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渺渺东湖,水光潋滟;东湖之滨,杏林芬芳。誉满荆楚的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公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现开放床位450张,已达成“一总院、一分院区、四卫生服务站、四校医院”的建设规模。医院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抗疫先进集体,多人多集体荣获国家、省、市、区级表彰上百项。“精准针刀疗法”获批洪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医院始建于1975年,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研究院批准设立“第七研究院武汉医院”,后更名为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672医院,隶属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1997年挂牌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更名为“武汉六七二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医院升级为三级专科医院,更名为“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22年为顺应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于11月经省编办批准转设移交成为武汉体育学院直属附属医院。

专科多元,实力强劲。医院有12个临床专业学科、11个临床辅助科室。骨伤科是医院特色优势学科,现有8个大病区9个二级专科,拥有2个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针灸康复科),3个武汉市重点专科(骨科、针灸科、老年病科)。成立“中德脊柱微创交流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社区运动康复示范中心;创建“医护康一体化”“加速康复外科”两个学科群;“骨科康复中心”“运动康复中心”,形成了以骨伤、运动医学、康复为优势,中西医并重的重点专学科群。

特色突出,独树一帜。中西医结合、“体卫融合”为医院专科发展方向。医院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创建“骨伤科中医经典病房”,构建“五专六有”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梯队和专科群,不断提升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运用医学和体育领域的科技成果,打造“体育+健康管理”“体育+康复”“体育+中医”“体育+骨伤”四融合的“体卫融合”特色服务模式,在国民体质监测、慢病运动精准干预、运动健康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卓有成效。

设备先进,硬件优越。医院装备有现代化的百级层流手术室、万级层流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两台1.5T核磁共振、两台64排CT、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系统、高端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档麻醉机、呼吸机、微创手术器械、关节镜、手术显微镜、椎间孔镜、超声骨刀、全碳纤维手术床、OEC-9900移动C臂、G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照相机、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眼科手术显微镜等先进设备,满足临床医疗及患者的需求。

科研显著,精益求精。医院现有各类科研课题84项,拥有医学专著34部,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及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97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3项。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中心项目——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临床应用示范中心。目前正积极创建“武汉体育学院中医骨伤与运动康复研究所”。

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医院在岗职工70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3人,高级职称89人(正高25人、副高64人),硕、博及以上学历115人,博导1人,硕导7人。医院聘请世界脊柱大师为客座教授1人、国内顶级骨科教授为骨科首席专家1人,受聘全国骨伤大家韦贵康大师学术传承人1人;1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8人被评为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1人确定为武汉体育学院“东湖学子”。

博精医技,方能厚积薄发。医院将始终坚持“强专科,精综合”发展理念,按照“123458”发展战略,遵循“一体两翼”医疗业务发展模式,在近50年形成的医疗业务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提高中西医结合骨伤专科优势,建成集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体育科技服务与社区健康“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附属医院)。


    • 起点:
    • 终点: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