病变,排除胸腔积液,肺实质浸润。

胃肠道造影检查或内镜检查

了解患者是否有该部位病变,如淋巴瘤或肿瘤。

下肢淋巴管造影、扫描

是检查腹腔内淋巴瘤较准确的手段,尤其是有助于发现主动脉旁淋巴结病变,常不能显示第2腰椎以上淋巴结。

CT、MRI检查

胸部CT可以精确地描出病变范围。腹部CT可对淋巴瘤进行准确分期,判断腹膜后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

单光子ECT扫描(SPECT)

分化不良和分化中度的淋巴瘤全身扫描常为阳性,分化良好者则阴性。该检查对淋巴瘤浸润、监测疗效、鉴别坏死或纤维化也有价值。

血清学检查

EB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感染的特异性抗体检查如病毒衣壳抗原(VCA)抗体(IgM-VCA抗体)及EB核抗原(EBNA)抗体阳性对初次EBV感染有诊断意义,提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及其伴发症状,结合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 据淋巴结肿大的主要表现及伴随症状,如进行淋巴结触诊时,发现淋巴结局部红肿热痛、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者表面不光滑等,可初步判断为淋巴结肿大。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淋巴结彩超等可以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及病变范围。

  • 必要时可行淋巴结穿刺或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蜂窝组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者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局部皮肤发生红肿热痛,并向周围迅速扩大,由于炎症的感染可能会导致淋巴结的肿大。

急性扁桃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咽部的疼痛,可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肿大。

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同时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

肿瘤早期的患者一般没有淋巴结的肿大,晚期发生全身性转移时,可出现全身各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

治疗
不同病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其治疗方法也不同。炎症感染的患者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或放化疗的方式为主。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则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全身性治疗。
家庭处理

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家庭处理主要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劳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其次对于炎症感染的患者,局部淋巴结红肿疼痛,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来减轻炎症扩散,避免症状的加重。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病因明确的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抗感染、抗结核、抗肿瘤等;对于病因不明确的患者,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及时完善病理组织活检以尽快制定诊疗方案。

药物治疗

  • 急性细菌感染者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胶囊、复方新诺明或其他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 慢性炎症感染不建议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使用局部理疗或者中医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症状。

  • 对于淋巴结结核的患者要给予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片等。

  •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治疗上可选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营养支持药物等。

其他治疗

早期肿瘤的患者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行手术治疗的方式,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要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放化疗或中药治疗的方式,以达到最大限度治疗疾病的目标。

中医治疗

气郁痰凝证

  • 治法,解郁化痰,软坚散结。

  • 方药,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加减。

  • 组成,昆布、海藻、陈皮、香附、法半夏、川贝(研末冲服)、海带、海蛤壳、海螵蛸、青木香、桔梗、牛蒡子,石菖蒲、全瓜蒌。

  • 加减,胁痛明显,加柴胡、枳壳;声音嘶哑,加木蝴蝶、射干。

痰结血瘀证

  • 治法,理气化痰,活血消瘀。

  • 方药,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加减。

  • 组成,海藻、昆布、青皮、陈皮、连翘、当归、川芎、浙贝、法半夏、山药、茯苓。

  • 加减,烦热明显,舌红,苔黄,脉数化热,加夏枯草、玄参、丹皮;结块硬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研末吞服)、半枝莲、丹参;胸闷不舒,加郁金、香附、枳壳。

饮食

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在饮食上主要以清淡饮食、增加营养为主,没有特殊的饮食宜忌,只需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合理饮食即可。

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加重炎症的感染,使得病情不断加重。

  • 建议戒烟忌酒,长期饮酒吸烟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 建议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补充,如鸡蛋、牛奶、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可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护理

学会正确的生活护理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饮食护理、生活调护等方面入手,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日常护理
  • 若出现局部皮肤的红肿破溃,切记不要挤压,要保持患处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炎症的扩散。

  • 保持心情的舒畅,避免长期不良情绪的过度刺激,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长期不良情绪的刺激会破坏正常的免疫机制,增加发病的几率。

病情监测

一旦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淋巴结是否呈持续性的肿大,是否伴有发热、疼痛、乏力、消瘦等表现。炎症感染的患者一般在数日内淋巴结肿大会逐渐消退,症状会逐渐减轻。若症状持续性加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护理

当患者发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时,常常会紧张不安,怀疑自己患有恶性肿瘤,不良的情绪刺激容易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此时患者的家属要学会疏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医生也要向患者进行一定的解释,消除其恐惧的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要及时就医,尽快查明具体的原因,以免耽误病情,出现严重的后果。

预防
预防措施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时,要及早进行治疗。

  • 对于有慢性炎症感染的患者,要及时抗感染治疗,避免反复的炎症刺激,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要增强运动,改善体质,增加机体抗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俊超,李丽,李艳云.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诊断思维程序及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5(04):295-296+306.
[2]梁艳,高清平.21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01):129-13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