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
胃癌早期筛查除胃镜外还可有什么选择
2023-12-31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胃镜检查很痛苦,在体检的时候往往不被人们接受。而胃黏膜血清学检查配合碳14呼气检查,在体检的时候能够被大家接受,是很不错的选择,这个检测方法无创、简便,患者的接受度很高,适用于大规模的胃癌筛查。胃黏膜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1、胃蛋白酶原2、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1主要由胃底腺的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2主要由胃幽门或贲门的腺体分泌,胃泌素17主要由胃窦的G细胞分泌。这三者联合检测,能够反映胃不同部位的病变或者黏膜的损伤程度,根据损伤程度的轻重,再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这时患者的接受度会很高。
8.52万
175
防癌建议有哪些
2023-10-25
众所周知,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有1/3的癌症通过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有1/3的癌症通过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肿瘤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但肿瘤的预防更重要。防癌的建议如下:
1、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与很多肿瘤有关,比如乳腺癌、结直肠癌。怎样控制体重?一是坚持运动,每天进行30-50分钟的有氧运动,一周5-7天,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健身操等;二是限制饮食,对于肥胖的人,尽量限制晚餐、限制饮食量、限制快餐以及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如果每天能够坚持吃500克以上的蔬菜和水果,患癌风险的将降低20%;
3、限制红肉和加工的食品,红肉包括猪肉、羊肉、牛肉等,建议吃白肉,如鱼、禽类等;
4、限制饮酒,任何类型含酒精的饮料都与很多肿瘤有关系,比如乳腺癌、口腔癌、胃癌、食管癌;
5、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并且对儿童有保护作用;
6、戒烟,很多癌症与抽烟有关,比如肺癌、前列腺癌,还有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均与抽烟有关;
7、减少人工日光浴,人工日光浴的致癌风险也提高了,所有波段的紫外线都可能致癌;
8、保持愉快的心情;
9、定期进行癌症筛查,争取能够早发现、早 诊断、早治疗。
6.34万
54
肿瘤筛查与健康体检有什么区别吗
2023-10-10
肿瘤筛查和健康体检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1、健康体检的范围不能涵盖肿瘤筛查,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与肿瘤筛查不一样,人们经常混淆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的理念,有很多人在肿瘤确诊以后往往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我年年参加健康体检却没有筛查出来?这是因为健康体检没有做相关的肿瘤筛查,健康体检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检查项目;
2、检查方法不对,健康体检往往根据生化检测或者基础检测来评估身体的状况,它筛查出来的很多都是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也可能筛查中晚期的肿瘤,但是很难筛查出早期肿瘤;而肿瘤筛查是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以后根据等级,分等次选择相关的筛查项目,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筛查项目的选择,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也很规范,因此不容易漏诊,比如乳腺癌的筛查,会选择乳腺彩超加乳腺钼靶,必要时还做磁共振;肺癌的筛查会做低剂量的肺CT,而不是做胸片的检查。
因此健康体检不能代替肿瘤筛查,肿瘤筛查可以涵盖健康体检。
9.64万
162
CA724偏高的原因都有哪些
2023-10-01
CA724是一种分子糖量蛋白,主要存在于胰腺、胃、乳腺、肺及卵巢当中,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胃癌的诊断。CA724偏高的原因如下:
1、少部分正常人可能出现CA724偏高,比如老年人、女性在月经期或者服用激素以后;
2、胃癌的时候CA724可能偏高;
3、肿瘤,比如胰腺、卵巢、肺癌等;
4、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卵巢囊肿等。
CA724只能协助胃癌的诊断,但不是胃癌唯一诊断的手段;CA724和CA125联合检测,可以协助诊断卵巢癌;CA724和CA199联合诊断,可以协助消化道肿瘤的筛查。CA724与很多肿瘤相关,临床中建议联合检测,比如CA199、CA125、CA242、CA50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筛查有帮助作用。
9.25万
646
在肺癌筛查过程中X线胸片与胸部CT的区别
2023-09-15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早期很难发现,临床上对于肺癌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是放射检查,包括X胸片和低剂量的CT检查。这两者的区别在于:X光胸片是常规肺癌筛查的传统手段,辐射量比较小,但是由于它的分辨率比较低,存在明显的缺陷,并且正常的结构也可以遮挡肺部疾病,比如心影、肋骨等,常漏诊直径小于2公分的肺结节,中央型肺癌的漏诊率也比较高,所以X光胸片不是肺癌筛查的理想手段。肺部CT由计算机采集透过放射线并形成三维立体成像,能够发现体内细小的病变,与胸片相比较分辨率较高,图像更清晰,能够发现小于0.1公分的肺结节。利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能够降低肺癌20%的死亡率,是目前肺癌筛查最有效的手段。
9.61万
222
体检癌症筛查能查淋巴瘤吗
2023-09-04
体检癌症筛查能查淋巴瘤吗?淋巴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淋巴组织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目前青壮年,即20-40岁的人群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比如主持人。淋巴瘤的发病率虽然没有其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淋巴瘤的发病与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患者的表现各异。因此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持续高烧、皮肤发痒、不明原因消瘦,都建议做相关的检查。在体检过程中,虽然没有单独进行淋巴瘤的筛查,但是一些项目能够提示,比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淋巴细胞如果异常,可以提示淋巴瘤;生化检查中,乳酸脱氢酶和血沉异常增高可以提示淋巴瘤;超声检查中,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比如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还有肝、胆、胰、脾、肾的超声检查,腹部的彩超检查,还有放射检查,比如CT检查可以发现肺门的淋巴结是否有问题。体检的时候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肿大的淋巴结。进行上述这些检查时,如果高度怀疑有淋巴瘤,可以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切片检查等进行确诊。
7.57万
52
真的存在尿检癌症筛查吗
2023-08-18
从广告可以知道,尿检癌症筛查首先需要购买试剂盒,然后利用3毫升的药物,经过3-5分钟的时间,通过厂家提供的色卡对比,可以知道是否患有恶性肿瘤。它的主要原理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尿液中对羟基苯丙氨酸升高,可以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但是目前对羟基苯丙氨酸并不是公认的肿瘤标志物,因此这个检查方法是不靠谱的。临床中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提示患者是否有血尿,是否有感染、炎症、肿瘤等,进而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
6.84万
340
全身癌症筛查方法及意义
2023-07-25
做全身癌症筛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层次和等级选择应该筛查的项目,而不是大而全的全部进行筛查。风险评估很重要,评估的内容主要是性别、年龄、生活史、生活方式、现病史、地域等。肿瘤筛查的方法如下:
1、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比如CA、CEA、PSA等;
2、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目前应用很广泛,也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3、内镜诊断,包括胃镜、肠镜、鼻咽纤维镜等;
4、致病病毒的检测,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EB病毒等;
5、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筛查中非常重要的,比如X光、胸片、CT、磁共振、PET-CT,还有超声检测,比如肝、胆、胰、脾、肾的彩超,乳腺彩超、阴道彩超、甲状腺彩超,在肿瘤筛查中应用非常广泛且有效;
6、病理诊断,诊断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病理诊断,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肿瘤。
肿瘤筛查的意义主要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因为多数肿瘤早期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他的表现和一般的疾病没有什么区别,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所以通过肿瘤筛查能够早期发现,实现肿瘤的“三早”,大大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比如肺癌,如果能够早期筛查,肺癌只需要做简单的微创手术,术后也不需要放疗和化疗 ,可以大大的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并且在经济上能够节省很多的钱,能够减少家人的负担;如果肺癌的中晚期才进行治疗,效果差,且三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均较低。
8.45万
434
什么是职业致癌
2023-07-03
由于职业性因素而导致的癌症称为职业致癌,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比如电离辐射、紫外线;化学因素,比如接触氯乙烯、氡气等;生物因素,比如各种病毒,HPV病毒、EB病毒等。与职业有关的癌症有以下几方面:
1、肺癌可能与交警、石棉工、矿工等职业有关;
2、白血病可能与油漆工、皮革工等职业有关;
3、乳腺癌可能与经常上夜班,比如医务人员、长期值夜班有关;
4、膀胱癌可能与从事橡胶、添加剂或者原料生产的工作有关;
5、鼻咽癌可能与接触甲醛、异丙醇等职业有关;
6、肝癌可能与接触醌和氯乙烯有关。
大多数人不可能换掉职业或者辞职,预防职业致癌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改善工作环境、保证通风、改善技术,选择比较安全的技术来代替;2、加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护目镜、手套,或者提高健康意识,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3、调整生物钟,加强抵抗力;4、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7.24万
141
肿瘤标志物偏高怎么办
2023-06-27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发生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一种物质,在患者的血液、体液、组织中能够检测到,当它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提示某种肿瘤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中,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之一,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患有肿瘤,肿瘤标志物不高不一定没有肿瘤。正常人也可能发生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嗜酒、抽烟或者有炎症时,肿瘤标志物也可能高,因此肿瘤标志物偏高,大家不要恐慌。
肿瘤标志物偏高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轻度异常者,可能是良性的疾病,首先要进行排除;
2、肿瘤标志物偏高,可能要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
3、进行追踪、随访,比如建议患者1-3个月后进行复查、随访。
8.40万
22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