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1型糖尿病突然自己好了
    2024-11-20
    1型糖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病情暂时好转的情况,原因包括血糖水平自然波动、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自身免疫反应暂时缓解、感染后自身免疫调节以及药物影响,但这并非自愈,仍需持续治疗与监测。 1、血糖水平的自然波动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运动、应激状态等,在部分情况下,血糖水平可能会自然下降,例如当患者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或处于非应激状态时,这种血糖水平的自然下降可能使得胰岛素抵抗状态得到暂时性的解除,从而表现为病情的暂时好转。 2、胰岛β细胞功能的部分恢复 虽然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通常受到严重破坏,但在部分情况下,这些细胞可能会部分恢复功能,这种恢复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某些药物的刺激作用或生活方式的改变,当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时,能够分泌适量的胰岛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从而使得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3、自身免疫反应的暂时缓解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密切相关,在部分情况下,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会暂时缓解,从而减轻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这种缓解可能源于环境、生活方式或免疫调节机制的变化。当自身免疫反应得到缓解时,胰岛β细胞受到的攻击减少,其功能得以部分保留或恢复,进而表现为病情的暂时好转。 4、感染后自身免疫调节 机体在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调节机制来应对感染,这些调节机制有时可能包括对自身免疫反应的抑制,从而减轻或消除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感染后自身免疫调节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受到的损害减轻,进而表现为病情的暂时好转。 5、药物的影响 部分药物如降糖药、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免疫反应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然而这种好转通常依赖于药物的持续使用,且停药后可能会再次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 虽然1型糖尿病患者有时可能会经历病情的暂时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自愈,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的管理和治疗。因此建议患者不要掉以轻心,而是继续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用药调整。 预防1型糖尿病复发的方法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遵循定时定量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确保饮食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以维持身体健康。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改善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对于存在易感基因的人群,应尽量减少与已知自身抗原相关食品的摄入,如小麦、牛奶等,以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减少环境中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因素,如化学物质暴露或某些感染。吸烟和饮酒是1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应尽量避免。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561
    二型糖尿病几年为晚期
    2024-11-20
    二型糖尿病几年为晚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般为5-10年,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监测与调整,患者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型糖尿病的晚期时间通常在5-10年之间,但这并非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二型糖尿病的晚期通常指的是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且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然而这个时间范围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和治疗依从性都有所不同。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影响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以及药物治疗,那么病情进展到晚期的时间可能会延长。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规律运动等,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速病情恶化,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等因素都可能加速病情进展,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患者应遵循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及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以改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状况,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定时检测指尖毛细血管血样来了解自身日常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饮食管理 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然而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特别是高糖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等。 尽量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瘦肉和粗粮。这些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同时提供必要的营养,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2、运动锻炼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的糖分,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虽然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或其他并发症。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553
    两个脚都肿了是怎么回事
    2024-11-20
    双脚肿胀原因多样,包括内分泌及营养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血管相关问题,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全身性疾病,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脚部水肿。 1、内分泌及营养问题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代谢减缓,黏液性物质在皮下积聚,可造成双脚非凹陷性水肿,常伴有畏寒、乏力等。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营养缺乏情况,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水肿。 2、血管相关问题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瓣功能障碍,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压力增加,可导致脚部水肿,腿部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阻塞静脉,阻碍血液回流,引起下肢肿胀、疼痛,还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等。 3、全身性疾病 肝功能不全:肝脏疾病可导致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可能伴有黄疸、腹水等。 肾功能不全:肾脏病变影响其排泄功能,水钠潴留,使得体内液体增多,容易出现双脚等部位的水肿,可能还会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 心功能不全:心脏功能受损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静脉压力升高,引起下肢水肿,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双脚肿胀者日常需注意,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久站久坐,定时活动。注意脚部皮肤护理,防止损伤。控制体重,减轻下肢负担。饮食少盐,避免加重水肿。按医嘱服药和复查,留意肿胀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 双脚肿胀的治疗方法 若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需补充药物,以调节甲状腺功能,改善代谢状况,缓解黏液性水肿,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热量等营养成分摄入,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 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可穿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去除病变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则需根据病情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溶栓或手术取栓。 针对肝功能不全,要积极治疗肝脏原发病,改善肝功能,可能需要补充白蛋白等。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促进水钠排出,严重者可能需透析。心功能不全者,要改善心功能,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509
    男性肾钙化灶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2024-11-20
    男性肾钙化灶是肾脏内钙质沉积的影像学表现,主要由肾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治疗包括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和治疗,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 1、原因 肾脏疾病:如肾损伤、肾结石、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囊肿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肾脏局部区域钙盐异常沉积。 全身性疾病: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体内钙离子的代谢和分布,引发肾钙化灶。 2、治疗 定期随访和观察:对于小且孤立的肾钙化灶,且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者,可暂时不进行特殊处理,但需定期随访和观察钙化灶的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肾钙化灶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由肾结核引起的钙化灶,需要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对于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钙化灶,则需要使用药物控制钙磷代谢,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手术治疗:若钙化灶较大或伴有严重症状,如肾功能损害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钙化灶并恢复肾功能。 3、严重程度 肾钙化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取决于钙化灶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是否伴有其他肾脏病变,一般小且孤立的肾钙化灶对肾功能影响有限,通常不严重,可能仅需要定期随访和观察。若钙化灶增大、增多或伴有肾功能损害,如血尿、脓尿等症状,则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男性肾钙化灶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均衡,减少高钙、高磷食物摄入,控制盐量。适当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不随意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复查肾脏情况。 男性肾钙化灶的预后 如果是小且孤立的钙化灶,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大小、数量等没有变化,也未引发其他异常,预后较好。这类患者肾功能通常能长期维持稳定,对生活质量影响极小。 若是由全身性疾病或肾脏疾病引起的钙化灶,在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肾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药物调节钙磷代谢稳定后,钙化灶不再发展,预后也较好。 如果钙化灶持续增大、增多,对肾脏组织造成明显破坏,导致肾功能受损,如出现严重血尿、脓尿、蛋白尿,甚至发展为肾衰竭,这种情况下预后较差,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680
    桥本甲亢比一般甲亢好治吗
    2024-11-20
    桥本甲亢和一般甲亢在治疗上各有特点,桥本甲亢有自限性、症状相对轻,但有病情波动问题,一般甲亢症状可能更严重,不过治疗方案相对固定,二者治疗都受个体因素影响,长期管理都很重要,不能简单判定哪种更好治。 桥本甲亢是由于自身免疫紊乱,甲状腺受到自身抗体攻击引起。一般甲亢病因多样,包括格雷夫斯病等,桥本甲亢有一定自限性,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可自行恢复正常或转为甲减。而一般甲亢可能持续存在,治疗相对复杂,从这一角度看,桥本甲亢初期治疗有优势。 桥本甲亢症状相对较轻,多为轻度甲状腺肿大、心慌、手抖等。一般甲亢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高代谢症状,如高热、腹泻等,但桥本甲亢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反复波动,增加治疗难度,一般甲亢若病因明确,持续治疗方案相对固定。 治疗桥本甲亢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等缓解症状,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后期可能需应对甲减问题。一般甲亢治疗常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或手术,若治疗不当易复发或出现甲减等并发症,二者在不同阶段各有治疗难点。 桥本甲亢和一般甲亢的治疗都需长期管理,患者个体差异大,如年龄、基础疾病等影响治疗效果,年轻、无其他疾病的桥本甲亢患者可能恢复较好,但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患者,桥本甲亢治疗会复杂,一般甲亢同理,个体因素对治疗影响显著。 患者在就医时告知医生详细病史,配合医生进行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按医嘱规范用药和调整治疗方案。若有新症状,及时反馈,保存好诊疗资料,关注病情发展,依据病情调整治疗计划。 桥本甲亢的日常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注重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果、坚果等,减少高碘食物摄取,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避免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肉、鱼肉,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 2、作息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和激素调节。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方式缓解压力。 3、定期检查: 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抗体等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抗体滴度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心悸、多汗、体重变化等异常症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891
    血糖高晚餐吃什么最好
    2024-11-20
    血糖高者晚餐可选择叶菜类蔬菜、粗粮主食、优质蛋白食物,血糖稳定时可适量吃低糖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提供营养,对控制血糖水平和维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1、叶菜类蔬菜: 叶菜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极低,生菜、菠菜、油麦菜等,在肠道内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蔬菜中的营养成分对身体的代谢功能有益,可增强身体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调控血糖水平。 2、粗粮主食: 粗粮主食是适合血糖高者晚餐的选择,如玉米、荞麦、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与精制米面相比,粗粮中的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更慢,能避免血糖在餐后迅速升高,使血糖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3、优质蛋白食物: 优质蛋白食物在晚餐中必不可少,如鱼肉、虾肉、鸡肉、豆类等,富含的蛋白质在体内消化吸收速度适中,不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有积极意义。 4、低糖水果: 如果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可以在晚餐后适量食用一些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柚子等,水果含有天然的果糖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不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分的吸收,为晚餐增加营养。 患者在就医时告知医生饮食方案,配合医生进行血糖监测与评估,依据医嘱调整饮食结构,若有新症状,及时反馈,保存诊疗资料,关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血糖高晚餐不能吃什么 晚餐应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像糖果、糕点、蜜饯等,这些食物含糖量极高,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快速升高,加重胰岛负担,不利于血糖控制,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剧。 高脂肪食物也不宜在晚餐食用,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食物热量高,在体内消化吸收慢,易导致体重增加。肥胖会使胰岛素抵抗加重,进一步影响血糖代谢,使血糖居高不下,还可能引发血脂异常等并发症。 晚餐要少吃高淀粉食物,包括精白米面制作的馒头、米饭等,在肠道内会快速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可适当选择一些粗粮,如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1350
    糖尿病拉肚子是恶化了吗
    2024-11-20
    糖尿病患者拉肚子原因多样,饮食因素可致腹泻,胃肠功能紊乱也会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有腹泻症状,有多种严重表现,患者需需紧急就医。 1、饮食因素: 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期饮食不当,比如食用了过多高纤维食物、生冷食物或不卫生食物,可能会引起腹泻。腹泻与糖尿病病情本身的恶化并无直接关联,高纤维食物虽有助于控制血糖,但过量食用可能加快肠道蠕动导致腹泻,调整饮食结构后,腹泻通常会缓解。 2、胃肠功能紊乱: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影响胃肠神经和肌肉功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节律改变,可能出现腹泻。这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表现,但并不意味着病情急剧恶化,遵医嘱通过改善血糖控制、使用一些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当糖尿病病情恶化,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体内代谢严重紊乱。代谢紊乱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腹泻,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否则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出现腹泻,应仔细辨别原因,若怀疑是酮症酸中毒相关,就医时准确向医生描述腹泻情况,包括腹泻频率、大便性状、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重视腹泻对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和诊断。 糖尿病如何预防拉肚子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全麦食品、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的同时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食物刺激肠道,少吃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可能会扰乱肠道消化功能,引发腹泻。 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清洁,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可以适量补充益生菌,如食用含有活性益生菌的酸奶等,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腹泻的发生几率。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按照医嘱规律用药或使用胰岛素,防止因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肠道神经和血管功能,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气温变化时,避免腹部着凉,因为寒冷可能刺激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异常而导致腹泻。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835
    糖尿病住院一般几天
    2024-11-20
    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因情况而异,包括血糖调整、急性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与评估,一般需要5-14天,根据具体的情况可能还会有所延迟。 1、血糖调整: 对于血糖轻度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住院主要目的是调整血糖。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运动方案和药物剂量等方式,使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若调整顺利,一般住院5-7天,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反应,确保血糖控制达标后安排出院。 2、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时,住院时间会延长。治疗需要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等,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一般需要7-14天,待并发症完全控制且血糖稳定后才可出院。 3、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与评估: 若患者存在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住院时间会更长。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对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和相应治疗。可能涉及多科室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住院时间通常在14天以上,复杂情况甚至需要数月。 患者住院期间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调整,对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有疑问时及时询问,关注自身病情变化,若有异常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出院前确保完全理解后续治疗和随访计划,保证治疗的连续性以控制病情发展。 糖尿病住院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接受胰岛素注射,不要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检查,如血糖监测、身体检查等,确保医生能准确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遵守医院的饮食安排,一般为糖尿病饮食。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粗粮、瘦肉等。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饱或过饿,维持血糖稳定。避免食用高糖、高油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皮肤和足部的清洁,预防感染。病房内保持整洁,空气流通。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病情恢复。在住院期间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但可适当在病房内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1354
    糖尿病人浮肿预示什么
    2024-11-20
    糖尿病患者出现浮肿可能预示多种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肾病、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及胰岛素治疗相关浮肿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1、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如果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紊乱,诱发渗透压升高,表现为组织液外渗,从而形成水肿现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控制饮食,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肾脏血管微血管病变,引起肾小球硬化,从而导致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物进行治疗。需要积极控制血糖,以延缓病情进展。 3、低蛋白血症: 糖尿病可能导致患者身体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可以调整饮食,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通过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的方式缓解病症。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破坏等原因,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体内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减低,患者会出现水肿、乏力、怕冷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功能不全: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造成肺循环功能差,出现淤血,进而引发水肿。可以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治疗,以减轻水钠潴留现象。 6、胰岛素治疗相关浮肿: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浮肿,尤其是脚踝处的凹陷性浮肿。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浮肿可以减轻。 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浮肿症状,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浮肿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通过调节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维持规律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后检查血糖值,确保安全。 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该完全戒掉。控制酒精饮用量,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可以饮酒以及多少为宜。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测试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与内分泌科医师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1099
    血糖高脚上有三大征兆
    2024-11-20
    高血糖可导致脚部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不畅,引起麻木、感知迟钝。皮肤可能变得干燥、脱屑,甚至出现裂口和感染。脚部颜色也可能因血液供应不足而改变,呈现发白或紫红。这些症状提示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并发症,并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来预防和控制。 1、脚部麻木或感知迟钝: 高血糖会影响神经功能,特别是下肢的神经,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脚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感觉脚部像穿了袜子一样,有麻木感,或者走路时有软绵绵的感觉。由于神经受损,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脚部的伤口或溃疡,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2、脚部皮肤异常: 高血糖状态下,皮肤的水分平衡会受到影响,导致皮肤干燥、脱屑,甚至形成裂口和破溃。脚部的皮肤较为厚实,且经常受到摩擦和挤压,这些皮肤问题在脚部尤为明显。高血糖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形成溃疡或感染灶。 3、脚部颜色改变: 血糖升高后可能会刺激脚部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导致脚部皮肤颜色发生改变。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脚部皮肤可能呈现出发白、紫红或色素沉着等现象。如果脚部出现溃疡或感染,皮肤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发红、肿胀等。 但如果这些症状同时出现,或者伴随其他高血糖症状,就需要高度警惕血糖升高的可能性。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都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血糖高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应积极应对,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参与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 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如果超重或肥胖,应制定减肥计划,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前后检查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采用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全谷物而非精制谷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但要注意某些水果含糖量较高;避免高糖饮料和加工食品。
    赵进喜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1155
    加载中