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干呕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龙海珊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干呕指横膈膜、胸腹壁的肌肉间歇性收缩,表现为有呕吐的声音,但没有胃内容物被呕吐出的症状,干呕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刷牙方法不当、受精神刺激、闻到厌恶刺激味道、药物不良反应、环境空气质量差等有关,也可能由疾病因素造成,是消化内科常见症状之一。

  • 干呕指有呕吐的声音,但没有胃内容物被呕吐出,可有少量涎沫吐出。

  • 咽喉部受刺激会出现干呕,如咽喉炎症刺激,或鼻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或口腔疾病发炎流脓刺激咽喉,长期吸烟刺激咽喉,刷牙方式不当刺激咽喉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导致干呕。

  • 诱发干呕的原因较多,其中咽喉疾病与干呕关系密切,另外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干呕。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口腔科、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咽干、咽痛、烧心、反流
好发疾病
慢性咽炎、牙周炎、慢性鼻炎、慢性胃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慢性疾病引起的干呕,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常用药物
复方硼砂溶液、硝基咪唑、布地奈德
常用检查
镜检、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
是否严重
干呕一般不严重
重要提醒
出现干呕时,可先观察是否有饮食、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诱因,这类诱因引起的干呕在解除诱因后一般可缓解症状,但若反复干呕,出现身体其他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病因

干呕可由疾病因素导致,以咽喉疾病多见。其他非疾病因素,如抽烟、刷牙方法不当、受精神刺激、闻到厌恶刺激味道、药物不良反应、讲话太多、环境空气质量差、怀孕等,也可引起干呕。

疾病因素

咽喉疾病

如慢性咽炎由于炎症刺激会引起干呕。

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炎症未得到控制出现流脓,刺激到咽喉,会引起干呕。

鼻部疾病

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由于炎症分泌物倒流到咽部刺激咽喉,也可诱发干呕。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导致胃部收缩痉挛而出现干呕;胃食管反流病由于胃酸反流刺激咽喉而出现干呕。

相关疾病
慢性咽炎、牙周炎、慢性鼻炎、慢性胃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
非疾病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如抽烟、刷牙方法不当,使咽喉部受刺激,会出现干呕。

受精神刺激

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因此受到精神刺激时,易出现干呕。

闻到厌恶刺激味道

闻到厌恶刺激味道常会出现恶心想吐,引发干呕;

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有不良反应,如大部分化疗药可能会导致干呕。

讲话太多

由于职业原因需要讲话太多时,容易发生咽喉部疲劳,出现干呕。

环境空气质量差

若居住的环境空气质量太差,吸入大量有刺激性的气体,易出现干呕。

怀孕

怀孕早期多有干呕的早孕反应。

症状

干呕主要表现为有呕吐声音,但没有胃内容物被呕吐出,仅有少量涎沫吐出。根据不同的原发病,可能伴有咽干、咽痛、干咳、牙龈红肿、鼻塞、流涕、头痛、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心、反流等症状。

典型症状

通常有呕吐的声音,但胃内容物没有被呕吐出来,常有咽喉部异物感,有时可有少量涎沫吐出,常见于早晨。

伴随症状

干呕多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 慢性咽炎患者在出现干呕的同时,多伴有咽干、咽痛、干咳、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 牙周炎患者在出现干呕时,多伴有牙龈红肿、牙龈质地松软、牙周袋溢脓和牙齿松动等症状。

  • 鼻部炎症患者在出现干呕的同时,多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头昏、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 慢性胃炎患者在出现干呕的同时,多伴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 胃食管反流病在出现干呕的同时,多伴有烧心、反流等症状。

并发症

干呕由于无胃内容物的吐出,一般不会发生并发症。

就医
日常生活中出现反复的干呕,且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应及时至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相应检查明确病因。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反复的干呕;

  • 伴有咽干、咽痛、干咳等症状;

  • 伴有牙龈红肿、牙龈质地松软等症状;

  • 伴有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

  • 伴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等症状;

  • 伴有烧心、反流等症状。

就诊科室
1.如果反复干呕,伴有咽干、咽痛、干咳,或鼻塞、流涕、头痛、头昏、咽部异物感等时可去耳鼻喉科就诊;
2.如果反复干呕,伴有牙龈红肿、牙龈质地松软等时可去口腔科就诊;
3.如果反复干呕,伴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或烧心、反流等时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干呕持续时间?

  • 有什么自觉的诱因吗?(如闻到刺激性气味、刷牙时出现、讲话太多等)

  • 还有其他症状吗?(如咽干、咽痛、干咳、牙龈红肿、牙龈质地松软、鼻塞、流涕、头痛、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心、反流等)

  • 之前有过急性咽炎或者慢性鼻炎吗?

  • 怀孕了吗?(针对适龄女性患者)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干呕患者均需行体格检查,一般使用压舌板协助观察咽部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若怀疑有口腔疾病者需通过视诊检查是否有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红肿,通过探诊检查有无牙周袋的形成、牙周附着水平等,通过咬诊检查咬合关系和功能有无异常。

镜检

如鼻内镜检查及喉镜检查、胃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鼻黏膜充血和水肿,以及是否有鼻息肉,多用于诊断鼻炎。喉镜检查患者咽部状况,查看咽喉部黏膜颜色、分泌物、厚度等,多用于诊断咽炎;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颜色、是否有出血、渗出物等,多用于胃炎及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内镜检查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感,无疼痛感,不必紧张。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用于检查牙周炎是否存在骨吸收。

CT检查

是鉴别诊断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显示鼻窦炎性病变,确定鼻窦炎的性质;

MRI检查

可以准确观察各组织病变的范围、程度,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

鼻腔分泌物涂片

怀疑有鼻炎的患者,可以行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看黏脓性分泌物中是否能检测到致病菌。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多用于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协助判断病情的价值;当机体有炎症时,血常规也能有提示信息。

便常规及便隐血试验

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可了解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

病理学检查

必要时需进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是否因胃内病变引发干呕。

诊断标准
  • 患者若出现有呕吐的声音,但没有胃内容物被呕吐出,常有咽喉部异物感,有时可有少量涎沫吐出,则可初步诊断为干呕。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镜检,可明确干呕的病因。

鉴别诊断

本症状特征表现较明确,为患者主诉症状,临床上可以与呕吐作鉴别。干呕和呕吐都因胃部收缩引起,有恶心、作呕的症状,不同的是干呕多不伴有胃内容物的排出,呕吐多有胃内容物反流从口腔排出。

治疗
干呕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以及治疗导致干呕的根本病因。临床中常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家庭处理

避免不良刺激

若有明确的导致干呕发生的不良刺激,应立即停止与刺激因素接触。如停止抽烟,避免吸二手烟,离开空气污染或有刺激气味的环境,减少说话,使嗓子得到休息,同时调整情绪等。若反复干呕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及时就诊。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保持患者所处环境空气清新,对鼻炎患者适当进行鼻冲洗治疗。

药物治疗

口腔含漱剂

多用于保持口腔、口咽的清洁,帮助口腔炎症的消退,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的硼酸液、醋酸氯己定溶液等。

收敛、消炎药物

多涂抹于咽部,有收敛及消炎作用,如复方碘甘油、5%硝酸银溶液或10%弱蛋白银溶液等。

烧灼淋巴滤泡药物

多用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治疗,起到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的作用,常用药物有20%的硝酸银溶液或铬酸。

抗菌药物

起到杀菌的作用,多用于炎症疾病的治疗,如硝基咪唑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皮质类固醇激素鼻喷剂

多用于鼻炎患者的治疗,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等鼻喷雾剂。

抗Hp感染药物

多用于治疗由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我国目前推荐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菌药物。

抑酸药及胃黏膜保护剂

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多用于胃炎的治疗,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促动力药

多用于缓解胃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症状,如胃复安、伊托必利等。

手术治疗

如牙周炎导致的干呕,需行手术治疗清除牙石,根据牙石分布的位置分别采取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对鼻中隔偏曲引起鼻炎者需进行矫正手术,通气不良患者还可酌情采取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内镜鼻窦手术等;对于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酌情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抗反流术。

饮食

为避免干呕加剧,干呕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需戒烟戒酒。

饮食调理
  • 宜清淡饮食,可多吃水果蔬菜;平时多饮水,以促进代谢,有利于症状恢复;

  • 某些食物味道刺激可能引起干呕,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同时注意忌烟酒。

护理

干呕患者在生活中需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空气的清洁,不适时注意休息,合理活动,保持口腔卫生,坚持用药。

日常护理

环境

房间需经常通风换气,避免室内抽烟。

休息与活动

勿进行剧烈活动,尤其在天热时应适当休息,保证充分睡眠。

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勤刷牙或漱口,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食物残渣及呕吐物,科学刷牙,刷牙时勿深入口腔过深。

用药

遵医嘱坚持按疗程、按量规律用药,并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不适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
  • 患者应关注自身干呕程度是否有加重或减轻,频率是否变高等。

  • 家属应遵医嘱观察患者的其他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咽痛、干咳加剧、牙龈脓性突起变大、便血、呕血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心理护理

干呕患者多由于身体不适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情绪,此时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和陪伴,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慢性咽炎导致的干呕较难彻底治愈,但一般通过治疗可改善和减轻症状,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注意日常生活护理。

预防

对于干呕的预防,要从导致其发生的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入手,包括注意居所空气清新,戒烟限酒,科学刷牙,积极锻炼,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注意情志疏导、保护嗓子等。

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清洁

注意保持居所环境空气的清新,经常通风换气,雾霾、沙尘天气及时关窗,出门戴口罩。

戒烟,限制饮酒

烟酒都会对咽喉部产生刺激,建议戒烟,适当饮酒,并注意尽量不吸二手烟。

科学刷牙

刷牙时勿将牙刷伸入口腔过深部位,避免刺激咽部引起干呕,并注意及时停用并更换有刺激性的牙膏。

节制饮食

勿暴饮暴食,或使胃肠空腹过长时间,易引起胃炎而产生干呕,定时定量进食为宜。

情志疏导

胃肠道的肌肉收缩与痉挛多与情绪刺激有关,平日需注意调整心绪,保持平稳的心境,有刺激事件出现时注意放松,转移注意力,舒缓情绪。

保护嗓子

避免长时间大量讲话,适当含用润喉糖滋润咽喉。

参考文献

[1]孟斐著.育儿百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6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